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晨 《北方经贸》2014,(6):37-37
投资一直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以政府投资为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代了政府投资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也形成了当前我国以政府投资、市场投资和外资投资为主体的新投资格局。  相似文献   

2.
对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设限,并不是完全把外资拒之门外,而是要改变目前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外资零售企业对华投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外资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中外零售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零售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介绍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的对华投资战略,并阐述了外资零售企业对华投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外资的青睐,我国已日益成为外商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内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外资激烈竞争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其增长势头甚至已经超过了外资流入的速度。本文从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出发,论证了目前中国所处的投资发展阶段,指出了现阶段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外资投资中国电视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投资准入在国际条约层面既可按欧式投资协定依"东道国法律"准入外资,也可按美式投资协定依"负面清单"准入外资,所体现的是一国投资市场的开放程度。我国正在尝试在国内法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准入外资,国际规则层面的"负面清单"制度可以为国内规则层面的"负面清单"制度设计和理念提供借鉴。"负面清单"内规定的限制措施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改革外资准入备案制提高准入透明度与便利性,尽可能参照"棘轮机制"增强投资准入规制的稳定性,协调好内资与外资、国内负面清单与国际负面清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并购热潮将现中国股市。由商务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春节期间正式启动,该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满之后可通过二级市场卖出。这份“28号文”将为外资并购或者入股国内上市公司打开一条通道,同时也将成为A股市场“外资入股”题材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8.
随着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国内,寻找投资机会。民营企业不应该错过借助外资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企利用外资的水平依旧不高。把握外资流向的新趋势,了解今后外商投资热点,对于民企来说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埃及     
《对外经贸财会》2007,(3):56-57
近十年来,埃及的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社会状况相对安定,使埃及成为中东非洲地区被国际社会看好的投资市场。每年流入埃及的外资都在4~7亿美元左右,但大多数投资是以外国证券投资的方式。目前埃及政府累计已批准了各类投资项目7000多个,近1/3的项目已经建成。大约半数投资来自沙特、  相似文献   

10.
马永梅 《商场现代化》2005,(11X):131-133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严重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投资自由化的功能,迎合投资自由化的举措不应和本国经济主权、尤其是外资管辖权相冲突,并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严重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投资自由化的功能,迎合投资自由化的举措不应和本国经济主权、尤其是外资管辖权相冲突,并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马永梅 《商场现代化》2005,55(33):131-133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严重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投资自由化的功能,迎合投资自由化的举措不应和本国经济主权、尤其是外资管辖权相冲突,并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谈毅  杜雪川 《财经论丛》2015,(10):41-47
运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5316条风险投资数据,以欧美国家市场联合投资的动机为参考,结合中国的法律、政策、文化环境研究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联合投资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融资规模大、外资机构参与以及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出于规避风险和整合资源的考虑较倾向于采用联合投资方式;获利期阶段项目的投资,则出于IPO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联合投资。这表明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联合投资的动机与欧美国家相比,会受到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本对俄罗斯投资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俄罗斯经济进入了投资和创新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国内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外资普遍看好俄罗斯,2006年外资流入进一步加快.研究国际资本对俄投资状况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推动中国企业开展对俄投资将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外资准入管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盟各国国内法对外资准入均施加了诸多限制,给予外资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是投资自由化的有力证明。调整中国和东盟之间投资关系的双边投资条约、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对于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避而不谈,这样的规定与中国和东盟在国民待遇问题上所一贯持有的立场有关。实施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不能一蹴而就,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背景下,各国应进一步放开对外资准入的管制,以促进区域内投资自由流动。因此,需从国内法层面和国际投资条约层面就区域内外资准入管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西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的主要原因:市场规模的潜力的不足,成本优势的相对性和投资环境的恶劣,这些都影响了西部引资的效率和规模,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西部应将改善投资软环境为自己的政策定位,并引导外资投向合理的产业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购化趋势动因的分析,发现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市场支配力是跨国公司既定战略目标,而并购则是实现该目标最有效手段。政府对外商投资领域放宽、并购政策法规完善为外资并购提供了制度环境;国内成长起一大批具有收购价值的企业以及大量国有无形资产被低估、忽略为外资并购提供了丰富目标对象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产业集聚化趋势、本土企业配套能力的增强,既鼓励FDI进入,又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而并购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一、外资主体的行为及其影响分析外资并购是外资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跨国企业的战略之举。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法律的完善和软硬环境的改善,外资并购将不可回避并会更加规范,产业安全不应该通过否定并将外资并购拒之门外来实现。1.由理论分析可知,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降低成本、利用全球资源、提高效率的需要,而企业并购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优方式之一,我国的外资并购是外资全球扩张的必然之举。美国学者海默认为,由于企业存在的垄断优势和市场存在的不完全性特征,对…  相似文献   

19.
<正> 外资保护一直是传统国际投资法努力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关于外资保护的国内国际法制度也构成了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主干内容。如何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对外国投资的保护,是亚太经合组织投资自由化实现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外资保护问题涉及到外资进入东道国之后的方方面面,本文将选择外资保护的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两年来,中国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投资的要求,中国吸收外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1-3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312家,比去年增长19.57%;合同外资金额3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49.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66亿美元,同比增长7.49%。截至2004年3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75589个,合同外资金额9774.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155.36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