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的联合,造就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浪潮。科技部领导提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大企业信息化项目安排国债贴息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支持的专项,力争用5年时间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基本实现信息化。本篇文章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的联合,造就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浪潮。科技部领导提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大企业信息化项目安排国债贴息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支持的专项,力争用5年时间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基本实现信息化。本篇文章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腊 《现代企业》2014,(8):63-64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与挑战.企业通过信息化来改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做法,正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原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大力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并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列为国债贴息重点支持专项,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根据CCID的统计,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投资额逐年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5.7亿元开始,到2005年底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了5-6倍.  相似文献   

4.
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近日出台了6条措施,对重点磷肥生产企业予以政策支持。这6条支持重点磷肥生产企业的政策措施包括: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高负债磷肥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利用国债支持的贴息资金支持部分企业进行技改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银企结合,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严重匮乏问题;通过进口指标戴帽下达方式解决企业原料供应问题;适当减少高效磷肥进口,保护国内市场;调整企业领导班子,加强企业管理等。重点磷肥生产企业获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政策法规     
国家经贸委支持重点磷肥企业 6大措施国家经贸委等 5部门近日出台了 6条措施 ,对重点磷肥生产企业予以政策支持。(1)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高负债磷肥企业实施债权股权 ;(2 )利用国债支持的贴息资金支持部分企业进行技改和产品结构调整 ;(3)通过银企结合 ,实行授信额度管理 ,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严重匮乏问题 ;(4 )通过进口指标戴帽下达方式解决企业原料供应问题 ;(5 )适当减少高效磷肥进口 ,保护国内市场 ;(6 )调整企业领导班子 ,加强企业管理。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务院最近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  相似文献   

6.
信息短讯     
《经济界》2002,(3)
中国今年奖拨90亿增发国债支技企业技术改造 中国今年将继续实施已执行三年的以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政策,从今年增发的一千五百亿元人民币国债中拨出九十亿元用于提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扩大投资需求、改善供给能力。至此,中国以贴息方式专门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国债资金累计已达三百五十五亿元。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于近日召开的“全国技术改造工作会议”上透露,国债技改是今年技改工作的重中之重。九十亿元国债资金将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即: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重点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今年增发600亿元国债中,有90亿元用于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这可拉动约1800亿元技改投资。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回顾2002年我国管理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部分专家进行了评选,特选出如下十件大事:一、国家经贸委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2002年3月7日联合发出《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123号),提出“推进管理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国家经贸委安排187亿国债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给中国管理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二、科技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科技部在全国广泛…  相似文献   

9.
《中外物流》2006,(1):10-10
深圳市拟从2006年起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该专项资金将蕈点以支持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培育一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管理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实行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科学决策、绩效评价,专项资金原则上按照银行贷款贴息、资助和奖励三种方式分别占其总量的40%、20%和40%的结构来安排年度使用计划。为体现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重点物流企业的资助拟占专项资金总量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青海财会》2002,(3):50-50
从1999年以来,三年累计安排265.4亿元国债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技改贴息共安排技改项目880项,拉动投资2810元,据测算,国债技改贴息资金的拉动效应达到1:10.6。利用国债资金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化、装备国产化项目,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都有一定量的财政贴息支出,但大都用于贷款交税或承兑汇票税款贴现入库等支出,而真正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方面支出较少,以后应改变财政贴息支出的范围,重点引导社会投资,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在财政贴息工具的具体应用上,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一批重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谁投资,给谁贴息,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促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二是鼓励科研机构或重点企业进行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研究与开发,对其前期投资进行贴息支持。三是加大国家在创办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政策快递     
《公司》2002,(1)
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国家经贸委决定建立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以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经贸委日前发出《关于建立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的通知》,确定了34家企业为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企业,并且实行动态管理。国家经贸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联系企业所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定期组织联系企业进行交流,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上海)今年国债技改贴息将对各所有制一视同仁国家…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进口贴息资金的管理,发挥财政资金在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宏观导向作用,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进口贴息是国家财政对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的产品(不含旧品)、技术,以贴息的方式给予的支持。第三条贴息资金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修改并印发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办法》首次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列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同时增加了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以及提高专项资金无偿资助额度以及项目贴息额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重点在于企业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也就是企业不断的引进信息技术并由此持续的推动管理变革.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可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左右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刺临桥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创新从而求得发展的贷款新品种——贴息贷款,近日已由科技部与中国民生银行联手推出。据悉利息资金的来源是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这一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创新基金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植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次与中国民生银行推出的是以贴息内容为主的贷款品种。中国民生银方60家分行将全部开办此项业务。按照科技基金的规定贴息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  相似文献   

17.
企业从银行贷款,今后可以免付利息。日前,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推出贷款新品种——贴息贷款,首批选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等待科技部的最后审批。 据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有关人士介绍,贴息贷款正是得益于科技部为了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企业免除的利息正是本源于创新基金,民生银行的作用是制定具体计划,积极地穿针引线,尽早让中小企业得到实惠。 该人士强调,科技贷款贴息,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的50%~100%给予补贴,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农业部日前公布《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文件提出,着力提升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文件指出,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以贴息、投资或无偿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政策     
《新远见》2009,(1):25-27
三部门发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指出,贴息资金可用于支持完善地方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机制。对于担保基金规模年度增长达到一定比例的地方,中央财政将从贴息资金预算中安排拨付一部分作为风险补偿资金。  相似文献   

20.
在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未来经营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管理信息化,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道路如何,以及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注重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摆在了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对它们的探讨将有助于企业弄清管理信息化的一些基本问题,明确管理信息化当前的工作重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