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颠覆者黑马     
《创业家》2013,(12):14-16,18-21
五年前,《创业家》杂志创刊了。在创刊号卷首语里,我们说“今天中国最需要创业家精神,也正在造就大批新兴创业家,引领中国走向下一个30年的,将是那些能够创造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  相似文献   

2.
创业公司起飞一般都需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技术、管理、资金,不同类型的企业决定着三种能力的轻重。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创业家分为:技术型创业家、管理型创业家、投资型创业家。本文探讨的是管理型创业家。IBM的老沃森、思科的钱伯斯、英特尔的格鲁夫,这些人都堪称管理型创业家,是他们把创业之初的小公司打造成企业帝国。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美国人弗雷德?史密斯凭着一个想法一一一隔夜传递,被风险投资家看中,创办了“联邦快递”。如今,“联邦快递”已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在全球211个国家开展业务。当许多人还在为没资金、没技术而大伤脑筋时,有那么一群梦想家,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新奇的商业创意,从普通创业者摇身变成了日进斗金的创业家:第一家网络书店、第一个搜索引擎网站Yahoo、第一个拍卖网站e-bay……这些成功案例使“概念创业”浮出水面,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一个一闪即逝的灵感,也能成为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王冀 《创业家》2013,(7):107-110
季琦,中国最成功的连续创业家之一。10年时间内,他创办的携程、如家和汉庭三家公司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面对《创业家》,季琦讲述了他彪悍的创业风格,以及“穿插闪电战”等战略战术,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季琦在连续不断的创业中感悟到了快乐、安宁的美。他相信,创业的本质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做到这一点,便会从中体会到非常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王建庆 《创业家》2012,(9):114-116
带队伍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目标与员工行动协调一致,愿意一起走的,站到旗帜下。 公司创业一段时间以后,不仅团队的创业热情逐渐淡化,而且有些歪风邪气开始滋长,譬如员工懈怠、风凉话盛行,小的利益团体冒头,公司丢了财物没人知道,甚至有人侵占公司利益领导者却不知道怎么力、才好……这些问题在很多早期企业中都有,“我怎么做,才能让员工一批批成长,让事业后继有人7”这是很多创业家都会问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13,(6):I0004-I0004
这是一场全球数百万人都参与其中的经济革命。这场经济革命把每个人都变成“兼职创业家”,不管是出租房屋或汽车,让闲置资产再利用,或是出售无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你以前完全没想过能出售的个人财产,现在借助科技的帮助,全都可以变现!  相似文献   

7.
团购记     
《创业家》2011,(2):12-12
创业是精英和草根人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许多人迷茫,许多人无助,试试《创业家》吧”,任志强的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大共呜  相似文献   

8.
朱本嵘 《创业家》2012,(5):16-17
创业者的午餐时刻如何利用?位于Facebook工程大楼里的免费餐厅有这样一句口号:“帮助员工在生活中相互交往与交流”。一顿温暖的午餐其功用可不仅仅止于此。《创业家》发现,很多中国的创业公司早已学会充分利用午餐时刻,不仅有提升员工士气之功效,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卢旭成  吴育琛 《创业家》2012,(4):113-117
大股东不再看好,创始人还应不应该坚持?关公司到底是大股东还是创始人说了算?伴随团宝、星辰急便的逼债、“跑路”等负面新闻能否避免?《创业家》杂志2012年3月刊封面文章《生死团宝》在创业和投资圈引发了大量争论。为此,《创业家》3月13日组织了一场小型讨论会,与会的投资人、创业者、律师就“关公司”话题进行了交流:体面地关公司,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0.
何振明 《浙商》2009,(7):100-100
创业离不开勤奋耕耘,但一定不再是苦大仇深的爬行。这种“投资家+创业家”的创业机制,颠覆了原来以浙商为典型的终生劳累、无视健康的白手起家模式,带来的是契约式的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11.
自从前年9月创刊起,支撑《创业家》不断前进的,就不仅仅是我们这支小小的创业团队(直到今天,《创业家》杂志社的员工才40多人,采编不到20人),还有一批幕后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2.
徐利君  和阳  柯实  石海威 《创业家》2013,(12):124-145
关于“年度创业家”奖 2012年起,《创业家》每年都评出十位年度最具颠覆性、最具创新性、最具市场影响力和最具个人魅力的创始人,并为其颁发“年度创业家”奖。2012年的十大“年度创业家”是高德软件创始人成从武、  相似文献   

13.
《赢在中国》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比《赢在中国》本身更深刻、生动的创业融资“教材”。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不仅提供了一个电视真人秀的PK平台,而且已经具有了某种社会功能——搭建了一个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桥梁,资本的“慷慨”和选手们创业家的精神,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但是,在对《赢在中国》优胜者的回访中,《快公司》发现,《赢在中国》里很多优胜者并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很多人或者没有真正获得参与节目时许诺的投资,或者虽然达到了让风投关注的目的,但是面对风投时才发现“资本都是有毒性的”。 即使那些成功获得投资的人,也被投融资专家评价“用公司75%的股份拿到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是一个挫败的融资策略,即使是天使投资所占公司股份比例也应该在35%以内。” 可以说,人们对《赢在中国》狂热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面对资本的不成熟和不自信,而大量优胜者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将成为我们这个创业时代值得反复品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好VC?什么是坏VC?谁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创业者。过去三个月,《创业家》杂志调查了177位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在本期封面专题推出“2012年度最受创业者尊敬的VC投资人”榜单。  相似文献   

15.
聪明过人的乔赢高调复出,但业界人士较多认为“红高粱已经死了”;精明过人的鄢彩宏苦心孤诣要打造“百年鸿仪”,可才显山露水几年的鸿仪系今已崩盘(均见本期《商界名家》报道)。前者是创业泡沫,后者是发展泡沫,两者的遭遇除了让人感喟商海无常,更让人不得不再度重视一个可能让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家、企业家有些扫兴的命题:你的企业能“活”多久?  相似文献   

16.
疯子和信徒     
俞永福 《创业家》2009,(11):132-133
2009年7月12日星期六多云《创业家》杂志可能是这半年我每期都准时阅读,也最能产生共鸣的一本杂志。在我看来,当今的中国最缺少两种人,企业家和创业家。市面上关注企业家的杂志已经有很多,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个时代,是创业家的时代。作为投资人,我在投资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每个项目都可能成为十亿美元的公司。当然事实证明不会这么走运,很多公司最后都崩溃了。但是创业这件事本身是不会失败的,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不断转型、重组、调整方向,早晚能够找到自己。创业其实比找任何工作都好,但是创业需要辅导,牛总和《创业家》能够为创业者带来增值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田茗  夏宏 《创业家》2011,(5):58-60
还有比创业创新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吗?创业者给力,投资人给力,政府给力,大学生给力,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创业家合众国”,其创业精神正在燃烧,其创业指数加速跳动。  相似文献   

19.
在丽华快餐老总蒋建平创业长期跟踪中,《商界名家》分别在不同时期对他给出过”创业者”和”创业家”的角色评价。而在其丽华成为中式快餐标杆,他的创业又成为一个十分关键时期,《商界名家》又对他寄予”企业家”的角色期待——其实,由创业者到创业家,再到企业家,恰恰勾划出了创业中的角色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俏俏 《浙商》2013,(6):29-29
“有想法就要去实践。”创业家在以色列被认为是艺术家,特拉维夫大学的学生菲常幸运,因为学校已经设立了企业家组织中心,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