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我国北方坝上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而且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环境恶化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以我国北方坝上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参考国内外治理沙漠化的成功经验,分析坝上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产生的原因,指出坝上地区目前生态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坝上地区今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秀梅 《发展》2007,(5):51-52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颇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草原经济是一个两难选择。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符合生态畜牧业要求的生产方式遇到强大阻力,无法深入进行。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为例,对该地区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考察分析,总结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无法顺利实施的现实原因,进而折射整个草原地区生产方式转换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西部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整个西部地区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历史证明如果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显著改善,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实告诉我们:再造森林,退耕还林还草,停止垦荒,恢复草原植被,重建西部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西部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围封转移"对内蒙古生态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封转移"是水资源稀缺且开发利用程度低,粗放型的种植业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迅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因过度放牧而严重破坏、天然草原发生结构性衰退,植被生产力显著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实行"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但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伐,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防治荒漠化,在防沙治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晓利 《西部大开发》2003,(12):48-49
记者: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这几年来备受关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也很见效,您认为,陕北地区的生态要得到恢复还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山仑:陕北地区基本上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区,而且主要地区恰恰处于半干旱地区,是森林草原向草原的过渡带,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气候干旱,在半干旱地区这两个因素集中在一块,从生态学上讲,这种地带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所以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能简单处理,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玛曲县草原广袤,草质优良,畜种资源丰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草场”。黄河在这里环县流淌.流程达433公里,历史上因玛曲草原对黄河水系影响举足轻重,而被称其为“黄河水蓄池”。但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迁、草原超载放牧等原因.玛曲草原正面临着草原退化、干旱的严重威胁.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威胁到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也破坏了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对黄河源头的持续保护和对下游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也  相似文献   

9.
草地资源是内蒙古的第一资源,是内蒙古发展基础产业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是这一地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草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利用的数量、质量也都反映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内蒙古80%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载过牧和过度开垦,加之功利主义驱使下,生态环境愈加恶化,草原荒漠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减缓破坏速度、破坏程度,发展草原特色经济、绿色产业,寻求草地资源的环保机制,对于维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实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争取民族团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勤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文章分析民勤沙漠化持续恶化、防沙治沙进展缓慢,"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根源是缺水,认为投入产出失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民勤乃至西北常年少雨干旱,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恶化,沙漠化、沙尘暴威胁国家安全。民勤沙漠化防治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科学治沙,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力求建设和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明 《北方经济》2011,(7):42-44
近年来,草原畜牧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近期作者先后赴锡林浩特、阿巴嘎、乌珠穆沁(东、西)等草原畜牧业相对集中的牧业旗市进行调查,试图发现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乔光华  薛强 《北方经济》2011,(11):34-36
一、引言牧区具有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属性。目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落后于城市甚至农村,草原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繁多,牧区的经营体制已不能适应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牧区的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西北地区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从黑河流域近20年来的发展看,上游地区超载过牧导致了草原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破坏,中游绿洲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盐碱化、沙漠化,下游地区生态用水短缺导致了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为应对挑战,西北地区协调发展选择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以推动流域节水型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江河保护和建设,尤其是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作出了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采伐的决定,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突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草)、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等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强防沙治沙,污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是,由于三江源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整体趋于恶化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改变,环境问题仍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退化等生态危机,不仅使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部分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还对我国的华北、包括北京地区、我国中部、东部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部有辽阔而美丽的草原,它涵养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长江、黄河,它装点并构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美好家园。 我国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2%。而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面积约50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8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美丽富饶的西部草原,曾让世代多少人倾情和神往;在悠悠岁月中,又留下了多少浪漫和壮美的传说。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草场过度放牧、牲畜超载,无序利用,滥垦乱采导致草原退化沙化,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江河断流,湖泊干涸,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 《发展》2021,(3):12-19
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挡风墒”.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序开垦等原因,该地区荒漠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加大了对河西走廊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依然严峻,防...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正由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上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形势仍相当严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十五”环保目标:到2005年,力争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减缓,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保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歌曲中描绘的草原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内蒙古大草原已失去了往日的风貌,滥牧、滥挖(挖中草药)、滥刮(刮碱土)已使大部分草原沙化了,而近两年来,垦草采矿的大军挺进草原,更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废弃的矿渣堆成小山,洗矿后的废水蓄成了湖泊,含有氯化钾的毒水不仅污  相似文献   

20.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以玛曲湿地为核心的甘南草原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千涸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