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的实践和"全景栾川"的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的继承和发扬,是适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县域旅游新模式。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基础是智慧旅游体系,模式的实现途径是景区回购,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发展、"五位一体"融资模式和全域智慧旅游。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旅游行业,从行业大佬到从业人员再到在读学生,智慧旅游是热谈的一个词。 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业发展。智慧旅游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大连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给出了关于在新时期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明确指示: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如何进行品牌创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道教名山武当山为例,深入分析了旅游景区品牌创新的模式,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冠病毒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重创,疫情期间的"云旅游"和景区恢复开放后的预约、限流等措施都再次提醒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本文在梳理沈阳市智慧旅游发展脉络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沈阳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红 《特区经济》2010,(4):164-165
旅游景区如何在管理中采用科学的手段,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景区数字化的概念开始,分析了河南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妮 《魅力中国》2013,(31):53-5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闲暇时间和金钱,多会选择一个适合游玩散心的地方去旅游,因此,旅游景区的选择就成为人们的考虑的问题。作为旅游景区这方面,不仅为游客提供可观赏、游逛的地方,而且对于景区来说,旅游景区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景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旅游景区的管理在整个旅游业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旅游景区管理是个综合过程,这其中仍有些方面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夸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意识到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产业的自然类旅游景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类旅游景区前期投资一般较大,资产项目也相对较多。由于自然类旅游景区内面积较大,导致资产分布不集中,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要促使景区良性发展,加强资产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加强旅游景区资产管理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当前自然类旅游景区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自然类旅游景区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景区创建与管理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有助于变革当前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公众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共赢,甚至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耦合发展。当前旅游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低碳”转型,应当从软件、硬件以及产品三方面出发,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景区管理模式、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从而推动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已经成为影响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充分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下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景区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业内人士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景区人才持有、分布、培养、流动和保护现状,分析新形势下旅游景区人才需求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旅游景区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对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旅游景区人才引进及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游客管理是旅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行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游客资源逐渐成为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培养旅游景区的忠实游客,都成为旅游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游客管理中引入CRM将可能会引起游客管理的重大变革.文章基于CRM和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在我国游客管理中引入CRM的必要性,分析了CRM在游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在国内游客管理中引入CRM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现阶段着重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旨在将鄂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人文资源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带经济。"智慧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智慧景区"的建造是景区发展的必然。"智慧景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智慧旅游,而智慧旅游主要由一个个智慧景区所串联。这些智慧景区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云服务为基础,以游客体验为基准,配套以现代化智能化管理,将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打造出智慧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活力     
国家旅游局:到2020年形成系统化智慧旅游价值链国家旅游局1月12日消息称,国家旅游局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是如今发展旅游业的主体,进一步取代了传统的旅游模式,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旅顺口区政府采取全域旅游模式,很多景区实施了免门票政策.但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 宣传不到位、 模式单一,营销模式独立和景区服务不到位,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旅顺口区旅游业的发展,应采取与政府联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景区宣传力度,可以与高校合作、 景区联合,共享同一APP以及通过全域旅游,对服务人员进行高强度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和智慧时代。"智慧景区"在当下已经成为景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满足景区自身开发与管理的需要。雁荡山作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构建一套完整的智慧旅游系统是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智慧旅游的概念和核心技术出发,通过分析雁荡山的现状,构建一套符合雁荡山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总体构架可以概括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三个基础体系、五大系统、七项保障"。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大部分景区处于待开发状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假日经济的持续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旅游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思路的认识,对于促进柴达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旅游改革是2014年山东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以国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企业改革、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为突破点.我省需要解决旅游业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瓶颈尤其是深层次问题.打造山东旅游升级版。  相似文献   

18.
朱晓辉 《特区经济》2012,(10):149-151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却是舟山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舟山海洋旅游景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舟山旅游景区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景区点,是旅游业的主要产业要素之一。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上海旅游景区业初具规模,对推动都市旅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上海景区点吸引率逐年递减,景区点的“非景区化”状态、莆区点的“非旅游化”管理等问题影响了景区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直面世博会,为将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旅游景区业应以创新发展为根本,革故鼎新,大力开发都市型旅游资源,优化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加强景区点的“旅游化”管理,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大连旅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要求日益增长,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模式. 本文对大连旅顺旅游景区展开相关的研究, 首先, 在旅顺各旅游景区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与期望. 其次, 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 分析出了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 分别是资源特色、 门票价格、 餐饮、 交通、 设施设备、 娱乐等. 最后, 结合旅顺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及实际情况, 针对景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旅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