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公开的行为。审计报告(本文讨论的审计报告,专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五章所称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二者的关系是: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两个并重”转变,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编写出让政府首肯、让人民满意、让违纪者震慑的审计报告,既是全面贯彻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重大举措,又是衡量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办法》)就审计报告的定义明确为:“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并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条款强调了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突出了审计报告在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审计署2004年下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办法”)第6号令,对审计报告的编审作出了新的规定。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审计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办法》理解不够准确,对如何根据新规定正确地编审审计报告掌握还不够熟练,审计复核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就如何编制新的审计报告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审计署以6号令的形式颁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办法),在原有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案的编制、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审计报告的出具、审计档案的归集实行质量控制,并建立了质量责任评估和追究制度。办法的出台对审计机关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具有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高志明 《审计月刊》2005,(12):14-16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的重要文书。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最早对审计报告做了规定。1988年审计条例和1994年《审计法》将审计报告规定为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6号令)对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位: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相似文献   

7.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书。审计报告属法律文书。审计署下发的《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对审计报告的编审和质量控制作了原则规定和要求,但对一些细节没有作具体说明,造成部分审计人员对某些方面理解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办法。它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审计项目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朱亮 《中国审计》2006,(1):20-21
一、进行审前调查工作的必要性 审计署6号令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是对全国审计机关、全体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能、开展审计工柞的强制性行为规范。该办法要求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条文规定.对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义,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将其内容纳入审计报告,且在第五十八条第七项中规定:“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似乎就决定了审计建议在审计报告中的地位,即审计建议不是审计报告的必备内容,可有可无。“必要时”三个字给人的理解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6号《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就如何写好审计报告,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守富 《审计月刊》2005,(10):15-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采取“审核、两级复核、集体审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即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必须要过“四关”:一是审计组组长审核关;二是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关;三是审计机关法制机构复核关;四是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关,这四道关口共同构成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的制度措施和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罗兴社 《中国审计》2005,(G00):34-35
2004年2月10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施行一年多以来,为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第五章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对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的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审计法》也明确规定,审计部门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对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执行《控制办法》中存在的问题(一)基层审计机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控制办法》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相矛盾,基层审计机关不知如何执行。2、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审计效率低、成本大。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机关执法程序规定,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认证、审定审计报告、制发审计决定、检查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归档均由一个审计业务处(科)或审计组完成,这种程序明显地暴露出审计机关审计执法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对国家审计的内部运行体制、审计执法环节进行改革,即实行审计立项、审计检查、审计审理、审计执行四个环节分开,以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6.
审计复核规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1988年9月以前,审计机关未曾有一部权威性的审计复核规范,审计复核无从谈起;1988年9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复核审计报告和受理申诉事项的试行办法》,这是审计机关有关审计复核的第一部内部规章;1996至2000年审计署陆续发布了《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轶《审计署审计复核工作规则》和《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等审计复核规范(本文对上述复核规范统称为“旧复核规范”),标志着审计复核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接着,审计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总结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初发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署6号令),使审计复核工作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2004年4月,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在审计署机关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开始试行,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办法》试行以来,我国审计质量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审计质量问题。因此,充分认识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客观分析我国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对外出具及对外公布的审计结果文书。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因此,必须认真把握好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审计署2000年颁发的《审计机关审计底稿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中对三级复核的程度和具体做法做出了规定。如果能够得到各地审计机关的认真贯彻执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化解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刚 《现代审计》2009,(3):55-56
一、注意荐选项目审计踪迹的检查 依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规定。审计基本程序为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项目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按照规定时限和条件制送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并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按照规定时限提交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机关审议出具送达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文书→审计执行→审计档案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