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宋氏钧窑     
"中国钧瓷"起源于中国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始于唐而盛于宋,距今1300多年的历史,居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首。"中国钧瓷"自宋徽宗时,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属"皇宫专用的贡瓷、宝瓷",不准民间私藏,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将钧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宾朋,成为华夏人民联络友谊、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2.
《开放导报》2005,(6):128-131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神重镇。因这里曾是夏朝的都城,因建有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名而得名。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定为御用珍品,属皇宫专用贡瓷、宝瓷。钧瓷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被称为“国之瑰宝。”元、明、清各朝代的豪门贵族常以珍藏钧瓷来夸耀其富豪,当时就享有“纵有家才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钧瓷是中国古代的名窑奇珍,为宋、元、明、清四朝宝瓷。现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堪为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3.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钧瓷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辉煌时代。为了解读钧瓷文化艺术,本刊独家专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晋晓童先生。  相似文献   

4.
<正>古朴典雅、端庄大方是它的灵魂;温润如玉、铜口铁足是它的表象;做工精细、浑然天成、包罗万象是它的根本,这就是钧瓷大师任星航眼中的钧瓷。他说:"世界上称我们中国为陶瓷王国,可以说陶瓷王国里的皇冠在中国,而被称为这个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钧瓷则当之无愧。钧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文化,精神中的精神,展现出对华夏文明最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现在民间有谚语: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说到钧瓷,就不能不说说已经故去的著名钧瓷艺人晋佩章老人.能够收藏几件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是喜爱钧瓷的人们梦寐以求、值得夸耀的美事.  相似文献   

6.
一、环保型柴烧钧瓷窑炉的研发背景
  2012年9月,环保型柴烧钧瓷窑炉由禹州市星航钧瓷有限公司研发成功,并编制了适宜的烧成制度。
  钧瓷起源于河南禹州市,因禹州市有钧台--夏启举行开国庆典之地而得名,起始于唐朝,至宋代达到鼎盛时期,钧瓷以其神奇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它瓷种,在陶瓷界独树一帜,在制作时上一样的釉,烧成后即呈五光十色,这就是所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为中国钧瓷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它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手工艺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为背景,以钧瓷产业链为线索,将禹州钧瓷与知名文创品牌——"故宫文创"系列产品发展模式作对比,发现"故宫文创"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优势。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钧瓷制作人才的不足、品牌设计单一、网络宣传力度小且科技资源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探究产业链各环节中钧瓷文创产业发展的可行改进措施、可推动钧瓷文创产业发展的途径以及钧瓷文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开放导报》2006,(1):I0006-I0011
钧瓷人物小传钧都瓷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建峰出身钧瓷世家。温先生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不知多少代在禹州的钧瓷窑上度过了一世又一世。温先生自1984年入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河南分公司后,亲自组建了河南省禹州市钧都企业集团总公司,一直从事中国钧瓷的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11.
1月9日,由国家博物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和大宋官窑共同举行的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钧瓷“天、地、人”——“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的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当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手中接过由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词“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后,标志着中国钧瓷被中国最权威的博物馆正式收藏。据悉,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当代钧窑瓷器作品。这次收藏的是大宋官窑为博鳌亚洲论坛2003、2004、2005年年会创作的国礼钧瓷“天、地、人”系列作品的第一号。博鳌亚洲论…  相似文献   

12.
<正>他们是琴瑟和鸣的夫妻,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赋予了中国钧瓷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生命和精神,他们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自己喜爱的钧瓷研究事业中,他们就是我国著名的钧瓷艺术家、郑州阎氏陶瓷艺术研究所创办人阎夫立、李梅花夫妇。采访中,所长李梅花侃侃而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他们夫妇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的真正原因,也明白了我们的祖先曾提出的"家无瓷不可夸富"的  相似文献   

13.
海书杰 《魅力中国》2013,(20):118-118
摘要:在当代钧瓷设计制作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国钧瓷传统造型太多的涵盖了钧瓷的各个领域,可见传统钧瓷造型对现代钧瓷雕塑设计师的影响,而随着西方雕塑的进入.在取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同时,随着人们追求的不断提高与审美的国际化,而西方雕塑的进入与发展由南向北逐渐的也对钧瓷的造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钧瓷雕塑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渐渐的雕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钧瓷造型审美领域.使传统的钧瓷造型与现代的雕塑完美的融入在一起.为钧瓷注入新的血液,使钧瓷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促使钧瓷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4.
禹州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齐名。烧制钧瓷是一种复杂且高难的技艺,其中不可控的窑变因素更是出神入化,因此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在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制瓷技艺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在禹州当地实践研究的结果为基础,为钧瓷技艺在保护与传承的方面提出几点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钧瓷是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家瓷器,更是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于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速度转为中高速,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削弱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禹州钧瓷作为典型的地方型聚集型产业势必将受到影响。本课题将透过禹州钧瓷产业文化的发展轨迹,深入探访地方钧瓷龙头企业——孔家钧窑企业,了解禹州钧瓷企业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通过科学分析为身处现代经济文化变革潮流中,需要发展与转变的禹州钧瓷企业提出具有现实性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使钧瓷文化产业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16.
张玄笑 《魅力中国》2009,(12):140-141
中国曾以陶瓷之国闻名于世。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特别是钧瓷的出现,它改写了青瓷和白瓷统一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钧窑在唐代就有所烧制,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间,是钧瓷生产的鼎盛时期。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现代钧瓷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对外交往中,瓷器充当了中国的名片。瓷器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曾以陶瓷之国闻名于世。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特别是钧瓷的出现,它改写了青瓷和白瓷统一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钧窑在唐代就有所烧制,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间,是钧瓷生产的鼎盛时期。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现代钧瓷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对外交往中,瓷器充当了中国的名片。瓷器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18.
现在民间有谚语:“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说到钧瓷,就不能不说说已经故去的著名钧瓷艺人晋佩章老人。能够收藏几件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是喜爱钧瓷的人们梦寐以求、值得夸耀的美事。  相似文献   

19.
赵艳君 《魅力中国》2013,(14):120-120
论文将通过对钧瓷的形制、色彩、制作工艺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显性”的研究,更深层次挖掘钧瓷中所蕴舍的中华文化,也即是钧瓷所具有的“隐性”内涵的研究,包括儒、释、道文化及传统民俗文化在钧瓷中的体现,概括总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现在民间有谚语:“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说到钧瓷,就不能不说说已经故去的著名钧瓷艺人晋佩章老人。能够收藏几件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是喜爱钧瓷的人们梦寐以求、值得夸耀的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