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一道,被誉为世贸组织三大支柱性要件的知识产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我国由于刚加入世贸组织,很多企业不仅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在这方面还存有不少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技术进口管理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但是,由于技术贸易特有的复杂性,基于《条例》的管理体制在实践操作当中还是容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在此就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贸易日益频繁。但是在开展国际技术贸易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阻碍技术流动的行为,即会出现一些限制性商业条款。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贸易中主要是处于引进方的位置,这些条款对于技术引进方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就限制性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对待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技术贸易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跻身于技术出口国行列,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各国的技术出口差异是较大的,特别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引进技术,而且也开始了技术出口。由于我国技术出口刚刚起步,许多问题目前尚在探索之中,因此,本文拟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出口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政策。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日两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明 《国际贸易问题》2003,(12):18-21,31
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将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面对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如何把握机会应对挑战,是我国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关日两国在二战后发展国际技术贸易中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发展技术贸易的概况及特点的分析比较,并结合目前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状况,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开展国际技术贸易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世界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仍处于劣势地位,特别体现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农产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农产品贸易直接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国际贸易的大门在向我们敞开的同时,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也随之而来。绿色贸易措施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近年来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更成为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措施的现状以及原因,并分析了绿色贸易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一些如何克服绿色贸易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入世后的海产品贸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产品贸易必须遵守PPM标准。PPM标准强调海产品贸易必须考虑环境成本内在化的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以及法制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成本内在化事实上成了只对发达国家有利的贸易武器。我国海产品不仅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污染问题,而且产品本身还受到一些外来污染的影响,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产品的生产与贸易。面对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寻找积极对策妥善处理海产品的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和我国自农业自身的不足,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着严竣挑战,同时一些国家的严格标准,更让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雪上加霜。因此,我国应逐步采取措施,更好地在农产品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当时全国尚未全部解放,在毗邻苏联的我国东北解放区就已经开始与苏联进行了部分的进出口贸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中苏两国的贸易走上了正轨的道路,我国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内成立了对外贸易司,统一领导全国对外贸易工作。建国初期,由于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政策,中苏之间的贸易是当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贸易也逐步迈向正轨.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主要分布在以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这样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外贸结构的单一,直接对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文章对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与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