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可以自动产生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论调。阐述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对萨伊定律批判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对多住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成因”的分析进行比较,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需求     
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成就了凯恩斯。此前的经济学家们都相信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凯恩斯创造性地重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进而启动国家干预,让“投资需求创造消费需求”,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了低谷。  相似文献   

3.
名言新闻     
《财经界》1999,(2)
供给创造需求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著名经济学家刘鹤在分析知识经济的特征时指出.要看到知识经济现象所具有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无论是早期的预言家,还是现实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出现,更没有预料到其飞快变化的供给体系调整速度。少数供给商在推出新产品时,已经同时规定了在何时淘汰这个产品,软弱的需求体系完全受控于少数供给商的公司战略。产生这种让萨伊定律复苏的现象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的绝对垄断,与  相似文献   

4.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区别和联系 1、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及内涵 "第三产业"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1690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阐述了有关第三产业的思想.尔后,萨伊、李斯特、西尼尔和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产业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供给管理为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凯恩斯正是在对萨伊定律的批判中成就了自己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然而萨伊定理有必要重新认识。近年来,我国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调控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也积累、掩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给结构扭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等问题,其根源于需求管理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面对国内、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宏观决策由需求管理主导向供给管理主导转变,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萨伊的效用价值论提出质疑,并与斯密、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的相关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该公式的社会根源及阶级根源,即在利益问题上集中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及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简论     
本文首先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坎提隆、萨伊、马歇尔、熊彼得与奈特五位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家的定义。然后立足于上述关于企业家的五个定义,一方面阐述了企业家的基本内涵:企业家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者,又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者,更是创业者;另一方面指出企业家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职业化的社会特征、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与风险性的市场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康  苏京春 《全球化》2016,(2):30-54
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发展中呈现的两轮"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为,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为,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在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相关的学理启示及展望。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对"萨伊定律"的评价。包括从历史视角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价值观的批评,马尔萨斯需求管理思想与其的分歧,凯恩斯对其的条件性否定,以及马克思基于"劳动产品价值量""三位一体"公式和唯物史观引出的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评。第二,对"供给学派"的评价。通过总结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及重审该学派内部的分歧,总结学界对其的批评和该学派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的得失。然后,阐述了"供给侧"学派的展望,是推出从对立走向融合的、根植于中国实践对"理性供给管理"诉求的"新供给经济学",这恰是从发展逻辑上构成"供给侧"学派的理性回归,并论述了其"求真务实"的特征、"否定"的方式以及赋予"复辟"浪潮的新思想,并引伸出支持改革的思路与建设性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面对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及其所派生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社会现实,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危机理论,企图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马克思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对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危机理论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朱其忠 《商业研究》2011,(12):50-54
目前,传统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技术发展方向,实行生态技术创新,旨在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不足,协调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不论是萨伊定律还是供给学派,其理论对生态技术创新都具有指导和推力作用,促使其从微观到宏观、从企业层面到国家层面演绎。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涉及各行业和多个层面,本文以消费者需求的视角对供给侧改革相关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有效供给效率低下的供给需求错配。根据萨伊定律和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分析目前市场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建议和改革难点。了解消费者需求,供给契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由内向外转向由外向内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价格理论是研究供给与需求关键的理论起点。萨伊定律否认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俄罗斯(苏联)进行了第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即中断市场经济转而推行一揽子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政府主导的命令式体制的确为其国家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和进步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但因无法实现有效制度的可持续性供给终使其供求断层,不得已在20世纪的后十年启动全面转轨。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大规模制度变迁的诱因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从萨伊定律中获得的启示再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诱因,旨在为转轨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福丽 《北方经贸》2014,(12):25-26,31
为了走出"政治经济学疲劳症"陷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重视理论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围绕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经济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国内学者则针对人口问题、养老问题、住房问题、对外开放问题、国企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应该有选择性地有机融入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收入分配理论主要以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新古典分配理论经萨伊、克拉克和马歇尔的发展,以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和效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古典、新古典的收入分配理论差异在于受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证明,国家对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是客观存在又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从来就不曾有过的,这是因为一般市场经济的内涵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一定的模式而孤立存在,它所反映的仅是不同条件下不同模式的市场经济抽象出来的共性。 早在19世纪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是市场解决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是解决商品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这一关键问题的自发来定义商品经济的。从而开拓了市场经济的萌芽时期,萨伊定理进一步认为供给会自  相似文献   

17.
以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限度)为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企业负有"有限"社会责任,而大多数管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推崇企业负有"无限"社会责任,但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地相互排斥。实际上经济学家主张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管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推崇之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以往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不足 1经济和政治的分与合 经济学本身是以"政治经济学"的名义问世的,早先的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本身.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都是以政治经济学自标."边际革命"后,西方经济学家开始重视对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不再侧重对国家政策的分析;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将经济学更加"政治化"、"革命化",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得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是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就业理论把资本主义世界从严重的失业中解救出来,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严重的失业问题也困扰着我们。研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于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升顾客忠诚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 《市场研究》2010,(2):58-59
<正>自从经济学家提出了"20/80定律"以后,其就成为了商业圈的热门法则。企业营销人员恍然大悟:企业的主要利润仅仅掌握在一部分消费者手中,顾客忠诚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客户忠诚度下降5%,则企业利润下降25%;如果将每年的客户关系保持率增加5个百分点,可能使利润增长85%;企业60%的新客户来自现有客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