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以大型零售百货店为主体,超级市场、便利店、各类专业店为辅的零售企业新格局.相对于传统零售业而言,无论是业态分布,还是企业功能、经营方式、经营管理状况等都有较大的改善,但是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入世三年之内将取消外资在中国投资零售业的地域、数量限制和企业股权比例的限制,今年12月11日即将宣告中国零售业人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零售市场将全面向外资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的速度将加快,国内零售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零售企业在商品质量、价格和种类等方面都日益趋同,顾客不容易从趋同化的产品信息中感受企业的吸引力,零售企业只靠产品差异很难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必须为顾客提供有吸引力的特色服务,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的限制全部取消,国内零售业市场已全面开放。与跨国零售企业相比,国内零售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分析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规模、管理水平、连锁经营、立法、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企业对中国市场全面扩张,本土零售业压力巨大,形势严峻。本文在分析零售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国内零售业战略突破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4,(47):24-25
零售业放开以后,外资将从目前的一线、二线城市进入三线、四线城市,基本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规模限制、不受形式限制、不受股权限制。这种开放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开放必然要导致整个中国本土零售业发生大的变革。其次应当是各行各业的供货商,来自零售终端的巨变必将“倒过来”对各个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际视野     
《现代商业》2008,(16):12
法国政府拟放宽零售业限制 法国政府5月25日宣布,将放宽对零售业的限制,以增加竞争和降低商品价格。根据法国政府向议会提交的“经济现代化”法案,今后营业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的超市等零售企业,将不用得到法国政府有关机构批准即可开业。而根据现行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零售业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业纷纷抢占我国市场。随着"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零售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随之针对后过渡期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商业文化》2005,(2):23-24
外资零售业大举进军中国,本土企业能否抵挡得住?他们的出路在何方?在没有了政策限制之后.外资会不会摆脱在华的合作伙伴.全面举起独资大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零售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飞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国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后,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蜂拥而至,对国内本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态的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增加了我国居民的就业就会,但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国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进一步失衡。为应对外资造成的冲击,我国应培育本土大型零售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向中小城市、中西部及广大农村推进,大力提高物流配送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1日以后,中国政府为了兑现入世承诺,对外全面开放了零售业,以前对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政策也做了相应调整,在以往政府限制政策下一向宣称不会独资经营的家乐福,率先于其他外资零售业,如闪电一般行动起来。在其目前的92家大卖场中,2005年和2006年的开店数为35家,这充分说明了家乐福较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更顺应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10.
蒋孙明 《海峡经贸》2001,(12):27-29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是相当谨慎,并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式。1992年我国决定开放商业零售领域,只允许外商在11个城市试办一至两个合资零售企业,规定了不得经营批发业务等比较苛刻的限制条件。到1997年8月止,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只有18家。但随着中国入世进程加快,我国出台了一些新政策,这些新政策极大地促进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到2000年来,共有305家零售企业在中国营业,外资企业的全部零售额达到了526亿元。外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11日以后,中国政府为了兑现入世承诺,对外全面开放了零售业,以前对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政策也做了相应调整,在以往政府限制政策下一向宣称不会独资经营的家乐福,率先于其他外资零售业,如闪电一般行动起来。在其目前的92家大卖场中,2005年和2006年的开店数为35家,这充分说明了家乐福较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更顺应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入世协议,零售业将成为中国加入WTO后首批对外资开放的行业,现有市场准入限制将在未来2~3年内全部取消,这意味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将在趋向国际化的层面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在新的挑战步步逼近之时,如何帮助企业迅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迎接外资巨擘的全面挑战,是每个中国零售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交易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零售业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11日,对中国零售业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协议,从这天起,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将没有地域限制、开店数量限制及持股比例限制,中国零售业进入了全面开放时代.  相似文献   

14.
邓华宁 《市场周刊》2004,(17):12-12
专家表示,根据WTO协议,我国将于今年12月11日前解除外资进入零售业的种种限制,跨国零售企业看好中国的巨大市场,已经开始第二轮扩张。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外资零售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欧倍德、麦德龙、易初莲花、普尔斯玛特等洋超市纷纷在南京“攻城略地”,南京市零售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15.
袁大红 《商业科技》2008,(36):91-91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得到蓬勃发展,但是随着外资企业的介入、竞争者实力的增强,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零售业将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本文从问题入手,论述了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几个方面,给予零售业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得到蓬勃发展,但是随着外资企业的介入、竞争者实力的增强,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零售业将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本文从问题入手,论述了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几个方面,给予零售业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零售业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零售业态已由原来的百货商店、社区小店、一般超市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种类。随着零售业的跨国经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已经达到300多家,中国零售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而且在经营管理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零售企业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零售业布局,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使中国零售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11月11日,对中国零售业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根据中国加入 WTO时签订的协议,从这天起,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将没有地域限制、开店数量限制以及持股比例限制,中国零售业进入了全面开放时代。当时,有人惊呼“狼来了”,似乎中国的零售业在资产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跨国零售巨头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而一家知名的跨国咨询公司也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零售业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军 《上海商业》2004,(8):11-13
SWOT分析法就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是目前西方广为应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SWOT是英文的缩写,SWOT中的S(strength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是外部环境的威胁。自1992年上海“八佰伴”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成立,到2003年底,目前,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二十多家进入我国。按照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将在加入WTO三至五年内逐步取消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限制.届时,资金、管理明显领先的外国竞争者将与中国的零售企业平等竞争。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形势紧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对零售业进行SWOT分析,明确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面临着哪些机会和威胁,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仲芳 《商业研究》2007,(7):118-121
2004年底,我国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随着跨国零售集团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考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从中比较分析中外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劣势,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来提升我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