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其造成的财务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有效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高校贷款风险,必须增强贷款风险意识,加强对高校贷款的宏观控制,严格贷款程序,合理制定高校偿还贷款计划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并切实增加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和给予高校一定的信贷优惠政策,缓解高校的偿贷压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发展,高校贷款办学逐步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校受历史原因、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等原因,使高校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大规模贷款的成因,贷款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贷款财务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总结湖北省荆州市金融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先进经验,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建立切实有效的各方合作机制、持续增加的基金来源机制、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及时补偿机制,才能促进小额担保贷款的稳健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贷款风险有政策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扩招、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的管理。要强化高校内部管理,加强对高校的投入及对高校贷款的监管,加强银行与学校的合作,妥善解决贷款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贷款风险有政策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扩招、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的管理。要强化高校内部管理,加强对高校的投入及对高校贷款的监管,加强银行与学校的合作,妥善解决贷款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红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3):51-53,121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是因借款学生可能的拖欠行为而给贷款银行造成的未来可能产生的损失.然而,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成员并非银行一方,它还包括学生、学校和政府.各方在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各自承担着相应的职责与义务.本文对各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  相似文献   

7.
浅议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贷款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为了避免高校贷款引发财务危机,有效监控贷款风险,高校应树立贷款风险防范意识,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完善高校贷款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在扩展校园或建设新校园,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基本建设的主要经费渠道。接踵而来的是贷款风险日渐凸显,贷款规模和风险不容忽视,应严格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教育主管部门和银行加强监控与审查,防范高校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尚未形成防范风险的基础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和相应的资本市场,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无法积极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只能消极的规避风险,使风险过度的集中到消费者身上,结果年加大了住房消费贷款的违约风险。因此从完善风险防范的基础金融体系入手,建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贷款风险分摊机制,是完善我国住房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推动住房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银行贷款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出造成贷款风险的五种因素:选择贷款对象失误,行政干预,人情贷款,贷款方式运用不当,贪图“回扣”。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四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扩招后,为解决资金紧缺困难而纷纷向银行贷款,但是,过大的贷款规模超出了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高校贷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针对高校贷款特点,借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5c"理论,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限制高校的贷款规模和银行的放贷行为,为政府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大,而助学贷款的外部经济性使得其风险防范与其他商业性贷款的风险防范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制约湖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落实贷款契约式监管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的自我检查和银行的指导督促,加强贷后管理和监督,同时通过银行内部落实信贷人员贷款责任书,加大契约式监管落实力度,完善契约式监管制度以确保贷款契约可信度,降低双方借贷与还贷风险,保证双方未来收益,进一步改善小企业贷款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缓解农村资金约束的小额信贷业务,近年来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在于:开展此项新业务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现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不足;国家政策的制约;对小额信贷的风险认识和成本控制存在误区等。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在不断降低,商业银行在进入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进一步开展业务的机会成本较低。因此,通过明晰产权,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和与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成效斐然,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贷款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马尔可夫链在贷款风险分析方面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可用于银行信贷资产的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年度的贷款迁移矩阵可有效分析贷款风险变化特性及贷款损失、回收的内在规律,可度量不良贷款剥离对贷款风险转变的多方位作用,能为银行提前采取风险防范举措、改善贷款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银行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为融资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但由于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该类业务存在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诸多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艺术品鉴定评估市场不规范、艺术品价值增值的长期性与银行资金回笼的短期性矛盾、艺术品保险市场不完善以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薄弱等等,应从国家层面、银行层面两个层次入手防范银行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突出,甚至2013年中期发生过多家银行闹"钱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银行的借款质量不高,一些中小银行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系统的视角,全面分析问题症结,标本兼治,从顶层设计着手,改革金融制度,破除金融业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注重发挥司法处理纠纷的作用,使不良贷款纠纷得到更加高效有力的解决;大力推动诚信社会法制体系建立,使每一个借款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都能守规则、讲诚信、勇担当,才能逐步解决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促进金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校园贷主要类型——现金贷发展迅速,无抵押、放款快、借款方式灵活吸引了众多借贷者,而高额利息和普遍周转续贷(利滚利)的做法让借贷者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发生不良贷款后个别平台所采取的非法、暴力催债导致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我国校园贷——现金贷存在的风险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现金贷的管控对策,加强对大学生、年轻人的金融消费教育和普惠金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做好人生的理财规划,规避现金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