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佟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05-10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都。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丑闻不断;企业因内部会计控制完善不利倒闭;企业经营者通过虚假会计报告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为个人谋取私利;内部人鲸吞、蚕食弱势群体权益等现象。其原因是内控制度有名无实,未有硬性的相关法规、外部监管不力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物     
《经济导刊》2007,(4):10-11
楼继伟受命筹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黄光裕携手贝尔斯登进军零售市场;大股东拿下健力宝剩余国有股;奢侈品巨头收购家乐福股份;受累财务丑闻三洋董事长辞职。  相似文献   

3.
媒体     
《经济》2006,(7):18-18
美国还能支配世界多久?;这头大象能跳舞;富有地退休;欧洲穆斯林的神话与现实;谁从金融丑闻中获益?;手机电视赔钱赚吆喝  相似文献   

4.
公司     
《经济纵横》2007,(5):8-8
戴尔全球裁员8000人;杨致远复出雅虎天价CEO黯然谢幕;诺西中国裁员对员工补偿丰厚;吉百利陷沙门氏菌丑闻拟裁员瘦身;西门子被指大规模跨境行贿  相似文献   

5.
离职原因     
《经济纵横》2005,(2):6-6
一、业绩不佳;二、与上层关系不佳;三、财务丑闻;四、国资委的“60大限”;五、失去革命的本钱——健康。  相似文献   

6.
《商周刊》2011,(16):26-26
发生在全球规模首屈一指、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传媒跨国公司新闻集团的这起丑闻是骇人听闻的,祸首为其旗下小报《世界新闻报》。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着重审视新闻监管体制。事实上,这一丑闻本可及早揭露。但直到今年初,  相似文献   

7.
人事     
《经济纵横》2006,(10):7-7
麦当劳总裁闪电辞职 美国公司总裁接任;百事公司任命印度女性为首席执行官;布莱尔被邀加盟新闻集团 或任职董事局;北电中国换帅 吴振生火线上阵;涉嫌行贿丑闻 标致汽车子公司CEO辞职;创始人叶克勇将出任中华网代理CEO;可口可乐遭人挖角北美总裁更换新人;朱江洪任格力集团董事长 父子之争终结;挥别上海银行 傅建华出任浦发行新行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如果从市场或者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等不同的视角考虑我们会对发生的会计丑闻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我们不能够把所有这些因素都分开考虑,因为他们是作用在一起的,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关于会计丑闻的问题,引起丑闻的原因是什么?之所以发生丑闻是立法不健全还是有人的根本的原因(诚信的原因)?如何规避会计丑闻?文化在此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美会计报表粉饰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美国等国家财务造假丑闻相继曝光之后 ,会计报表粉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许多业内与业外人士都热切盼望了解会计报表粉饰的相关问题 ,尤其是其产生的动因、引发的后果、粉饰的方法及其治理的措施等 ,以防止再度蔓延。美国一直标榜为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世界上最先进 ,但其财务造假丑闻也是世界之最 ,而中国一直在进行会计改革 ,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 ,尽最大努力寻找与国际会计惯例相结合的道路 ,于是比较两国会计报表粉饰的若干问题 ,更显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司丑闻、声誉机制与高管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2008年发生丑闻的公司高管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对高管变更的影响。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以及股权集中度并不能有效解释丑闻公司高管变更的原因。相反,声誉惩罚却显著提高了丑闻公司高管变更概率,并分别将这些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概率至少提高了8.02个百分点和2.46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声誉惩罚显著降低了丑闻公司董事长变更后继续担任公司其他职位的概率。研究结论证实,在转型期的中国,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能够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游戏     
早在1998年,时任SEC主席的LEVITT就对一些公司玩弄会计伎俩提出了警告,如今斯人已去,而智者之言却为安然事件印证,其真知灼见值得为会计丑闻困惑的中国证券市场深思,本文为LEVITT当年在纽约大学发表的演讲。  相似文献   

12.
正继2016年、2017年日本车企接连曝出排放数据造假丑闻之后,2018年又有日本车企被曝排放数据造假行为。2018年7月,日产汽车承认,在进行内部抽检时发现旗下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数据造假,而且这一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2013年。前不久,由于数据造假丑闻持续发酵,另一家日本车企斯巴鲁的总裁兼CEO吉永泰之已引咎辞职。除此之外,日本零部件供应商三菱材料、日立化成等也深陷数据造假丑闻之中。  相似文献   

13.
股票期权制度值得重新审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频频曝光的美国公司丑闻揭示出了股票期权制度以下问题:股票期权制度未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期权在不纳入成本时会人为地夸大企业利润,而高层管理人员追求股价上涨的利益冲动在监管等制度不完善时会促使其不择手段地进行财务造假,从虚涨的股价中获得巨额期权收益;最终,使普通投资蒙受巨大损失。我国在试行该激励制度时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多数企业还需要结合实际,寻找更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4.
假账“多米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和 《资本市场》2002,(8):31-33
<正> 最近一个时期,美国华尔街似乎不太消停,丑闻不断。 6月25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揭露了又一个惊天丑闻: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涉嫌虚报巨额利润,在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把亏损变成了盈利多多。假账丑闻会形成多米诺效应吗这个丑闻似乎证实了一个现象,华尔衔正在上演着一个危险的假账丑闻的多米诺。半年前震动美国经济的安然公司似账案尚未平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又创造了美国财务假账的历史记录,在安然公司假账案中名声扫地的财务公司安达信又一次不幸地与这个假账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初,日本大和银行因经营丑闻曝光而被逐出美国金融业界后,一时间左支右绌,狼狈不堪,几乎无法维系其正常运营.值此危  相似文献   

16.
曲国霞 《技术经济》2003,22(2):39-40
近一段时间以来 ,会计界人们讨论最多的莫过于美国大公司的会计丑闻。不久世界通信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施乐公司等著名大公司相继报出丑闻 ,会计界惊呆了 !一、美国有关公司会计丑闻产生的原因分析1、创新日新月异 ,使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滞后 ,公司有机可乘。安然公司的沉沦主要是由于该公司过去几年采用激进的会计手法 ,对其报表肆意粉饰的结果。根据安然公司以及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调查委员会提交的长达 2 18页的《调查报告》(俗称鲍尔斯报告 ) ,安然公司从 1997年以来 ,主要通过“组织创新”、“交易设计”和“衍生工具”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黎翠梅 《技术经济》2004,23(4):13-14
<正> 一、美国上市公司丑闻暴露出其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和漏洞 2002年,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假帐丑闻,令业界一片哗然。不久,世界著名的威斯评级公司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盈余报告的问题。假帐现象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暴露出美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财务丑闻看股票期权制度缺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西方国家财务丑闻爆发的必然性 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业界巨头的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去年震惊了世界,其涉及面之广,数额之大,影响之深,令世人骇然。据魏斯评级公司在调查了7000家公司后发布的报告说,有多达1/3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捏造盈利报告的问题。其中,“美国最大能源贸易商”安然(ENRON)公司2001年  相似文献   

19.
财务丑闻频发,投资者信心大跌,很多人将其归因于财务信息的载体--会计报表失真.而会计报表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盈余管理,成为理所应当的替罪之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如:琼民源的造假、蓝田股份的欺诈、银广厦的虚幻神话等;加之美国“安然”公司丑闻、“世通”公司30多亿美元虚假利润,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