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33号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与2006版内容的对比分析,对33号新准则在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及新旧衔接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33号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与2006版内容的对比分析,对33号新准则在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及新旧衔接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实务在理论上的空白,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下称新准则)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和我国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本文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利于更好地掌握新准则。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指南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本文仅对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主体和合并范围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是正确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条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否正确关系到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本文阐释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相关理论及准则的变化,引用最近几年的两个确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案例,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方法,以期加深对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确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相关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确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合并范围界定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通过探讨现有合并范围界定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价《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重大变化(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提出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与旧准则相比,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特点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提出了新准则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一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进行了规定,明确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本文根据准则的具体规定,对股权比例不同的情况下是否具有控制的实质进行了探讨,提出判定合并范围应以持有的股权比例作为最基本的依据,严格审核以控制权作为标准判定合并范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辛雯雯 《中国市场》2013,(17):67-68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变动合并范围操纵利润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对上市公司真实状况的反映,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新会计准则虽然更关注实质的控制,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来界定合并范围,但仍存在一些漏洞。本文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但是.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完善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规定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合并会计报表最早出现于美国,随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步开始重视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为满足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2006年6月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进行了规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外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对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我国合并报表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自2014年7月开始实行。该报表与旧合并财务报表相比,在对投资方控制被投资方的方式与概念、主体含义的转变、制作程序的完善以及准则的界定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及准则的界定差异上进行分析,通过直观的介绍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来为广大财务人员解决一些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问题,以期国家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完善能够更快的被相关人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魏欣媛 《商》2014,(18):78-79
合理确定合并范围,才能保证合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合并范围确定的判断标准即控制权问题,比较分析我国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对比"控制"的定义、未持有多数表决权的控制权判断和可分割部分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集团化的日趋加速,各种合并活动日趋频繁,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和完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成为关键问题。2014年2月,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进一步完善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但结合当前国情,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促进现行准则的应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进行了规定,其依据的合并理论与国外部分国家并不一致。本文在对所有权理论、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三种合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合并财务报表是现代企业集团报告集团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本文就新准则的基本概念、合并理论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说明我国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俊菊 《商业科技》2007,(1S):393-394
合并会计报表最早出现于美国,随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步开始重视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为满足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2006年6月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进行了规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外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对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我国合并报表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准则的相关内容,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提出了新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变迁、倾向以及新出现的经济业务.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会计报表等重要概念的定义、控制的判断标准、比例合并法、合并程序、合并报表的构成及内部抵销处理等方面与以往的标准相比,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构成和会计期间的统一、内部抵销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衔接等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慧洁 《现代商业》2007,(21):48-49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变迁、倾向以及新出现的经济业务.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会计报表等重要概念的定义、控制的判断标准、比例合并法、合并程序、合并报表的构成及内部抵销处理等方面与以往的标准相比,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构成和会计期间的统一、内部抵销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衔接等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