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50-151
从基本旅游供给的内容出发,对2009年江西旅行社行业、旅游饭店业以及旅游景区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游客对江西旅游服务和设施的评价,综合分析江西旅游市场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2.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自由支配时间及旅游供给的增加,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旅游正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体验旅游将可能逐渐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正是在这种趋势下,景区成为体验旅游选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游客体验质量的高低与景区的游客体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影响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景区游客与景区的互动缺失、景区员工和游客的互动缺失和景区员工与景区的互动缺失三个方面。从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的系统要素、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设计和管理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构建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既可以实现景区游客、景区和景区员工三者的有效互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景区游客体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杰  那守海 《经济师》2014,(10):261-26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景区门票暴涨,同时一些原本免费开放的景区也开始收取相应的门票费用。文章结合旅游景区的本质,在对中外景区门票进行对比后,应用需求弹性分析说明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对游客数量的影响,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对游客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小于1时,价格的变动对游客数量影响较小。最后说明景区门票定价时,要充分考虑景区资源的垄断和稀缺性,景区的效用和其他竞争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旅游景区的价值并且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的功能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各旅游景区纷纷建立游客中心,把它作为景区管理、对外形象展示的主要窗口,游客中心已经日渐发展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项基础旅游设施。文章主要讨论了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完善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功能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贇  李帆  王恒 《时代经贸》2021,(2):115-119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业已成为宁夏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以宁夏4个5A级旅游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网络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游客在吸引物、文化特色、旅游活动、基础设施、服务体验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而使用IPA分析法对目的地形象的景区网络口碑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景区营销管理和提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世界旅游业"散客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散客需求新特征,在系统剖析以旅游服务集成商为核心的传统旅游供应链在散客时代面临的极限挑战基础上,对比研究以游客为核心的柔性旅游供应链在散客时代的制胜法宝,设计了面向散客时代的柔性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提出了打破以旅游服务集成商为核心的传统思维定势,得出构建以游客为核心的柔性旅游供应链是应对"散客化"浪潮不二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形象研究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并建立了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⑴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整体拟合度;⑵旅游景区形象各维度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对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华  余建辉 《技术经济》2007,26(2):110-114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控游客数量是旅游景区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景区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游客数量调控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旅游景区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调控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游客体验已成为旅游学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在旅游景区中,自助游客常常依赖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进行游览,而景区标识牌作为自导系统中使用最普遍的解说媒介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游客和景区管理者的共同关注.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景区标识牌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未来基于游客体验的标识牌研究的方向,以便高效的发挥标识牌对景区的解说、教育、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因此研究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于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及提升景区产品和服务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呀诺达景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游客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游客在旅游目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旅游组织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特征,但是同时也发现了诸如交通不便、景区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及重游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旅游产品和提升娱乐项目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形式,发展相当迅速,但一系列有关游客满意度低的问题由此暴露。文章基于心理契约和游客满意度理论,对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契约对游客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等同性检验及均值模型检验,对兰州市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三个旅游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资源、服务、价值的感知与满意度显著相关,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积极影响;②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和跨组比较的可行性;③与白塔山相比,五泉山具有相对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兴隆山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而在服务和感知价值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文章的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均值模型,同时考虑并处理了多个因变量,找到了影响该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发现了该景区目前存在的不足,对三个景区不同结构因子进行直接对比,发现了每个景区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可为景区今后发展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内游客杭州大运河旅游感知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等方法,对游客基本特征、旅游感知映像评价、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游客的旅游感知角度,科学认识和分析杭州运河旅游发展现状,为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大云山景区游客停留时间与游客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旅游目的、重游次数、对旅游项目丰富程度的评价显著相关。通过提高产品丰度、完善基础设施、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等途径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以保证游客满意和景区受益。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卿尚东  陈倩 《时代经贸》2007,5(8X):76-76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断升温,为顺应游客需要及提升校园建设水平,中国一些高校将校园创建为景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高校景区身兼两种身份,既是学校教学的场所,又是游客旅行的目的地。选取容量耦合模型来对高校旅游与教学的耦合度进行评价,为高校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在线游客体验的视角,从用户体验性、技术支撑性、内容完备性和效应功能性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旅游景区网站效用指数,用以反映网站建设水平的高低。通过对我国5A级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效用指数的测度,结果显示:我国5A级景区网站建设和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态势;为了提升旅游景区网站效应,必须以在线游客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