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何杨 《民营视界》2007,(2):28-29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境外上市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到香港、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通过境外IPO(首次公开募集)、红筹股、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融资。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境外非国有企业有125家,到2006年3月,国内已有27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股方式实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3.
周斌 《民营视界》2005,(7):36-37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众多中国民企开始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因而选择海外上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渴望大量融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音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企海外融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上海经济》2005,(2):45-46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因而众多中国民企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海外融资之前,应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并了解该国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辅助体系。具体的融资途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获得政府和银行等机构发放的贷款为主;直接融资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早期吸引风险投资,以及发展中后期公开发行上市。其中,更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方式为买壳上市。此外,“走出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借用我国设在境外的孵化器,以及典当、票据融资、金融租赁等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海外融资之前,应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并了解该国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辅助体系。具体的融资途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获得政府和银行等机构发放的贷款为主;直接融资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早期吸引风险投资,以及发展中后期公开发行上市。其中,更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方式为买壳上市。此外,"走出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借用我国设在境外的孵化器,以及典当、票据融资、金融租赁等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收紧对中国内地中小企业买壳的要求之后,借道OTCBB以反向收购的方式在美国取得上市地位,成为内地企业一个可行的选择。但这些兴冲冲奔赴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必须认识到,买壳并不是目的,能否在二级市场成功融资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而在我国市场上,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拿出精良资产到海外上市也逐渐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亮点。其实,中国国企海外上市的历史由来已久。1990年,中信泰富在香港买壳上市,由此掀开了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的第一页。而后十几年间,相继又有近百家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除了所需要的政府资源、产业链资源之外,其中还有一块不可或缺的就是金融资源,从资本融资的角度讲,我们应改变过去企业依赖银行的做法,而完善以资本市场为引导的,也就是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本再循环体系。当前许多国内企业加快了海外上市融资的步伐,那么国内企业该怎样进行海外上市融资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国家对企业海外上市的支持和鼓励,选择海外上市融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首选。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条件似乎更为宽松,选择也更多。如在美国,除了主板市场一全美证券交易所外,还有NASQAQ、招示板等。  相似文献   

12.
王晓滨  陈石 《开放潮》2002,(5):56-57
上市方式的选择国内企业境外融资上市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间接上市方式又包括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就目前而言,国内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仍主要以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中的造壳上市为主,买壳上市将成为未来的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境内上市而言,境外上市的周期较短、手续也比较简单,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形象。而作为全球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美国证券市场不但具有融资渠道多、资金充足、流动性高等优点,而且市盈率通常会高于其它地区的资本市场,企业募集同样多的资金所需发行的股票数量却大大减少,有利于现有股东维持其控股权并减少利益分享。  相似文献   

14.
段丹 《新西部(上)》2007,(6X):28-28,32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IT行业IPO分析IPO市场规模2009年IT行业全国共计16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8.4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5288万美元。其中,12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29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5239万美元;另有4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2.17亿美元(见表2.1.1-1)。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直得到快速发展,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众多民营企业迫于国内融资难,随着其对海外资本市场了解增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瞄向了资本市场。本文对拟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在选择上市方案、上市地点、合作伙伴过程中提出了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可以到海外二板市场上市融资。该文主要介绍了海外二板市场的概况,我国科技中小企业到海外二板市场上市融资的一般流程,及其融资的便利在于进入门槛比较低、可以迅速获得发展资金并且国际上的二板市场也在吸引中国企业的加入,而利用海外二板市场融资的不便在于流程复杂、成本高等。  相似文献   

19.
姜波 《特区经济》2008,(10):121-122
至今为止,已经有许多理论对企业海外上市进行了研究,然而大多数理论的出发点是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其分析的样本也主要来自于国外的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截至2007年为止能够搜集到数据的1593家A股上市企业和574家海外上市企业,来研究A股上市和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SPAC 中小企业上市“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是为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服务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资本,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是IPO、APO之后更适合国内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