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72号文和省计委青计物(1984)120文“关于回收上交废钢铁和钢材分配计划相结合的暂行办法”,为充分做好废金属的回收工作,经1984年11月底召开的省级厅局(包括中央单位)全省钢材分配、废钢铁回收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特拟定我省钢材分配计划和回收、上交废钢铁相结合的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各县(市)人民政府:废钢铁是国家统配物资,是炼钢、铸造和生产中小农具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生产建设的方针,确保废钢铁回收和上交计划的完成,根据国家计委计综(84)第327号文“关于上交废钢铁任务和钢材分配计划相  相似文献   

3.
国家决定,一九八七年,对废钢铁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上交指令性计划。重点钢厂由国家供应的废钢铁,按一吨钢材串换两吨废钢铁的比例,由钢厂用钢材与提供废钢铁的地方、部门进行串换,按比例减少冶金部上交国家的统配钢材,并相应扣减地方、部门的钢材分配指标。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各级金属回收部门都要认真贯彻执行,要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尽快适应废钢铁计划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努力开创金属回收工作的新局面。现就废钢铁体制的改革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起,国家对废钢铁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上交废钢铁指令性计划,改为用钢材直接串换废钢铁。这一改革,符合“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方针,有助于促进钢厂生产和推动废钢铁回收企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我省提出了贯彻废钢铁计划体制改革的几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由于钢材和生铁供应紧张,有的单位趁机截留上交国家的废钢铁,高价出售或串换其他物资;有的人乘机盗窃倒卖废钢铁,牟取暴利;有些地区以“搞活”为名,放松了对废钢铁的管理,这不仅影响了上交国家废钢铁计划的完成,而且还破坏了社会治安,影响了生产建设。现根据一些地区反映的情况,就放松废钢铁管理带来的问题,将部分事例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市废金属回收、上交工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废金属回收、上交工作的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地贯彻落实,连续七年超额完成回收、上交计划,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今年是全面完成“六五”计划并为“七五”计划做好准备的一年,为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废钢铁的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国家计委计综[84]372号文件,实行上交废钢铁和国家钢材计划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在计委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甘肃市计委金属回收管理办公室与省金属材料公司于七月份召开联合会议,有各地、州、市金属回收管理办公室主任和金属材料公司的经理参加。会上传达了全国金属材料公司经理座谈会精神和《全国钢材与废钢铁供收结合经验交流会》精神;交流了废钢铁管理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检查了上半年各地废钢铁上交计划完成的情况。目前,十三个地、州、市中已有十个按省下达的废钢铁上交计划落实了计划,签订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海东行署、各州计委、经委、物资局,省级厅局,中央驻省各企业,驻省各部队:去年,省人民政府以青政[1982]130号通知,批转了省经委、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供销合作社、省物资管理局《关于加强我省废金属回收管理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区、各单位认真执行。一年多来,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由于金属回收部门的积极努力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我省的金属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九八二年全省超额百分之二十七和百分之三十一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金属回收和上交计划,受到国家物资局的嘉奖。今年元月至九月份,全省回收废钢铁五万零一百七十六吨,为年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一三;上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各直属机构、各部属、省属在汉单位: 目前,有些单位和个人不执行国家规定,非法经营废钢铁,擅自抬高价格收购,甚至倒买倒卖,串换钢材,截留上交国家的废钢铁,致使我市今年废钢铁回收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国家计委、经委、物资局为此于七月初发来电报,要求尽快落实废钢铁上交计划,指出如达不到规定进度,国家将缓供或停供统配钢材或生铁。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建设。现根据国家计委、经委、冶金工业部、商业部、国家物资局印发《关于改进废钢铁管理工作的报告》的通知([84]物回字389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批准,从1987年起,废钢铁计划管理体制予以改革:取消回收上交废钢铁的指令性计划,开放废钢铁市场,国家不再上调废钢铁;钢铁企业所需要的废钢铁,由企业用钢材自行串换或采购解决。这是物资流通领域中的一次重大改革,目的是为了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物资局金属回收局《金属回收年报》公布的数字,全国各省(区)、市1984年只完成国家废钢铁上交计划的84.9%,欠交国家废钢铁51.3万吨。全国28个省(区)、市完成上交废钢铁计划任务的只有青海、新疆两省(区)。四川省的重庆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计划单列,《金属回收年报》中也公布了这个市的数字,废钢铁上交计划完成123.8%,为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相似文献   

