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蒯会敏 《商》2014,(41):79-7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严峻,社会养老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同时,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需求多元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使得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本文试图厘清以房养老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同时梳理以房养老的相关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2.
燕进保 《商》2014,(7):185-185
养老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房养老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以房养老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颖 《商》2015,(1):81
一、以房养老制度的含义以房养老制度,是指老年人将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通过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由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去世,抵押的房产在处置后用来偿还贷款本息,与此同时老年人仍可以保留其房屋居住权的一种融资工具。二、以房养老制度遇到的问题(一)可能遇到的风险。第一,房产价值波动。我国的房产市场虽然发展较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不够成熟,尤其是我国的二手房市  相似文献   

4.
朱煜 《消费导刊》2014,(5):50-51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压力日趋增大,寻求适应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发展的新型养老方式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房养老”方式的提出,无疑是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种重要补充,也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式。本文将从“以房养老”的作用意义以及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有利因素和障碍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实施“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并以此提出可行的解决障碍难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房养老模式作为基本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对南昌市实施以房养老模式分析发现,传统观念、政府机构、参与机构、市场风险等因素阻碍着以房养老模式的发展。本文以南昌市为例,探索完善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2015,(12)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关注,同时很多年轻人也对此类问题具有很大兴趣,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养老问题是所有社会成员需要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更好地实现养老问题的高效解决,因此一些金融养老方案逐步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保险公司采用以房养老的保险条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是老年人对于此项举措的关注是十分热切的。保监会官网发布公告,对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幸福房来宝老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批复,同意公司使用上述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这也意味着,国内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正式亮相。笔者认为以房养老的举措对于解决社会压力和社会矛盾都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同时笔者认为以房养老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笔者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阐述了对于金融养老产品之以房养老保险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唐心仪 《北方经贸》2014,(4):119-12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发展趋势以及家庭规模格局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养老体系遭到了极大的冲击与威胁,然而针对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却十分匮乏。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访谈结合的方式,寻求现代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距,在国外老年金融服务的经验借鉴下,试就我国即将实行的"以房养老"试点建设、"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树立、社区银行的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构想、老年金融服务的科技革新方向和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制度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明月  彭双 《中国市场》2015,(12):132-135
针对我国老年人存在的"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现象,"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舶来品,为我国养老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以房养老"的实施背景,阐述了其概念、发展历程及优越性,研究发现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存在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产权的制约、法律制度的空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开征遗产税、实施医疗保险优惠、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对策,以期对以房养老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卫 《商》2014,(24):214-214
中国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以房养老作为缓解养老压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者瞩目。本文从中国拟实施以房养老制度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解决以房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确保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相继出现的以房养老的诈骗行为,一定程度阻碍了其发展。本文结合居住权制度,进一步探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居住权基础上的以房养老模式,同时提出一些防范诈骗的措施,以期促进以房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目前中国的改革面临着严峻考验,在经济和制度转折之际,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保障关注度提升,法律服务于政治,也服务于生活。"以房养老"新型养老制度的提出在法律层面的研究,也是法律人文关怀的体现。为此,从传统民法的角度分析"以房养老"实施的内容和障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237-238
作为以房养老的两大形式,将抵押贷款业务与养老目的相结合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与将信托制度运用于养老事业以房养老信托模式,均旨在通过金融服务的方式挖掘老年人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房屋价值以保障其老年生活。但两者基于不同的运作原理,在房屋的保值增值、老年人权益保障、风险规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都存在着不可规避、不可化解的运作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而中国现阶段家庭和工作压力巨大、消费水平增高,老年人养老的成本上涨,使养老在众多社会问题中日渐突显出来。为了解决老龄化人口养老问题,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形势,既"以房养老"。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的养老等社会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文章从"以房养老"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养老产业已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本文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智能新产品、精神文化休闲及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等五方面探索大数据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大数据助推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仅仅依靠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很难应对必然到来的老龄化危机。经对房地产金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及制度经济学的若干思想与方法的融汇综合考虑,设想建立一种新的养老保障模式——以房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养老模式不再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养老供给模式的单一化和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形成矛盾。"互联网+养老"模式,是对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一种创新,提升了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的效率。而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养老产业深度融合促使传统养老产业成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对保定城市老年群体在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参与度及养老意愿等方面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健康需求为首;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养老金,但不同行业的退休金差距较大;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受收入、子女、健康等因素影响较大,其社会参与度普遍不高;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首选是家庭养老。因此,解决城市居民养老问题,要高度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老年人的物质养老基本得以保障,但精神养老需求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出现诸多社会问题。考察蚌埠市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现状后,发现存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两极分化以及家庭精神养老载体功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老年人精神养老自养能力弱、传统孝道文化作用衰落、社区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与团队等因素。唯有通过提高老年人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督促子女关注老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完善社区精神养老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精神养老以及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的途径,才能更好的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养老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包括基本养老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护商品、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新兴养老产业如娱乐、旅游、社区服务、老年教育、养老金融等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此,我们具体分析了我国居民对于老年人日常消费及需求情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提出对养老产业日常消费领域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欣然 《商》2014,(8):161-161,155
由于我国老龄化现状,养老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要的社会问题。以房养老这一方式提出有十几年历史,很多地区也做过试点,但其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以房养老在我国能否开辟一条新的养老道路呢?本文围绕以房养老的内涵、意义和在我国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