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务会计的核心或本质是披露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该作为财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在此笔者将重点讨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隋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相似文献   

4.
夏莹 《财会月刊》2010,(12):54-56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起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而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则规定了财务报告应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本文追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新进展,并与我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立我国信息质量特征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新会计准则的重要突破 (一)基本准则方面的突破 (1)新准则对其适用范围及会计目标作了修改 新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相似文献   

6.
论财务会计计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B的第二号概念结构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两项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relevance)与可靠性(reliability)。按照FASB的定义,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具体指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又分为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含义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对相关性应有三种理解,即决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和语义相关性,但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大多采用决策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号中对相关性的表述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一、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规范的解读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规定:“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这一规定称为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对相关性作出如下调整:“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笔者依据相关性及其涵义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理性分析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定位。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对资产下了这样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或者不能再以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将不符合资产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基本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一章中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2006年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比较,重点放在基本准则作用的定位、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比较分析上。笔者认为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体上达到了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目标,但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一)公允价值定义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的要求,企业应以实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关于收益及其构成的会计处理为了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收益总额,又能从其构成要素上了解企业收益的不同来源,便于信息使用者提高对收益预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预测的风险性,充分揭示有关收益各种构成内容的信息是必要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第一辑《论财务会计概念》中指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其组成内容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既强调了有关收益总额信息的提供,又强调了收益组成内容方面信息的提供。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起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而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则规定了财务报告应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本文追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新进展,并与我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立我国信息质量特征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巳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是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所做的最全面的一次修订。《新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可见.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那么,对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如何理解?笔者为此谈一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是各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报告主体会计信息的主要途径。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准确、可靠,以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会计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企业应不断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相关性,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及时的、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订。至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会计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0年发表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指出:“相关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会计信息必须与信息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性和治理方法却是见仁见智。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谈谈认识。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基本准则),是一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与国际会计趋同的财务会计框架,笔者通过反复学习,认为修改后的《会计基本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更全面、更完善、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趋同于国际财务会计,但其中有一点还值得探讨,现提出与会计界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