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永 《企业经济》2003,(5):99-10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从历次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问题不仅是会计科学问题,更是建设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行政事业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比企业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尤甚。  相似文献   

3.
王霞 《财会月刊》2005,(6):55-56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 会计信息失直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在招股说明书及上市公告书中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而有的上市公司为配合序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一大难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按其违规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违规披露虚假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4.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信息正确执行密切相关。以此为据,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两类:1.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是虚开发票入账;二是收入、支出不能据实反映,损益核算严重失真;三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公布虚假收益指标;四是有的企业采取收入和设“小金库”、国有资产体外循环、少提或不提减值准备等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会计规则执行上存在偏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规则能够被实施的前提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对会计规则的理解程度。在现实工…  相似文献   

5.
周丽春 《活力》2010,(8):71-71
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其次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规则的执行紧密相关。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两种情形:一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客观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种,即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在采用通货膨胀会计的处理方法时,如果不能合理估计通货膨胀.或者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也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所以按照前面的分法.通货膨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既有规则性失真又有行为性失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针对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状,一些省、市和地区陆续试行了“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以下统称为会计委派制),对治理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除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监督不力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淡化的结果。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关系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一)随意调节收入、成本,制造虚假盈亏制造虚假盈亏的行为目的主要在…  相似文献   

7.
吴联生根据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不同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把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本文主要从制度伦理的角度分析规则性失真,并得出会计规则制订者应尽量从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及制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或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的一种经济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区分为“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前者即故意性违法失真,指出于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是我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溯源”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非故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会计规则的不完善,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仍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投资、债权人等方面利益。其中货币资金违规是最多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  相似文献   

10.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人手。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象 (一)企业在账务处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行为主体在产生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虽然会计行为主体本身并没有制造虚假信息的愿望,但由于会计主体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主要表现为会计原始凭证不完整、不规范,随意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账目混乱,账账、账实、账证不符,资料丢失等等。 (二)企业按照“自利原则”有意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主体为了蒙蔽政府部门、银行、债权人、股东等,以达到少纳税,骗取贷款,侵占所有者权益,制造“业绩”升迁等目的,在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故意制造的虚假信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原始凭证失真失实,从而使一些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性、长期性、时变性的问题,极大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按照会计信息失真是否违规,将其分为合规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两类,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对这两类失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全国80%以 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为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入手,提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 主要指会计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就存在着模糊性和假定性;权责发生制、稳健性原则造成的帐实背离现象也会使会计信息产生失真。具体表现在: 1、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造成成本(费用)和利润不实。如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帐面价值始终不变,而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会计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会计人员因违反相应的会计准则,因提供与事实不符的虚假信息,违法的案例也很多。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许多企业为求得自身的非正当的利益而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虚假会计信息在我国经济领域泛滥,成为社会公害。有的企事业单位违反当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调剂收入、利润,偷漏国家税款;搞“体外循环”“小金库”;有的国家税收机关搞虚假税收会计数字,瞒报应征税款;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国家税款等。同时,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违规违法及经济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虚假会计信息不但干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是经济违规违法行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如今会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等价值,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严重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挫伤了股民的积极性。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然而,虚假会计信息问题由来已久,其产生的动因是什么,如何防范虚假会计信息,值得每一位相关工作者的思考。究其根源: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平等因素都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其中之关键:法律环境的宽松、惩治力度过轻,从而使信息提供者及中介机构在高额的利益诱惑与低廉的违法成本形成的巨大反差面前铤而走险。为此,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有其历史性、会计学科本身的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关键的是会计执业环境。在会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内在动因下,会计执业环境的缺陷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可乘之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一、会计信息失真类别会计信息是有关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则生产出来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会计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员在会计规则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1)主观故意性失真;(2)客观行为性失真。区分"主观故意性失真"和"客观行为性失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制造变迁与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会计失真并非始于今日,它几乎从会计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也并非只存在于中国,象物价变动会计、公允价值会计、高质量会计准则思想等无一不是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通常,人们把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成两类,一类是制度失真,即遵循现有会计规范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市场价值的背离;另一类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人为失真。由于后者提供的虚假信息,不但毫无价值可言,而且误导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其危害要比前者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