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使扶贫开发建设进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稳定持续发展,实施经济开发的新阶段,持续开发建设的重点由温饱工程建设转向发展特色工业建设,由突出基本农业建设转向突出旱作农业综合建设,生产经营由分散型由内部创新向外部创新带动内部创新转化,扶贫资源的组织传递由按行政区域,条块组织为主向按经济区域,综合协调与市场引导并重的扶贫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2.
扶贫应扶贫困人口而非地区青年学者康晓光、胡鞍钢提出,90年代我国扶贫工作应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也就是说,国家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不应是贫困地区的各级政府,而应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这是因为,一、绝大多数扶贫资金都是以贴息贷款的形式发放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当时农村贫困人口有8000万,国家计划用7年时间,即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于中央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扶贫工作主要是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技术设备等,从而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脱贫。因此,扶贫重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扶贫的结果。而面向新世纪,中国扶贫的重点及方式应该有所转移。 一、由重点贫困县向非重点贫困县转移 中国的扶贫政策是以确立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方式开展的。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在全国共…  相似文献   

4.
河北坝上地区指张家口市北部四县、承德市北部两县 ,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 ,海拔在 130 0米以上 ,生态环境脆弱 ,地理气候条件恶劣 ,是贫困地区。改革开放及后来实施的扶贫开发政策 ,加快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步伐。特别是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更是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扶持力度 ,采取了扶贫项目到户、扶贫资金到户、扶贫措施到户、扶贫效益到户的扶持方式 ,使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受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脱贫标准很低 ,解决温饱不稳定 ,据统计…  相似文献   

5.
<正> 8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中国政府的反贫困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单纯补贴贫困地区政府财政和救济贫困人口,转向扶持贫困者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启动这些地区内部的经济活力,逐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工代赈政策就是这种转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85—1987年间,中央政府支出价值约27亿元的库存粮食、棉花、棉布,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以实物作为劳动报酬),帮助贫困地区修筑道路、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设施。3年间,共新建、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旅游开发扶贫的优势,阐述了旅游开发在民族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曾给了我们不少的发展机遇,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良机。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环境的极大改善,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贫困地区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开发并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些国家在制定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同时,实施由直接政府干预转向政策引导,由直接扶持转向间接扶持;注重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中介机构提供间接服务转变为供需双方的直接服务,由"桥梁"、"纽带"作用转变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近一半的旅游地区都集中在离东部交通发达地区地理位置较远且交通不便的地方,这些有困难的地方受到人为的影响因素很大,让我国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和这些贫困地区交叉相交.为了促进该贫穷地区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我国颁布了许多的旅游扶贫原则和扶贫方法.国家对贫困地区旅游行业的支持成为了当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之一.而国家旅游扶贫的发展政策也受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欢迎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促进了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光伏扶贫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太阳能光伏扶贫的发展方兴未艾.本文基于我国太阳能产业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分析比较了当前光伏扶贫的两种主要模式,探讨了光伏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光伏扶贫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贫困地区存在基层组织行政职能弱化,土地流转困难,精神文明建设不力,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变基因干部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快土地流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处理好扶贫三个层次问题是贫困地区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扶贫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且是世界各国政府都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政府已向世界郑重宣布,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现象,由此而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是贫困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行动纲领,也是集中精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打反贫困战役的进军令。如何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本文结合宁夏实际情况,谈一些粗浅看法,供与同仁商榷。一战略的提出总结我国30多年的扶贫经验,特别是自八十年代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以来,贫困地区的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低碳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向标。借鉴相关定义的基础上,首次对低碳扶贫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低碳扶贫模式能够将低碳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制度环境等要素有机融合,生成动力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三大子系统,引导低碳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形成扶贫开发的聚合力,成为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与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这一"发展悖论"的关键,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我国的反贫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反贫困机制,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等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科技扶贫是在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实现内源发展,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扶贫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与重大现实意义,概括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时间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系统性的完善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速度慢、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依旧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这就需要政策扶持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扶贫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曦 《财经科学》2002,(6):93-97
本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21世纪中国扶贫战略的基本背景和基本内涵,扶贫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战略和城市扶贫战略,认为扶贫制度创新是21世纪中国扶贫战略的核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条件和满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需要是21世纪中国扶贫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自我脱贫,自主发展的参与式扶贫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本文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透视了太行山“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