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商标法于2014年5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原《商标法》第52条第1项改为两项,将其作为第57条的第1、2项,并且在第2项中,针对"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增加了"容易导致混淆"的限定,明确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要件。"混淆可能性"理论在新商标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体现,也引  相似文献   

2.
环球资讯     
《中华商标》2013,(5):88-88
加拿大联邦法院在商标诉讼的证据采纳问题上认可美国的溢出影响2012年12月10日,加拿大联邦法院对Bodum公司等诉Meyer公司商标侵权案做出2012 FC 1450号判决,肯定了美加两国信息互通对加拿大的溢出效应,并最终裁定争议商标"FRENCHPRESS"缺乏显著性,应予撤销。Bodum公司以其非电动活塞式压滤咖啡壶产品享誉加拿大。经"FRENCH PRESS"商标所有人授权,Bodum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中华商标》2007,(10):77-77
狗不理再次收回被日本公司抢注商标继今年年初将"狗不理"在餐饮服务类商标从日本抢注方收回后,近日从狗不理集团获悉,经过双方协商,公司日前以"象征性的转让价格"又将其产品类商标使用权从另一日本公司收回。  相似文献   

4.
显著性是指商标识别和区分来源的能力。作为商标的精髓,它既是商标获得注册的前提条件,也是商标侵权判定过程中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关键。商标的显著性主要包括识别性和区别性两个方面,并根据其来源分为固有显著性和获得显著性。同时,商标显著性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显著性的高低随着商标的使用情况而不断变化。前不久发生的阿里巴巴与京东、国美等电商企业之间的"双十一"注册商标使用争议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商标显著性及商标权利限制的机会。"双十一"商标争议的由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于2009年开始在每年11月11日当天通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十二、使用防御商标策略所谓使用防御商标策略,是指商标权人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相同的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服务)上注册的若干相同商标的做法。在这些商标中,原商标为主商标,其余非类似商品(服务)上注册的商标为防御商标。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三鹿"商标再次回归大众视野。这个曾经价值逼近150亿元的商标,因三聚氰胺事件跌落神坛,三鹿集团也因此破产。随后,"三鹿"系列商标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拍卖,被浙江某公司以730万元的价格竞得。[1]对于"三鹿"商标的回归,人们难免会有一些疑问: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三鹿集团商誉全失,"三鹿"商标还有价值吗?公众对于再次回归的"三鹿"商标,还会再接受吗?本文认为,欲探寻商标的价值构成,应从商标  相似文献   

7.
周荣 《中华商标》2012,(9):55-56
正2012年8月6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工商局和南充华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立公司)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商评字(2012)第22183号《关于第5450222号"新东豪园xindonghaoyuan"商标争议裁定书》,商评委做出了"争议商标予以撤销"的裁定结果。这起因商标抢注引发的商标争议官司终于尘埃落定,华立公司在经历一年多的等待后终尝胜果。重庆人王某2006年6月以自  相似文献   

8.
正持续5年的"阿迪王"商标案终于以和解告终,阿迪王公司名下的"阿迪王"中文商标和三角标logo将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公司,且不能再继续使用并出现在终端店面中,阿迪王公司将仅保留中文字号和英文商标"ADIVON"。对此,国内媒体纷纷以"阿迪侵权案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下的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诉某网店侵犯其"安安金纯"商标专有权。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安安金纯"是广东省著名商标。一名从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离辞的员工开设了一个域名为安安金纯.com加后缀的网店,在该网店首页的显著位置标有"安安金纯"注册商标。据了解,该网店店内所售为正品,但并未经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授权。那么该网店是否构成商标侵权?随着人们商标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类商标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援引"商标指示性合理使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章国鸣为"FanGnaiEr芳奈儿"商标注册人,2009年9月28日广州市芳奈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芳奈公司)与章国鸣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协议约定自签订之日起芳奈公司在国内以排他许可方式在内衣上使用上述注册商标和经营、打假、维权等事宜。事后芳奈公司发现李菊红经营的淘宝网店销售未经芳奈公司授权、非芳奈公司生产,却标识涉案商标的内衣。芳奈公司请求  相似文献   

