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39):78-78
上语文课时,老师让同学用新学的成语“愁眉苦脸”和“笑逐颜开”造一个句子。豆豆抢答道:“每个月发工资时。爸爸总是愁眉苦脸地把钱交给妈妈,妈妈笑逐颜开地数钱。”  相似文献   

2.
陆建华 《东宇经纬》2000,(11):31-31
不久前,《扬子晚报》曾以《一个男孩的求救信》为题报道了南京建邺区小学一名12岁的男孩因成绩差,被老师指令检查“脑子是否有病”。当这位学生把医院的“该生智力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告诉老师时,老师竟说:“你没本事。某某也是没问题,不是通过找人开来了证明吗?”这个“证明”是指“弱智”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这位老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位男孩的成绩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最近,笔者到一些老区特困乡采访时,发现一些特困乡的边沿村级小学教师,用本地土话向学生讲课,并看到一位村级小学老师上课时与一小学生为月亮、“月光”发生争沦.老师把月亮  相似文献   

4.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很多老师听到环境布置的任务,就习惯性地从网上买来“卫生角”“图书角”等字样贴上墙,再辅以花花草草,打扮一番就算完成了大事。在泰国支教,我也目睹了相似的情景:众老师买来五颜六色的纸,剪成不同形状的图片贴到墙上,把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就算完事。  相似文献   

6.
李爱萍 《科学决策》2008,(10):101-101
目前很多高中生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上的一节节课,在他看来多数是孤立的,他不能把老师现在教的知识与他以前所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链。  相似文献   

7.
程艳飞 《魅力中国》2013,(10):129-129
一、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的反思现在许多学校还基本沿用传统“三步式”作文教学模式,即“老师命题一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在这一过程中,首尾是老师,中间是学生,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老师命题”而言,只是老师“一言堂”,没有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自然也就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把“老师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把学习主体的学生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注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同学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对,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可敬的赵老师。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了一篇题为《只有一个人完成的作业》一文,颇为感慨,令人深思:该篇文章讲了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上中学时,面对英语老师交给包括他在内所有学生每天把所学课文从头到尾抄写十遍的作业,到期末老师进行全面检查时,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作业的故事。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全部完成作业,是因为做到了自觉、认真和持之以恒,而其他同学之所以没有全面完成或只完成了一部分,则是敷衍、懈怠的结果。由此使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句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体经济》2009,(5):46-46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接受了中国特色的“平等教育”。当时我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狠狠抽了一鞭子,还被痛斥:“你这没出息的东西,一看书就睡觉!”我马上检举:“班长也在睡觉!”  相似文献   

11.
周尚平 《魅力中国》2013,(20):186-187
现在,初中学生对久远的历史很陌生,很多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便厌恶了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老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课,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历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亲近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我在初一上历史课时,不是一拿到历史书就开始上课,我给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经验与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把老人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成了儿童。”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是什么?”一次在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授课时,老师问了在座学员这样一个问题。学员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中层是‘夹心饼’!”  相似文献   

13.
占航萍 《中国西部》2013,(33):16-16
晚上和父亲一边聊天,一边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仰望星空》。节目上几位嘉宾老师分成正反两方,针对前段时间上海市部分小学纷纷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X’,只能用‘O’”这一现象进行辩论。双方辩论得很激烈。父亲看完节目,冒出一句:“现在的一些学校领导,连教育孩子正确应对是非的胆量都没有了,一天到晚闭门造车,还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激励教育!”听完这话,我一阵莞尔,觉得父亲的话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上半年,重庆大学贫困大学生孙云获得一等奖学金8000元。孙云想到学校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获得大额奖学金的,都要捐出一部分。而此前某女生得到8000元奖学金后捐了4000元。于是,孙云也向老师表示“捐款4000元”。然而,孙云到银行取钱时发现:打到自己账上的8000元,已被银行直接划走6000元,用于偿还助学贷款。回到学校,为履行自己4000元捐款的承诺,她把2000元全交出,还欠了2000元。  相似文献   

15.
陈见丽 《魅力中国》2013,(11):142-142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很多年。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新方法、新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我也一直在进行有益的探索,针对我县课改中推广的“五步达标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自主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脉络,初步构建课本知识体系,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初步堵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程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物理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但物理学也是一门形象科学,这就对物理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你要能够把抽象化为形象,把形象概括为抽象,把形象和抽象交织在一起。新课改中教师的语言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比如:“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能说成“通过导体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不能说成“加在导体上的的电流”;还要精炼,合乎逻辑,新课改要求教师少讲,但不足不讲,要用语精炼、引导合理,更要合乎逻辑,例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都是先说“反射”后说“入射”;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秦佩娟 《东宇经纬》2000,(11):22-22
又接到教一年级的任务,我拿着书和实验器材来到教室里。当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孩子们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肯定地说:。这是假蛋。”有个小朋友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突然.  相似文献   

17.
何道明 《魅力中国》2013,(8):250-250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相似文献   

18.
黄博 《中国高新区》2008,(5):114-114
“现在这个比以前的看起来要好多了。”李书记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他又把稿子细细地梳理了一遍,两眼凝视着标题,沉思了片刻说:“管个标题还需要再斟酌,要把绵阳高新区这些年的军转民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位长期担任高新区管委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老知识分子,此时更象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体经济》2010,(7):17-17
其一:“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相似文献   

20.
郑俊红 《魅力中国》2013,(13):213-213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样以来,解放了老师,也锻炼了学生,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情。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