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迷的股市和遭遇严厉调控的房地产市场使得逐利资金无处可去,而收益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这些资金的“避风港”.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与销售空前火爆,根据各家银行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仅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就突破了9万亿元.同时,银监会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各家银行的资金面不断趋紧,各家银行不得不使出全身解数来吸引存户.本文就从银行自身应该如何改善理财产品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应该如何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传奇 《云南金融》2012,(10):29-30
近日,16家上市银行次第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与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测不同,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并未随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淡出而变得波澜不惊,相反,各家上市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并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使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传奇 《时代金融》2012,(28):29-30
<正>近日,16家上市银行次第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与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测不同,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并未随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淡出而变得波澜不惊,相反,各家上市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并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使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降综观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超5%的产品都已经很难找到。虽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迅速爬升的通胀水平逼迫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流动性,各家银行的资金面也随之变得紧张。为了应对日趋紧张的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揽存的"利器"。为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对金融运行的影响,近日,人行藁城县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2010年1月—2011年5月理财产品发行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白利倩 《理财》2014,(10):77-77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催生之下,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收益率还是产品数量,都有相应的提升。尤其在货币基金“宝宝”收益率的带动下,银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也相继增多,破五冲六,甚至个别产品能达到8%。然而,进入2014年下半年,理财产品更趋向于理性,银行理财也回归到“5时代”。  相似文献   

6.
张溪颍 《时代金融》2014,(6Z):103-103
当前理财市场凭借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广阔的市场容量成为了各家银行大力拓展的新兴业务领域,各个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领域展开激烈的厮杀,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对创新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理财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基础之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理财市场凭借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广阔的市场容量成为了各家银行大力拓展的新兴业务领域,各个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领域展开激烈的厮杀,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对创新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理财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基础之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如今,理财产品可谓是各家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一张王牌,跑马灯上滚动的尽是各式理财产品的宣传广告,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据笔者观察,尽管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很多,但真正知道理财产品是如何运作、如何产生收益、存在何种风险的人很少,甚至连银行员工自己对此也不甚了解。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只能纯粹地依靠收益率去搏人眼球,这不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屈庆  刘阳 《银行家》2012,(4):94
2011年在"控通胀"的目标下,货币政策全面收紧,与此同时存款增长动力不足,银行流动性困境凸显。在既定的贷存比和贷款规模无法突破之下,商业银行息差盈利渠道无法发挥更大作用,而依靠理财收入来提高银行利润水平不约而同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这一方面使得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和理财收入大幅增长,理财市场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另一方面银行在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不断突破监管红线,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狂飙突进,据普益财富统计,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8 497款,发行规模8.51万亿元,超出2010年7.05万亿元的规模.据央行统计,2011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占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创新发展,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扩大了金融市场规模,对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正在迅速发展的、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以及社会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何监管,如何引导其发展,如何为其规范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是央行和监管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建立银行理财产品集中登记、清算和交易系统,以此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服务和监管平台,促进银行资产业务证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个人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具体来讲,理财产品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如今,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创新方向为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化,并拓展到更广领域的投资。根据2011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2.
"怎么刚过完年,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下来了?"打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张先生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和预期大相径庭。随着央行在2012年内的二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逐渐降低。但年底银行间资金面再度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到年初水平。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银行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落,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鲜有出现。与此同时,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违规销售案例也被曝光,风险凸显使得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该怎么买?  相似文献   

13.
王赟 《金融博览》2012,(9):51-52
基于中国的监管环境,通常认为理财产品是指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理财产品的基本结构是银行的银行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银行与投资人按照约定的方式享有或承担。事实上,监管部门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初哀是因为理财产品的本义在于受人之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监管文件,恰逢各家银行理财销售正在如火如荼为一季度理财存款使出各种营销技巧和诱人的优惠策略之时,彼此挖潜、打拼、抢占市场理财存款份额,熟悉银行理财产品中潜规则的一些投资者,也正在蓄势待发把闲置的大笔资金准备购买银行为揽存而发行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文件出台后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在3月发行的产品理财收益率明显下降,低于25日发行的同样款式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给等待30日、31日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个措手不及.蓄势待发类投资者也失去以往因银行季度完成存款而带来的实惠,因缺失的收益而选择分手,不购买理财暂时存入银行7天通知存款,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形形色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有8588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募集资金规模达8.51万亿元。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投资者抢购潮涌现,然而与此同时,银行在销售说明、风险提示、收益实现等方面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局部披露、表述模糊、时间滞后、弱化风险等,对投资者的权益以及银行声誉构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升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性,增强理财产品市场的透明度,不仅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2,(4):103-104
正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非传统的储蓄产品,其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应的风险也高一些(或高很多)。理财产品募得资金与一般的存款分开管理。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产品资金由银行代为投资,投资标的及方向在产品宣传材料里有详细说明。在中国,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结构性存款,而是多个理财产品资金捆绑投入一个银行管理的资产池。这个资产池可以包括众多不同的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或由银行销售(同时投资),或者由银行与信托公司及证券公司联合发售(资金管理委托给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谓的银信合作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李凌 《时代金融》2014,(11):113
通过对某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结构和某金融机构产品营销的变化,我们必须有"跳出理财抓客户"的思路和勇气,银行维系中高端客户产品、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类产品。结合某金融分支机构业务发展,我们要抓住在资金客户资金流出时机,进行理财产品转化和非理财产品投资,提高建行重点产品在中高端客户销售比例,全面提升"存款、客户和中间业务收入"。为此,我们更需要做好深度服务、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客户遭遇“零收益”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柏 《金融博览》2008,(3):18-19
从2007年年底开始,各家银行陆续公布了2007年推出的各款理财产品收益,多家银行的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近两年发售火暴、势头强劲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面临一场“信任危机”。一向被认为风险较低的保本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何频现零收益?银行该如何面对?客户应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银行员工"飞单"销售行为指银行员工私下推荐销售非本行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一、银行员工"飞单"销售行为带来的风险银行员工"飞单"销售理财产品,虽然这种产品的销售未经银行的同意,是一种私下的销售行为,但客户是基于对银行员工的私人信任关系及一定的银行信誉因素,购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且客户对银行员工推荐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基本不了解,他们关注的只有收益率,也据此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产品到期,未发生兑付危机,没  相似文献   

20.
魏一杉 《理财》2012,(7):90-91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面对着上百款理财产品以及各家银行客户经理的热情推介,投资者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许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以其收益率为准,然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这想必也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