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认为银行考虑交易成本存在着逆向选择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提出建立信息传递和信息甄别机制以及加强抵押借款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静 《全国商情》2010,(6):57-59
不同规模的银行在发放贷款上有着具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软信息为主的关系型贷款上.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银行与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时在银企关系长度、银企距离、信贷可得性方面的不同以及多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并购行为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从而探求银行规模与关系型贷款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由于融资担保机构的介入,部分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信用担保过程中,银行和中小企业都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本文在回顾相关担保理论的基础上,以融资担保机构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建模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比例担保,中小企业提供的的反担保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调查监控力度的强弱对其担保风险的影响,期望对融资担保机构化解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少、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配给,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关系型融资的出现,使银行能完全掌握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获得长期租金收入。关系型融资能减少代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救助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关系型融资是中小企业和银行“双赢”的融资模式。关系型融资要求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商业银行制度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征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证了信息共享在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征信机构在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强化违约披露的纪律约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全国性征信机构的构建,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区银行在获取"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关系型贷款和关系型业务。本文实证研究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绩效与中小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银行绩效与中小企业贷款显著正相关,而与大型企业贷款显著负相关。因而,社区银行确立本地市场和中小企业的服务对象与市场定位证明金融机构与客户具有共生关系,而且在商业实践上具有可持续性。这一结论对中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以 wind资讯中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担保数据为例,描述和分析了当前互助担保的制度背景及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互助担保行为的统计特征,由此发现互助担保还存在着监管较弱、担保对象多为关联企业、过度担保、严重的逆向选择、追偿不易等问题,建议设立监管的专门机构,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监管层重点加强对那些三年以上不间断和收益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进行互助担保融资行为的监控,要求银行承担互助担保贷款中一定的清偿责任,提高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放开贷款定价限制使银行贷款的收益与风险预期能有效挂钩,使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放开贷款定价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有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安排,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承担极高的融资成本和费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大量的中小企业仍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本文提出了推行关系型借贷、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金融生态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在贷款条件方面的弱点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供给机制上分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结合供需两方面,分析了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和贷款不同于一般实物商品的特点,认为利用利率这个价格杠杆来解决供需矛盾是不可行的,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短期、中期、长期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而导致逆向选择,因此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开展的信用共同体创建为案例,分析了信用共同体在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信用关系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信用共同体这种非正式信用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正式信用制度在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关系上的不足,有利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并对我国今后信用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学者一般都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的,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银行借贷羊群行为来分析.利用行为博弈学习理论来分析中小企业贷敖困难的原因,通过计算机模拟银行借贷决策过程发现:当中小企业还贷率低时。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低,而且由于其他银行的博弈学习行为降低了中小企业从其他银行得到贷款的机率,而当中小企业提高还贷率时。银行会增加给中小企业的贷款率。通过对银行借贷行为分析可知,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贷款率,关键是提高银行博弈学习策略魅力值.提高企业的还贷率。  相似文献   

14.
中小银行具有结构与地缘上的优势,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方面具有大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小企业传递的软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天然劣势。借助Probit模型,对147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贷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获得大银行贷款的难度较高,应通过设立大量中小银行及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组织规模与企业组织规模严重失衡的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小银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我国发展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小银行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社区银行的培育和发展应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通过排除各种制度、法律、政策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发展社区银行.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市场利率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和市场利率较好的解释了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一定放大作用,但影子银行规模并不影响市场利率。基于研究结论,本课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对影子银行加强约束的同时,亦需完善相关制度,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斯蒂格利茨和韦斯信贷市场经典模型基础上,引入界定中小企业特征指标的资产规模变量和风险变量,建立一个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模型,分析利率作为甄别机制时,抵押品、企业规模等因素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为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并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2001年~ 2012年的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结果发现:税收和贷款损失准备前利润与贷款损失准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银行业存在利润平滑现象;行业专长与税收和贷款损失准备前利润的交乘项与贷款损失准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减少了银行管理层的利润平滑.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有效约束了收益增加型盈余管理与收益减少型盈余管理.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自选择问题以及减少样本规模检验样本量影响问题,得到的实证结果均与上述结论一致,表明行业专长对银行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是借鉴日本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政府融资机构的双重资金支持;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20.
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的现状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自从2005年7月,中国银监会颁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以来,中外银行积极响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迅速。然而,由此带来的风险系数也大为提高。本文就中小企业贷款的现状和风险控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