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季 《时代经贸》2013,(10):160-160
简要介绍胜利油田网络舆情监测的开展情况,及网络对油田的社会稳定的作用,通过全面监测、积极引导,利用“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为油田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丽敏 《经济论坛》2011,(1):210-213
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众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并提出了科学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管理机制是高校规范高效管理,宣传党建工作,维护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引导信息管理机制工作复杂化。当前高校网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引导,定期开展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做好舆情预防工作,加强信息管理的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管理机制是高校规范高效管理,宣传党建工作,维护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引导信息管理机制工作复杂化。当前高校网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引导,定期开展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做好舆情预防工作,加强信息管理的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汪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219-221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在舆论宣传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影响正日益凸显。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要做好权威信息发布机制、网络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民道德自律机制、网络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社会上网公众(下称“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情信息,对事件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加大,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最为活跃的重要平台,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认真研究和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公众参政议政新渠道作用,对于及时了解舆情,更新执政理念,促进科学决策,提高执政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伴着校园疫情危机频发。其中,校园管理的僵硬失调问题凸显、师生不当言论不断传播发酵、学生心理问题通过网络倾泻、网络舆情诉求平台不畅等问题最受关注。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诉求的倾听者、传达者,做校园网络舆情的把关者、化解者,做网络思政教育的引导者、陪伴者。面对网络舆情,辅导员既要加强学生和自身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还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倾听学生呼声,拓展合理反馈渠道,参与高校舆情队伍预警机制和预案的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是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过程,必须充分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自觉地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医院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部门,因其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紧密相关而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焦点和舆情暴发高地.开展医院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对医院形象和医疗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内容.面对此类舆情,医院倘若不能有效监测和应对,将明显影响医院形象和医患关系,对医院各方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掌控校园网络舆情对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从内容和传播的平台等方面都呈现多样性。高校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须多部门联手建立起相应的掌控机制,实施多方面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是京津冀网络舆情生态善治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京津冀网络舆情风险要素及特点的分析,提出面向京津冀一体化的"主体协同→联合监测→综合预测→区域预警→联动响应"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是信息的汇聚点,其通过价格引导着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新生代员工作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其态度和行为均会对网络舆情产生显著影响。在对市场网络舆情的特点及新生代网络决策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完善、手段和技术落后三个方面总结当前我国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管理中对市场网络舆情重视不够、新生代自身价值观和心理不稳定、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与现实脱节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行为心理把握、社会教育和监管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疏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明培培 《广东经济》2016,(12):249-250
当今政治时代是互联网政治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舆情的传播地和集散地.网络真情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认清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参与渠道,打造责任型地方政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不仅为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网络新闻发展,同时也对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政府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加强网络舆情和网络社会治理来进行研究,对充分合理地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作用,以及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爱惠  李范坤 《经济师》2023,(10):159-161
新时代下,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互联网上展现自身的感受与看法,高校网络舆情呈现越来越多元化和不易防范的特征,加大了高校不安定因素以及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行为的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未来融入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瞬息万变,网络舆情包罗万象,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成为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现状,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进行探析,以便使地方政府能有效提升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新疆的网络舆情具有群体极化、带有明显的时间性、突然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在多年的实践中产生了舆应对显著效应、问政效应、跟风效应等正负面效应。今后,政府应加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官方网站建设,发挥网站在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还应提高网络评论员的素质与舆论引导能力。这样有助于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平台,它的开放性、时效性、快捷性和互动性.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校园事件以及社会热点等话题进行信息共享、意见表达、情感宣泄、思想交流讨论.由于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存在大量负面信息和能量.面对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要给予密切关注和积极的引导.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一旦社会爆发突发敏感事件,公众舆论容易在网络上迅速集聚,而相关部门如果反应迟滞、应对不力的话,极易形成网络舆情事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将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各国网络舆情相关立法为理论基石,以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状况为时代背景,探讨我国网络舆情的立法现状。文章认为网络舆情的表达自由是公民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宪法性的基本政治权利,当且仅当网络舆情表达自由权利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权利相冲突时,才能对其予以限制。当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重叠或冲突时,应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解决利益冲突和法益权衡的指导性原则。网络舆情虽然至关重要,但不能成为是非公正、案件判决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政府立法决策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