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亏了刘科长” “多亏了刘娥娥的指点呀,我22年的辛苦终于有个结果了。”原西安市红旗机械厂(以下简称“红旗厂”)职工徐宝兰一听记者要来采访,一早就冒着大雨存路边等候。“我就是想好好感谢一下刘娥娥,送东西、锦旗她都不要。你来了,我就对你好好说说她的好。”  相似文献   

2.
让“座右铭”火起来逢雨水不记得是从何年何月开始,我就很喜欢抄录些名人的名言。《名人名言大全》一类的书,我也爱买。在《中国青年》杂志1992年第一期上,登了张海迪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再上新台阶》,其中就很有几段十分精彩的文字,让我打心眼里敬佩。比如:“...  相似文献   

3.
一要面带微笑。对客人微笑就是向他传达:我喜欢见到你这一信息,客人对你的印象马上就好起来。二要音量适中。太小声了客人听不见,太大声可能吓倒客户。三要注重打招呼技巧。见到第一次来的客人,适当赞美对方(如外表、气质)并巧妙地告诉对方我行提  相似文献   

4.
王以培 《金融博览》2013,(19):24-26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很久以来,我之所以从未发表过任何书评、影评,是因为不喜欢随意指责别人,也不喜欢与任何人论战,那样耗神费力,于事无补。直到无意间买到《长发飞扬的日子》,我半夜赶到好朋友家,把他们叫醒,我们又一同回到了那个久违的梦想时代。  相似文献   

5.
邹志英 《新理财》2011,(1):56-58
各位CFO朋友:你们好!人们喜欢用"飞逝"这个词来描述时间的流过,实在是很贴切,相信很多朋友的感觉也和我一样,仿佛昨天还在展望2010年,却转眼间就到了为2010进行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我不敢说饱读诗书,但应该可以说从小就养成了比较喜欢读书的好习惯。然而,也不知道是记忆力减退了的原因,还是因为所读的好书太少,抑或是其他因素,现在想得起来我所读过的好书的书名似乎并不多。但有一本书,是我二十多年前读过的,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就是邵华泽所著的《新闻评论写作漫谈》。还记得当时买《新闻评论写作漫谈》这本书的时候,我其  相似文献   

7.
“算了吧”     
有这样一位会针同志, “算了吧”是他的口头螺,他喜欢一切照旧,夙平浪静,若有点夙吹草动呀一--他就“算了吧,算了吧”地妞 个不停。当先淮工作者廷动刚开展,他就梢趣地癸了言: “不是我在登表碧输,会汁工作就是不能革旧出新。挑什么战?找什么盗r,?算T吧,同志护,,照老的办法最把彪,同志俩想想嘛—存歌能不能往借方豁?徽字是S能不能肩成,户你就把脑 汁校干 浮,也改变不 了借货 原理。算了吧,同志护,,照章办事,免得出周题。”;.照你淤会补工作就不能先淮?”他眼一挤,嘴一板挽: “推知道呢?不过,我还没有晃推当了会汁博上,算了吧,同志们,画圈圈…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喜欢看小人书,很早就养成了集藏小人书的习惯,现在我家里已藏有好几千本小人书,还有一些是比较珍贵的“文革”前的老版本小人书。几年前,我家马路对面的广场边新开了一个旧货交易市场,我便常常去那里转悠,一来二往和一位收购旧报纸旧书刊的李姓摊主混得很熟了,每次去那里  相似文献   

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一句近年来颇为风行的时尚语。这句话击中了某些富人以及那些想富起来的平民的心结,所以眼下有关理财的报刊及图书大行其道。我也是一个朝思暮想发财的人,当然特别喜欢看、喜欢买理财类报纸、杂志。只是看多了,忽觉发财思路有点混乱。迷惑之下,决定对理财专家来一次“听证”。  相似文献   

10.
《投资与合作》2004,(2):41-42
虽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只要你的食物好吃,环境也不错,那我就去找你。但喜欢新闻的人们仍然对“罗杰斯”与“乐杰士”之争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前几日我在超市里“追跌杀涨”的时候,遇见了朋友,朋友问道:“你这‘省女’可曾为如今不停涨价的日子写过一点省钱妙招没有?”我道“没有”,她就说:“你还是写一点吧,如今家庭主妇还有那些省钱无门的人都喜欢看这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有这样一段描写:雇农的儿子黑娃看不起地主饭后舔饭碗的样子,地主不以为然,对黑娃说,为啥我能当上地主雇你们来给我扛活,而你家却不能呢,原因就在于我每顿饭都舔饭碗。这个地主固然有吝啬的一面,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地主也有可贵的一面———节俭,不奢侈,不摆阔,不怕穷人笑话。由此又想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此翁的经典形象是:T恤衫 牛仔裤。再有,《华尔街日报》有一项调查,现在的“硅谷一代”喜欢到“好市多”便利店买东西,到“潘尼”百货连锁公司和“盖普”店买平价衣服,到“目标”折扣店买日用品。你看,他们…  相似文献   

13.
我工作的单位在农村乡镇,李大爷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家就住在银行对面,有事没事总喜欢到我们营业间坐坐,人可热心了,平时没少为我们介绍业务。这不,他又来了。  相似文献   

14.
杨浩 《投资与理财》2011,(15):10-10
我是一家超五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投资与理财》是我订阅的唯一一本财经类杂志,主要原因就是在关注投资与理财的同时,可以在“财生活”板块看到比较喜欢的“鼎食”栏目。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编辑同志:收到《中国工会财会》第二期,读后感到贵刊的编辑工作越发好了,不但栏目进一步丰富,而且有些栏目也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我尤其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我认为"理论探讨"栏是体现贵刊专业刊物特色的"刊...  相似文献   

16.
刘希 《理财》2012,(10)
婆婆出门,没两分钟又折转回来,我问她忘什么了,她呵呵一笑:“哎.明明想着带纸带笔.一出门又忘了”。“带这些东西干吗呢?”我很奇怪。婆婆告诉我.家里的豆浆机坏了,今天打算去电器城看看,抄好自己喜欢的款式和价格回来。婆婆腼腆地笑着,我明白了,婆婆是想在实体店抄好价格后,回家后在网上“淘”回来。  相似文献   

17.
林扬 《投资与理财》2014,(24):108-109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经常拿着一把烟斗,不论吸或不吸,举手投足间总会给人留下智慧、沉稳的印象,比如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人们习惯称这些喜欢烟斗的人为“烟斗客”,在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梵高、萨特、海明威、毛姆、林语堂……都是很著名的“烟斗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十分喜欢抽烟斗,他曾说过“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  相似文献   

18.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一句近年来颇为风行的时尚语。这句话击中了某些富人以及那些想富起来的平民的心结,所以眼下有关理财的报刊及图书大行其道。 我也是一个朝思暮想发财的人,当然特别喜欢看、喜欢买理财类报纸、杂志。只是看多了,忽觉发财思路有点混乱。迷惑之下,决定对理财专家来一次“听证”。[编按]  相似文献   

19.
许楠 《科学投资》2005,(2):65-65
我今年28岁了,在一家酒店的电脑房从事电脑技术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在我热情的追求下,不久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女友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员.月收入1500元左右。她不化妆,也不是个“购物狂”.但是很喜欢泡酒吧、蹦迪等年轻人时尚的玩法。  相似文献   

20.
王海平 《中国外资》2013,(19):48-48
“我喜欢你们,因为产品卖太多。”9月18日,一位制作和销售刀具的台商对记者说。 当天,第五届南京一台湾名品交易会进入第二天。现场依然是火热爆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