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流经济学常常把家族企业看成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实际上,占中国经济总量70%~80%的民营企业中将近90%以上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制度的企业中,管理型人  相似文献   

2.
盛艳  盛乐 《浙江经济》2004,(22):39-41
家族企业常常被描述为一种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并认为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在家族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浙江,依靠家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原因在于浙江许多家族企业在经营中。已经融合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从制度层面上克服了家族企业自身发展中的弊端。促进了企业的长效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若能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将是经济形式中绝对有效率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20多年中,家族企业作为种“自发的合作秩序”,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一事实的后面还包括:从来没有人系统和正式地为家族企业设计过经济制度模式,也没有人公开和真诚地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唱过赞歌。甚至在舆论上,也几乎是一边倒地视家族企业为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频生的作坊式企业。同样的问题,只要是出在家族企业身上,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体的关注,甚至可能还会遭到幸灾乐祸般的批评。不仅如此,有不少研究者还预言,家族企业迟早要消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经济中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亮点就是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而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可是,社会舆论却对汗流浃背的家族企业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奇怪现象,打破家族制似乎成了时尚的主流观点。在这种氛围下,一些家族企业老板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家族企业,更不敢表露要把企业传给儿女,唯恐别人说自己不够现代,不够主流。一时间,家族企业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产生了特殊类型的企业形态——类家族企业。即使它不是一种世界现象,但至少在目前阶段,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中国现象。通过建立金字塔型的股权结构,类家族企业把“控制权收益”方便地收入囊中。本文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通过对类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及行为特征的解剖,探析类家族企业规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缘何有很强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探讨中,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是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纷呈的作坊式企业,不少研究者强调,家族式企业迟早要消失。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之迅猛令人印象深刻。在政府扶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的背景下,家族企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许多成功上市的家族企业,财富集聚的速度更为惊人。  相似文献   

7.
葛卫芬 《宁波经济》2006,(4):27-30,4
家族企业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由于家族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脆弱性,使之被看作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制度,从而使理论界忽视了对其成长模式的研究。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家族企业成长路径及其制约因素,找出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变迁模式,实现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建安 《浙江经济》2005,(14):36-37
家族企业在当代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已越来越为各界所关注。不久前召开的“创业与家族企业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创业与家族企业成长”这一核心议题,就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创业教育、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家族企业现代转型、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成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表明,家族企业是发达市场经济形成中“现代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之一。与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比较,前者在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中与市场经济协同进化,后者是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从正统体制(计划经济)边缘成长起来的经济成分。优化“企业生态环境”,使目前中国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市场经济和家族企业协同进化,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家族企业的相关问题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而研究家族企业就不得不研究家族企业中的“信用”纽带,因为如何将信用扩展到家族成员以外来创业和使企业发展。是现代中国家族企业难以逾越的一个障碍。一、“信用”的历史渊源在儒家的文化伦理体系中,特别注重“信”字。忠诚信实,儒家将之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信则民任焉”,“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历己也”,意即,为政者须先取信于民,才能去发号施令。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以推行新法的故事,可算是以信树威、取信于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文化重构: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正忠  陈灿 《特区经济》2005,(8):120-122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活跃在世界经济的每一角落.据克林·盖尔西克( 1998)等的研究,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占到全世界企业的 65%~ 80%,世界 500强企业中有 40%属于家族企业.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虽然只有 20多年的历史,但其增长速度之快却令人瞩目,与此同时,家族企业的寿命普遍不长也令人痛惜.家族企业能持续发展吗?这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从产权改革、技术创新、资本结构、政策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做了探讨,但对家族企业文化的研究还不够.其实,企业文化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最持久动力.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文化还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重构家族企业文化以支撑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该采取何种形式?当前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同志以借鉴农村承包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理论依据,主张实行“社有民营”,即主张把供销社集体所有的门店、商场、柜组全部转租或承包给职工个人和个体户经营,抑或把社有资产分掉。对这种主张,我不能赞同。相反我认为,真正把供销社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决不是“社有民营”,而是经营形式采取“民有社营”,所有制形式实行“全员所有制”这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什么说供销社不能走“社有民营”的路子呢?理由至少有三条:第一,供销社…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去浙北,遇到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个企业家,名片上的头衔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拥有这家企业51%的股份,并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但当我说“哦,你这是家族企业”时,他却坚决否认,坚持说是自己是民营企业。因为他觉得家族企业不好听,似乎“家族企业”是规模较小、管理混乱的企业的代名词。这种意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相当普遍的。其实,“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家族企业”是从企业管理制度角度分类的,是“家族制管理的企业”的简称,与“公共化企业”相对应。而“民营企业”是根据投资类型来分类的,与“国有企业”等相对应。只是由于民营企业常常采用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制度,人们往往用“家族企业”来指代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不求所有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道县确定了“民营富县”、“开放活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新观念谋发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为加快道县发展,我们从解放思想入手,在全县上下强化五种观念。一是强化“县域经济民营为主”的观念。我们把“民营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有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发展道路。二是强化“无外不富,无外不快”的观念。我们把扩大开放作为牵动全县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根主线,向外来资本要生产…  相似文献   

15.
华人家族企业较重视“五缘”关系,特别是亲缘关系。这种关系是家族主义人际信任的认知基础。人际信任关系的不同对交易费用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模式(表现为关系治理)是现存儒家文化积淀和现有企业规模上的最小交易费用安排。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将被“理性”的制度化治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家族企业,人们一般总认为它落后,因为它的权力在家族中传承,任人惟亲。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认为,改变家族企业的落后状态.就是让它走向职业化管理,即实行“两权分离”,企业家族所有,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这样,管理职业化似乎就可以逐渐地使企业的家族所有变为一具空壳,实际掌握企业的是职业经理人,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只有表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的生产力。它不仅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且反映人们驾驭社会经济活动,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能力。在当代社会,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多地在大公司、大集团之间展开。企业上规模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成为一些企业生存的迫切需要。 现在,许多地方的不少企业都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龙头战略,积极地营造“航空母舰”,组建“集团军”。这不失为明智之举。问题是,如何把这种良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关友杏 《特区经济》2005,(6):113-114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对民营经济的提法和理解大致上有3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应当从所有制上界定,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其实质就是私营经济。它是相对公有经济而言的,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是私人所有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可是民有民营,更多地强调了其经营特征,意味着由“民”作为经营主体,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的提法不科学,概念模糊,而且淡化了所有制。本文认为,民营经济是指除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大体上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等几种。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在我国企业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家族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特有的家族--企业两个系统相互冲突的特性以及浓重的"家文化"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逐步积累了“走出去”的经验。但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很多企业还缺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相关的管理与促进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改善。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去”努力方向何在?政府在其中应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