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的法治现代化可以脱离全球化的大背景而孤立地发展。法律和经济一样,如果不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就不能得到大发展。然而,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因为法的全球化构成了对法的民族性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挑战,损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主而不能有效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律来说,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及其所带来的法律趋同化对一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国家主权性产生的削弱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在法律发展过程中放弃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世东 《商务周刊》2009,(17):82-84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走向全球化是一个新的挑战,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薪酬改革是其中相对滞后的课题。我们在和很多国有企业的合作中,发现他们很容易接受西方对于职位、绩效管理和人才发展方面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但是当涉及到分配体系时,因为种种原因改革不彻底也不那么坚决。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当他们进入到一个自己不能掌控而只能去适应的市场时,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将面临着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全面竞争的局面。能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无论是对我们企业来说,还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社会进步,市场发展,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离不开竞争的推动,所以我认为竞争与生物界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市场攻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鲜珠 《中国广告》2004,(1):178-180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对裁判判分的争议、美国纽约世贸大厦被袭的恐怖事件、NBA球星——迈克尔·乔丹,这些都是人们喜欢谈论的话题。事实上,现在的国界似乎只是地图上的一条线罢了,在人们的心中,国界的概念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全球化似乎已深入人心,因为全球化带给他们更为自由的空间。他们都很喜欢因特网、卫星电  相似文献   

5.
《三联竞争力》2010,(4):32-32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美国华尔街始终都是融资圣地,哪怕遭遇一次又一次集体诉讼官司的风险和打击。  相似文献   

6.
圣诞节,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竟有25件是中国制造2007年,萨拉·邦焦尔尼声名大噪,这位效力于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地方报、主攻国际贸易的美国女记者写了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全球媒体都抢着评论,因为他们发现,作者对于中国制造的爱恨交织竟然和自己如此相似。全球化是萨拉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生活,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正代表着贸易全球化的洪流。2004年圣诞节,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竟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世界性竞争中不败下阵来,不久前,诺基亚推出"星网模式"全球化战略.着眼世界市场,实现强强在手,降低成本费用,强化竞争实力,是诺基亚"星网模式"全球化战略的核心.为此,新华社发表新华述评,指出,对于刚刚跨进WTO门槛的中国来说,"星网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9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应该被忘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处于最困难时期。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也第一次在全球化危机的背景下接受危机的考验。梳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2009的中国故事,我们发现,既使在如此艰难的时态下,仍有企业破冰前行。他们身上呈现的智慧与责任,模式与创造,足以让旁观者从不同侧面有所收获。2009,他们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年度人物。12月16日,第二批创业板公司集体发行,造富运动再度展开。  相似文献   

9.
《商界》2010,(7):38-40
如果说1870年至1913年的第一次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次的全球化,中国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正是抓住这次机遇,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国。100多年前的全球化和100年之后的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命运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昱 《商务周刊》2008,(1):10-10
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与世界正越来越紧密地共容存在、共荣发展。这将是一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对话。无论对于瞪大眼睛目睹中国奇迹的西方人,还是因山乡一夜巨变而手足无措的中国人来说,拥抱别人,自己才有未来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直在考虑业务组合当中GE在哪些领域能够继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以及在哪些领域是否需要或能够改进。我们的业务重组不会过于情绪化,而是要考虑在这个领域是否能做到强大我想对于像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的一个经济体来说,很难限制增长的速度,这不仅是意识问题,也与供求有关。我一直都认为,创新的环保技术对于供求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答案很多人认为小公司才会创新,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复杂的大问题是不能仅仅依靠小公司的创新完成。大公司也要有创新精神,而且具备创新精神的大公司才有能力解决重大问题并实现赢利我们来中国的目的并不是拿走一些东西就离开,我们要在中国留下来,跟本地的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并进行创新,而且要紧紧跟随中国政府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我们来说,创新既是GE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它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非常灵活;政府有前瞻性,并有很强的实施能力未来20年里,GE最大的挑战者可能是从中国、印度、俄罗斯中出现。我并不认为目前的竞争对手永远是竞争对手,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对手。因此我们要保证GE一直保持竞争力,一代一代都不断站在领先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2.
<正>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全球化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以英国为主导,但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第二次全球化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主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价值链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第三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在前两次全球化浪潮中或被迫参与或错失机遇,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却让中国历史性地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9,(12):76-87
迎难而上的力量 利益与危难是最公正的考试,对个人如是,对企业亦然。2009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应该被忘记。世界经济处于“最困难的时期”,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中国众多的现代企业和企业家们,第一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接受危机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商业研究》2001,(12):112-114
十五年来我国在复关入世过程中积累了值得反思的教训,中国开放现在和过去存在着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入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必然;对中国来说入世只能是既有利又有弊,不能把日益凸现的一些问题简单的归结为入世带来的冲击;只有解放思想,树立全球化观念,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才能真正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们这个地级市也开了一家沃尔玛超市。对于本市的商业企业来说,这不啻于一次大地震,因为他们都听说过沃尔玛可怕的“五公里死亡圈”——沃尔玛一到,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超市都得关门。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沃尔玛的到来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充分享受低价购物的实惠了。可能是因为沃尔玛头顶上那层神秘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我们这个地级市也开了一家沃尔玛超市。对于本市的商业企业来说,这不啻于一次大地震,因为他们都听说过沃尔玛可怕的"五公里死亡圈"——沃尔玛一到,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超市都得关门。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沃尔玛的到来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充分享受低价购物的实惠了。  相似文献   

17.
虽然很多来自中国的商人并不能讲清楚圣诞节的来龙去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赚钱。每年的这个时候,欧美各大商场里都布满了圣诞饰物,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圣诞老人更举目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对于中国的一些商人来说,圣诞节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8.
奈斯 《国际广告》2010,(10):23-24
比利时这个国家,正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一种超现实的认同,让我们能够参与一些新的思维方法,去创建自己的品牌。不管做什么,都会涌现品牌,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你都不能忽略品牌这个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讲,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品牌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国家越大,可能外部世界越觉得你具有侵略性。因此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建立一个好的品牌更不容易。而对于小国来说,相对可能容易、更方便地建立品牌。  相似文献   

19.
变革永恒     
李东生 《商界》2014,(1):140-140
能在世界著名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新作《变革之心》中文版出版之前先睹为快,实为幸运。我不能肯定这奉书对于中国所有企业家都是万能的,但对于正在或持续领导着企业变革的企业家来说,没有这些经典案例的指导参考则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新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一百年,经济增长曾经成为最时髦的经济理念.此间,出现了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一次是20世纪初,它被30年代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阻断;另一次开始于80年代,至今仍在发展.这两次全球化高潮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尽管有人说全球化是罪恶的,但世界贸易推动经济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