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期,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提到幸福企业文化理论,首先要涉及幸福和幸福企业问题.那么,什么是幸福?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诸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     
到底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幸福?幸福控制在自己手中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开始创办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什么企业才是最好的。我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于2009年,而我一直认为,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包括老板)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在幸福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视企业为自己可以依赖的家,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经常说,幸福力才是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标杆维度山西仁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正幸福生活圈",以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提升着"中正幸福家园"幸福指数。幸福是什么?懒惰的人说:有钱就幸福;忙碌的人说:有闲就幸福;辛勤的农民说:丰收就幸福;漂泊的游子说:回家就是幸福。在用冰冷的钢筋水泥构建的都市丛林中,有一个温馨和谐幸福居住环  相似文献   

5.
<正>提升业主居住幸福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物业服务工作品质的重要指标。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身体健康、家庭和美、事业有成......而对于作为服务业主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提升业主居住幸福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物业服务工作品质的重要指标。标准锻造铸就"龙湖式幸福"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海岩 《乡镇论坛》2010,(27):1-1
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却似乎谁也说不清楚或者谁都说得清楚。 被病痛折磨的人说.健康就是幸福;为情所困的人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幸福:渴望成功的人说,事业有成才是幸福。当然.还有更多的人认为拥有金钱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7.
每个企业到了年底都要考虑员工的异动计划,对企业人才合理使用。不同的企业,其人员异动政策也是不同的,企业的生死大权,有时就决定在小小的用人政策上。所以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特别注重用人政策,不同的使用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对企业人才要有一个清楚的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拟定合理的用人政策。在用人政策的驱使下,我们首先要考虑什么呢?什么人应该慎重使用?什么人应该淘汰?什么人应该重点激励?什么人应该调整岗位?什么人应该培训?什么人应该重用?我们带着企业的一系列疑问,在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有的人认为“就是平平谈淡,从从容容地生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论伟大还是平凡。”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一种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另一种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记得童年的一首歌谣中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中  相似文献   

9.
"幸福企业"在最近几年很流行,一夜之间不论什么样的企业都在宣称自己是"幸福企业",或正在打造"幸福企业"。应该说,身处不同企业的员工,对幸福的感知千差万别。其实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有幸福感的员工,其共同点就是会发自内心地流露出满足和幸福的姿态。曾几何时,"下岗"是国企员工谈之色变的字眼,如今国企员工的幸福感,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的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随着"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关于幸福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幸福学正在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大至国家,小到家庭,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并试图找到提升自身成员幸福感的良方.本文拟立足幸福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近年来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福州分公司的相关做法,对于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人才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智慧、就是点子。一个好点子往往能够点石成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却依然不能够重视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幸福?如何建设幸福企业? 企业的世界是一个人性的世界,也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产品是人类劳动的物化,利润是创造活动的结余,市场占有率是客户的认可.未来企业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人文管理为方向,以创造幸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只有明明白白了解员工"想什么,要什么",才能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合理帮助,开辟合适的成长通道。企业员工究竟幸福吗?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压力又如何?其压力源自哪里?作为一家想真正关注员工内心、关注员工需求和发展的企业,中石化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就是做人的原则和信条,在同样环境下,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企业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它是企业用以判断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是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真实写照,是全体员工都必需遵循的信条。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3,(8)
中国商业文化的"第一推动"在哪里?一直以来,每当我们谈到目前存在的种种"怪现状"时,都会在一个直观的逻辑前获得认同:中国企业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自然过渡到制度化与职业化的建立。所以,我们一直有一种天真的安慰:只要大家的物质水平提高了,自然精神文明就迎刃而解,西方不也有过"羊吃人"的阶段吗?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其实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古代商业也有过极度繁荣,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景象,但为什么当时中国繁荣的物质文明没有自然地过渡到"工业革命",反而让后来居上的西方列强横行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史学难题:"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始终长不大"?当然,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去解这一千古难题,我们只是在讨论浙商的时候又看到了这一难题的现代版: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与机会前,已经先行一步的浙商反而会节制,不像广东、山东或者其他省份的企业那样在大红大紫的行业(比如保健品、房地产、金融,甚至烟酒、VCD)大起大落?这里我们看不到什么生产力水平的差别问题,有的只是不同的企业家群对"赚钱"的不同选择。当浙商选择"千辛万苦、千山万里、千难万险"去赚钱的时候,就有了温州对小产业的精心经营,也就有了鲁冠球对万向节、宗庆后对水的执著。在这里,除了企业家脑子中的理念之外,你找不到其他的解释。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可能指望浙商能够通过制造优势的发挥,去解决如何凝聚人心去构造超大型组织的问题。由此,你马上就理解了冯仑在"生人文化"和"熟人文化"前的苦恼是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表明中国企业在向未来发展的时候,真正的挑战并不是业务层面,而是人性层面。以中国人的聪明,技术与资源都难不倒赚钱的步伐,但用什么来凝聚聪明的中国人去形成"IBM、沃尔玛那样近千亿美元的超大型组织",我觉得并不是单纯的业务能够解决的。所以,就纯经济意义上的组织成长逻辑来说,我很怀疑目前相当一批富豪是不是也就一两个亿的水平?可偏偏他们还在大张旗鼓地扩张!接下来如果有更多的富豪垮台,我们是不是应当习以为常?可问题是我们没兴趣尽看这些闹剧,我们想知道的是,中国如何才能摆脱"生人文化或熟人文化",建立起有牢固基础的超大型企业?什么才是中国企业走向制度化、职业化的第一推动?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是什么,这是浙江商人到目前为止给我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企业的总会计师,本人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从两个问题来谈新经济时代的总会计师:一个是新经济对企业理财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个是在新经济时代,我们的总会计师应该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哪些素质,才能把握机遇、创造辉煌?现在谈谈什么是新经济。按本人的理解,从技术层面讲,是指“知识经济”。以互联网、数据通讯、电子商  相似文献   

18.
幸福方程式     
墨少 《中外企业文化》2011,(7):I0006-I0012
“追求幸福是人类不可让渡的权利”,杰弗逊的这句话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言。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都为幸福而终其一生。在物质文明不断充裕的今天,也许幸福并未如期而至,心灵的浮躁和不安全感时时叩起幸福真谛的寻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格洛夫说“幸福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自愿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所在。身为社会不同角色的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定位和求解一个幸福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分享     
《中国企业家》2014,(9):35-35
人是王道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我经常讲一句话,术的层面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层面是道,道是什么?不要以为是什么战略、创新,错!就是人。从我自身的经验,从万达的发展,我深深体会到人就是钱,人就足事业,所以人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