11.
环球资讯     
《中华商标》2015,(1):88-89
欧共体普通法院重审F1商标案判定申请商标不应予以注册近日,欧共体普通法院对于2012年5月欧共体法院发回其重审的F1商标异议案作出判决,支持了FOL公司的诉讼请求。2004年4月,RL公司(Racing-Live SAS)申请注册共同体商标(图一),使用在第16、38、41类的与一级方程式比赛有关的一些商品或服务上。2005年5月,FOL公司(一级方程式许可公司)引证在先注册的使用于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三件F1文字商标(英国、德国注册商标,还有一件指定法、德、西班牙等国的国际注册),以及一件共同体图文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第三十八条对商标侵权的规定包括:示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而故意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十分近似的商标(所谓商标相同或相近,是指商标在视沉上令人难以辩认其区别)。泰山公司假冒新华公司生产的出口装“SUNWATT”R20型电池,其外包装商标标识与真品一模一样(如图),然而该案从案发至今,历时一年多了,仍然被当地有关部门认定是违反了《产品质量法》而作出责令造假者改正,消除不合格标识,在原假冒商标外面套上自己的商标标识,如此“合理”改正后,又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此案在底是商标侵权,还是违反《产品质量法》?一年来,被侵权者--新华公司为维护利益而踏上了艰苦的维权之路,在多次上诉无果后,于最近又一次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要求将此案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申诉报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无锡市一家科技公司因将"海王"商标用到灯管上,被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经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近日这桩商标侵权官司落槌:无锡科技公司被判处停止使用"海王"商标,并向深圳海王药业公司赔偿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李萍 《中华商标》2012,(3):43-46
正案情简介1981年,莱雅公司注册第148647号"L'OREAL"商标,核准续展注册在商品国际分类第3类:化妆品、香皂、洗发剂等。莱雅公司于1991年、1998年、2001年分别核准注册第569738号"莱雅"文字商标、第1152301号"L'OREAL欧莱雅"组合商标、第1600291号"欧莱雅"文字商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商标侵权案件。这起商标侵权案件的原告是某美国公司,被告为一家西班牙公司和两家中国企业。该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在西班牙另有其人注册了同一商标,而且是在1932年取得的注册,这一事实导致该美国公司在西班牙注册该商标的申请被驳回,而本案的西班牙被告在西班牙拥有合法的权利使用该商标或许可他人使用该商标。该西班牙公司在中国定牌加工一批货物计划出口西班牙,但货物在中国海关被扣。美国公司作为该商标在中国的权利人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西班牙公司及中国供货商侵权,并要求没收货物、赔偿损失。本文作者试图从传统法学侵权理论和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对比分析两者在判定商标侵权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而对商标侵权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迟瑞 《中华商标》2012,(2):54-56
正日本知名品牌化妆品"泊美"在我国申请注册商标并获核准使用后不久,我国各领域便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商标,日本公司想申请撤销相关商标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大部分商标并不属于《商品分类表》中的相同或相似商品,  相似文献   

17.
商标共存作为商标使用中出现的特殊情形,其与商标侵权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所谓共存指的是不同主体所有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之间的共存;而另一方面,由于商标权是一种排他专用权,如未经商标注册权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即构成对注册商标权的侵害。因此,确立商标共存合法性的基础对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合理的商标共存被误判为商标侵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玲 《中华商标》2013,(1):45-45
正随着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商标日益成为商品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重要资产,商标抢注之风盛行,商标争议层出不穷。最近正在审理的一起商标争议上诉案件,甚至爆出有专业商标人士利用其股东优势地位和专业知识,隐瞒被代理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注册公司注册被代理公司已经确定要使用的商标。该案涉及对商标法第十五条  相似文献   

19.
商标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并可就给予的使用权取得报偿的制度。我国商标法对商标许可使用制度做了明确规定,并把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规定为商标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商标立法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监督管理处罚不严以及人们的商标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商标使用许可出现了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20.
余晖 《中华商标》2016,(4):62-66
2015年11月,随着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38号案的判决(以下简称"PRETUL"案或再审判决)公布,外界认为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个案中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笔者试着从判决中提取一些关键点对该问题进行梳理,揭示该案侵权判断中的实质内容。本案事实很简单,国内商标注册人作为原告(简称为莱斯公司),认为被告(简称为亚环公司)为海外客户(简称为储伯公司)生产的、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