12.
实行物资定点供应,是物资工作改革和开创物资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废钢铁是国家计划分配物资,是冶金企业炼钢和化工企业生产苯胺常年需用的大宗原料。实行废钢铁定点供应,对保证国家下达计划的完成,保证企业生产对废钢铁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东北地区工业比较集中,产生和需要废钢铁的数量都很大,一九八二年东北三省回收废钢铁一百八十五万六干八百吨,占全国省、市、区回收量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二;上交国家九十万七千五百吨,占全国省、市、区上交量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六;三省地方利用一百零二万八  相似文献   

13.
一、放开后的形势和问题去年是废钢铁计划体制改革的第一年,国家取消了上交废钢铁的指令性计划,实行市场调节,钢铁企业需要的废钢铁由钢厂用钢材串换或自行采购。这种改革不仅调动了冶金部门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各地区金属回收部门以及产生废钢铁的企业和单位的积极性。它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促进供需双方改进经营管理,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生铁、钢材供应日趋紧张。当前,国家重点钢厂炼钢原料严重不足,同样严重地影响着统配钢材的计划供应。生产统配钢材的原料是废钢铁,它从哪儿来呢?它应来自使用统配钢材的各工矿企业,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向国家上交废钢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才能保证统配钢材的生产和计划  相似文献   

15.
废钢铁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经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已取得了成功。这项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过去,钢厂靠国家指令性计划上交的废钢铁,经常达不到数量和质量要求,影响了钢材产量;现在,用钢材直接与供方串换废钢铁,钢厂有了主动权,生产得到了保障,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金属回收部门经过短暂的困难阶段,转换了经营机制,也把回收搞活了,废钢铁的资源潜力被挖掘和开发,销路被打  相似文献   

16.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 废钢铁是国家统配物资,是炼钢、铸造、中小农具和五金制品的重要原材料。做好废钢铁回收工作是增产节能、合理利用物资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根据国家计委计综(84)第372号文“关于上交废钢铁任务和钢材分配计划相结合的办法”和国家计委、经委、冶金工业部、商业部和国家物资局(84)物回字389号文“关于改进废钢铁管理工作的报告”的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抚顺电瓷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高压电瓷,高压隔离开关,高压避雷器,高压熔断器和放电记录器。金属材料每年消耗量较大,钢材约1,200吨,有色金属年均消耗达450吨,其中铜材230吨、铝100吨、电铜和铝材30吨。每年回收的废旧物资销售额为35—40万元。其中废钢铁为5万元,有色金属30—35万元。在金属回收方面,我们按照省、市的布署、年年完成了回收、上交计划。一九八一年计划回收废钢铁400吨,上交400吨,实际回收400吨,上交  相似文献   

18.
八四年省下达我区废钢铁回收计划23000吨,截止十一月,实际只完成了13134吨,占计划的57.1%。上交钢厂计划11200吨,只完成计划的43.65%,任务完成不好,不仅影响钢厂的正常生产,而且,也关系到省要扣减分配给我区钢材供应指标问题,将会给我区建设造成严重影响。面临这种情况,行署、计委及时召开有关重点县的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签发了乐地计(84)241号《关于加强金属回收管理》的紧急通知,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钢材和铸造生铁供应紧张,不少地方废钢铁出现了多头经营、争抢资源、高价收购、倒买倒卖、串换钢材的混乱局面,南昌市政府对此很重视。为了保证国家上交计划的完成和地方重点生产建设的需要,决定由市工商管理、公安、物资、商业局联合发了《关于加强废钢铁、有色金属管理的通告》,现转发,供参考。我们认为,这个《通告》对加强废钢铁、有色金属管理,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国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经委《关于改革废钢铁计划体制的通知》指出:从1987年起,取消上交废钢铁的指令性计划,开放有组织、有领导的废钢铁市场,国家不再上调废钢铁,重点钢铁企业所需废钢铁,由企业用钢材自行串换和采购解决。为了完成“七五”计划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全国统配产品已由256种减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