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是喝国产奶粉长大的,但现在他们为自己的宝宝购买奶粉时,却有了新的选择-进口婴儿奶粉。婴儿奶粉的货架上,名声显赫、身价高昂的进口奶粉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在众多光彩照人洋品牌的包围中,国产婴儿奶粉就像灰姑娘,自愧不如。长期以来,国内的婴儿奶粉行业就被国外的名牌包围着,缺乏与之竞争的力量。虽然洋品牌奶粉的价格几倍于国产品牌,但消费者还是热衷于购买洋奶粉。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国产婴儿奶粉在市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国产和进口婴儿奶粉的差距在哪里?国产婴儿奶粉在与进口婴儿奶粉的竞争中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国产婴儿奶粉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才能冲出洋品牌的包围? 一、中国婴儿奶粉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中国婴儿奶粉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2.
美赞臣、雅培、惠氏等洋品牌奶粉中含有不得添加的香兰素?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委托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对几种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一阶段)进行送检,结果发现一些一阶段的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中违规添加了国家禁止的香兰素.检测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报道被多家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3.
这些天,新西兰恒天然污染奶源产品引发了国内奶业市场一次大震动,许多洋品牌奶粉企业都被牵扯进来。正所谓祸不单行,包括恒天然在内,几家涉事洋品牌企业还遭反垄断调查,其限制经销商行使正常价格竞争的做法被查实,因此被国家发改委依法处以6.7亿元人民币的重罚。洋品牌奶粉企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且干着价格垄断的勾当,这让它们多年高大鲜亮的形象一落千丈。事实上,在此之前,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诸多曾经不可一世的世界知名品牌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揪出来,接受中国消费者的诚信拷问,成为示众的对象。比如,某世界500  相似文献   

4.
这是基于奶业的一场阵地战,而显然.国产奶粉正在节节败退。2010年截至11月底.进口奶粉达到37.06万吨,已-9国产奶粉平分秋色。到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换言之.2010年我国奶粉进口总量又创历史新高,洋品牌蚕食中国奶粉市场趋势不断加剧,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国产奶粉产业链受到越来...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洋品牌产品如雀巢奶粉、宝洁SK-Ⅱ等因为质量问题相继在中国市场触雷,引起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就是代表优质产品"这一观念产生怀疑.最近,索尼数码相机产品缺陷导致索尼神话的破灭再度引发我们对洋品牌产品质量的思考.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没有制定全面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技术法规、标准,无法对洋品牌产品质量进行合格评定,导致跨国公司漠视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市场生产、销售质次价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到底给孩子喝什么奶粉?"可能是中国妈妈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品牌一度陷入销售低迷期,洋奶粉趁机攻城略地、持续涨价,迅速地抢占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当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在高品质的神坛上被消费者高高供奉的时候,又频频被曝出亨氏、惠氏等众多洋品牌也存食品安全质疑。从近日国家质  相似文献   

7.
《巴蜀质量跟踪》2002,(21):24-25
婴儿配方奶粉一直被认为是母乳不足时婴儿的最佳食品,在大城市,一些年轻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不惜花高价为宝宝购买洋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但二恶英阴影未消,又传出了丹麦产培乐奶粉被润滑油污染的消息,知名的国际婴幼儿奶粉尚出问题,那么,国产婴幼儿奶粉能否放心让宝宝喝?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有关的部门及专家。  相似文献   

8.
放眼城市的大街小巷,林林总总、虚虚实实的"洋品牌"包罗万象,从皮具、服装,到家具、奶粉,再到零食……"洋品牌"大放异彩。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将"洋品牌"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全球高级业务拓展经理Mark Lohmann向君乐宝颁发了中国奶粉企业中首张欧盟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A级认证证书。在洋奶粉大举抢占中国市场之际,国产品牌获得BRC证书也意味着中国奶粉有了出口欧盟的通行证。但君乐宝奶粉事业部经理刘森淼表示,东南亚、东欧、北欧等国家已有经销商主动联系公司要求销售。刘森淼表示,君乐宝不怕和其他任何洋品牌比试,也不怕退货,第一次购买君乐宝的消费者即便打开罐喝了一半,只要不满意就可退货。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将对进口奶粉执行注册制新规,没有"身份证"的洋奶粉品牌将以难进入中国。2008年,国内只有两家新西兰进口婴幼儿奶粉品牌,到了2014年,进口奶粉品牌的数量已超过200个。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在国内奶粉的"不争气"中,成为洋品牌乐园。根据质检总局公告,自5月1日起,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如未按照《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办理注册,其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被允许进口中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洋品牌奶粉价格的风生水起,一些不良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纷纷打起了"洋奶粉"的主意,空罐回收造假、原产地造假、跨国代购假货骗局、问题"洋奶粉"国内不退不换……如此种种,使"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洋奶粉"的"质量门"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事件;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中有虫子;明治奶粉被检出放射物铯……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婴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水平,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但是如果这件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占领世界市场,必成奢望。消费者对国外婴儿奶粉"青睐有加"甚至"大加追捧",对国产婴儿奶粉"心存疑虑"以致"视而不见",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国人用脚投票,国外产品在与中国产品的竞争中渐渐占据上风。这种竞争已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国产奶粉在国际市场上也遭遇"滑铁卢",对外出口屡屡受挫,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限制进口中国的乳制品。既面临洋品牌挑战,又难以打开洋市场,一进一出,两面受阻,如  相似文献   

15.
洋奶粉说涨就涨,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条: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仍未消退,消费者对其安全、品质存在信任危机;国内乳业标准降低,大企业窝里斗,恶性竞争;洋品牌奶粉多年经营,已经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父母的无奈"热捧"之下,洋品牌奶粉的涨价频率不断加快,短短几年间就从均价200元,一跃迈上300元大关,个别产品已突破400元。而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价至今不过20欧元(折合人民币165元)。相比之下,其在中国内地售价竟是全球最高。  相似文献   

17.
古语有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现阶段,这句话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改为"不养儿不知奶粉贵"。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之内共有4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根据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多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首选。在他们看来,与其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是中国消费者没有血性,软弱可欺,还是因为中国人穷得太久了,急于以昂贵的洋品牌来证明自己"富了起来"?还是过于迷信洋品牌,以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或者干脆就是毫无主见,盲目随大流消费?  相似文献   

19.
奶粉市场真不让人省心,本土乳企三聚氰胺大病未愈,洋品牌又接连曝出丑闻;恒天然“污染门”尚未见出分晓,多美滋“行贿门”又炒得沸沸扬扬。孩子依然挡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生,婴幼儿嗷嗷待哺还得一口一口地喂,最揪心的是妈妈们,拿什么养育自己的小宝贝?  相似文献   

20.
泽华 《企业文化》2012,(12):6-9
在刚刚闭幕的第112届广交会上,向中国企业“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的意大利商人罗曼·杰罗诺克15天里,一共接待了近800位中国商人,达成各类购买或租赁品牌意向超过100个,获得巨大成功。洋品牌受欢迎这在销售市场很正常,但在一个享誉盛名的广交会上,中国企业大肆购买洋品牌却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一些企业长期对洋品牌趋之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