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林业》2006,(7):F0002-F0002,1
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局为县处级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防治科、测报科、检疫科,主要工作职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省林业厅赋予的职能,负责全省森林植物检疫执法、林业有害生物害预测预报和防治的业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信息广角     
全国普查林业有害生物据《农民日报》报道,从今年6月1日起至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将组织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要求全国31个省(区、市)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普查,普查重点为各省(区、市)确定的林业重点保护区域、有害生物易发生区域和过去普查涉及不多的区域。多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在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生态灾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国斑潜蝇等30多个外来入侵动物种和水葫芦、大米草、紫茎泽…  相似文献   

3.
有害生物的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林业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要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具体做到“四必须”: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08,(9):30-30
近日,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就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项目,在多次会商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并出台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项目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气象服务合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5.
岱山是个海岛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3万亩,森林覆盖率41.7%。全县原有松林面积1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3.8%。但自从1995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短短几年里就有大片松林病死,出现了大量的新的荒山和灌木林,  相似文献   

6.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的概念与特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的内涵——有害生物的防治、防治监督、应急处置,森防组织机构建设、森防人才队伍建设、森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了政府在防治公共服务中应承担的职责,并提出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法律法规、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体系等加强防治公共服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5月8日,诸暨市成立了诸暨市林业产业联合会,香榧、竹木、花卉、特种养殖、森林旅游以及森林蔬菜等40多家林业企业参加了会议。这是诸暨市林业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县级市林业产业联合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第25届世界大会于2019年9月在巴西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森林研究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此次大会中林业经济管理相关研究,从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多部门协同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生态功能转型,以及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三个角度,追踪林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热点与进展,展示全球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发展方向,并针对我国林业经济与管理的实践领域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营林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林木受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阻碍了林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利用高效的营林技术控制有害生物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了我国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营林技术对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应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国办出台意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本刊讯中国政府网5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意见明确,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布局监测站(点),不断拓展监测网络平台,每5年组织开展一次普查。意见提出,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地方人民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  相似文献   

11.
一、山东省林业财政的投入状况(一)资金来源与构成。山东省省级林业建设资金从来源看,省级财政专项主要包括植树造林资金、全国森林城市创建补助、湿地项目资金、贫困林场扶贫资金、自然保护区经费、农村中小学绿化资金、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资金、森林防火资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省科技推广资金等。  相似文献   

12.
周李 《浙江林业》2014,(10):21-21
初见沈幼莲,她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语气,极显干练的装束……让人很难把她和一个翻山越岭、深入林区的森防女战士形象联系到一起。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森防战线上一待就是三十年,日复一日同森林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生物作斗争。谈到森防业务时,她的专业、理性与专注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及时发现果断决策狙击外来有害生物自1986年大学毕业之后,沈幼莲就一直在为阻截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慈溪市林业生产、生态和林产品贸易安全挥洒着汗水。  相似文献   

13.
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近日在河南省漯河市建成。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河南建设的首家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项目,项目总投资638万元,可年生产松毛虫等天敌赤眼蜂30亿只、美国白蛾等天敌周氏啮小蜂48亿只、天牛等天敌管式肿腿蜂5000万只。  相似文献   

14.
林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害生物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降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林业发展极为不利,我国在林业发展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但是有些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为日后防治埋下了隐患。本文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出发,探讨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湟源县是农业大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作物种植与林业发展繁荣。田间有害生物为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防治效果直接决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更好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为害预测预报,对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了解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并探讨了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2009,(3):33-33
日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听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主持的“中国森林碳汇现状及潜力预测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李育材表示这是推进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将进一步从科学上回答我国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2007年下半年,在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的支持下,方精云对我国过去20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核算,并对未来40年间我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森林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温室气体吸收汇,近20年我国森林碳库均在增加。在未来30-40年,我国森林仍将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 运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中国林业发展,这是当前林业界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中国林业应以森林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走一条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即生态林业发展道路。但也有同志对此提出质疑,如王前进同志就是一个,他在《林业问题》1989年第1期到第3期上发表了三篇系列文章,认为森林生态经济学既有理论体系的两大缺陷,又难以符合  相似文献   

18.
资兴是全国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共有林业用地面积315万亩,森林覆盖率74%,森林蓄积量960万m3,蓄积量居湖南省第三位,年创林业产值5.34亿元。林业每年为全市增加各种税费收入达2500多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其中:林业“一金一费”为1450万元以上,林业是资兴的一大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为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我市从1985年起在各乡镇共设立了26个林业工作站,核定编制283人。市林业局共投入了12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其中:房屋48栋,车…  相似文献   

19.
<正>三门县浦坝港镇桃峙村,路边一间不起眼的灰泥平房,28岁的张磊站在门前接了一个电话。他的身后,是他用了四年时间,亲手打造出的一方青蟹养殖天地——昏暗潮湿的房间里,一排排蓝色塑料盒层层堆起;白色水管组成了自动的水处理系统,水流循环,发出不间断的"哗哗"声。拉开塑料盒上的门,一只青蟹快速地爬动了两下,又迅速安静下来……2014年8月,张磊创办三门县张磊青蟹  相似文献   

20.
回顾50年来林业建设的历程。在党中央既符合国情也符合林情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政策上的失误,也出现了“两危”的局面,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未能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林业建设道路。在世纪之交,我国林业建设又面临着向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提出了奋斗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首要的是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的认识,没有认识,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并寄希望于青年林学家能投身于林区,与森林为伍,艰苦奋斗一生,创造出前无先人的森林作业法,作出货真价实的贡献。为此,提出了4个重点课题,组织4个科、教、产攻关队伍的设想。同时,根据林木生长长期性的特点,应有“超前”的思想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