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情可却     
“经理,大门口有位姓郝的先生一行三人,要找你。”对讲机传来门岗保安领班小于的声音。 “是哪个单位的郝先生?” “说是紫玫花园业主委员会的。” “有啥事?” “说找你有事要面谈。” “请他们进来吧。” 郝先生六十出头,满头银发,红光满面,是紫玫花园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另外两人是业委会委员。进门刚落座就把我好一通表扬:“你们小区管理得真到位,进门登记还要看身份证,环境卫生和绿化搞得漂亮,比公园还美,我们慕名而至,想邀请你去管理我们的小区。”  相似文献   

2.
连续十年,这个被称为富豪的群体从横空出世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为公众的焦点。他们的钱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这些年,他们义是怎样“演化”的?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者表现得相当明显,或者身着一些合理的外套颇具隐蔽性。他们或是主观上怕苦怕累待业在家所以吃住用都靠父母,或者是不知不觉拿父母当全职免费“阿姨”和可以随时取现的ATM机。他们就是“啃老族”。究其根本,“啃老族”的现状如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加以解决,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众商务》2009,(11):52-52
我们是一家特色餐饮连锁品牌的加盟店,主打“铁锅烤大鹅”,店面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店面装修按照总部的统一风格,环境还可以。前厅后厨总共10人,既有零点大厅也有包间。开业时生意不错,客人基本是回头客,但顶多“回头”三次就再也不来了。向客人征求菜品意见,他们都说“挺好吃”的,但生意却越来越不好。请问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做做宣传或者搞活动?  相似文献   

5.
施雯 《竞争情报》2016,(3):4-13
“魏则西事件”在社会引发的强烈反响,发人深省。互联网,时而是将真信息与假消息同时投喂给你的一揽子买卖;时而选择性地说出部分的真相,用“真实的谎言”影响着受众。在真伪难辨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本文尝试利用情报思维与手段,揭秘DC-CIK细胞免疫治疗、武警二院、百度竞价排名等背后的隐情和关联。即便我们触摸不到绝对的真相,情报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无限逼近真相,或至少最大限度地远离欺瞒。  相似文献   

6.
昼伏夜行的“偷渡”路上,随时都有蚂蝗从河边钻出,很多人被叮咬致死……10万邵东人的“淘金”路上,充满了艰险,弥漫着死亡,但最终,他们却在这片完全没有铁路、几乎没有工业的土地上,完成了从不名一文到身价上千万乃至过亿元的蜕变。 他们被称为“湖南的犹太人”,他们没有富爸爸,却用自己的双手挣下了万贯家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就可以注册成立公司”,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我们通过对部分投资者做的一份调查中发现,尽管《新公司法》实施已经10个月之久,但对于“一人公司”的了解,很多人仍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 那么,“一人公司”到底与以往的个体工商户有何不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一人公司”又有哪些优惠之处?是不是每个投资者都适合开办“一人公司”呢? 本期策划,我们将从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入手,向您全面介绍“一人公司”的相关政策及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购物狂”、“月光族”、“负翁”、“房奴”、“车奴”、“股疯”。其实,大部分人在非理性消费后都会感觉懊悔,但是其中有些人会在懊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重复这样的行为,成为“强迫性购物狂”。他们为什么疯狂花钱?这些行为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应如何调整呢?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中的很多人收获了大量的财富,但也有些人遇到“得而复失”的情况。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守住财富,而另一些人却失败了?怎样让自己手中的财富持久增长?在贯穿我们一生的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暴利”的一时诱惑,也可能遭遇“暴跌”的一时打击。而与财富打一场持久战,也许是更为理性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10.
流沙  王华 《新智慧》2006,(3):33-33
城市大了,人多了,生存有压力了,抑郁就来了。抑郁是种现代病,一般人是患不上的;该是小资、中产、bobo族,他们坐在幽暗的星巴克咖啡店里,饮啜着微苦的咖啡,轻轻地叹着气,说:“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