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区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森工林区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科学地预测各行业在森工林区的就业容量,可以为企业定岗定编提供依据,减少下岗分流工作的盲目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营林为基础一直是森工林区的口号,营林人员从80年代的5万多人上升到90年代的10万余人,最后又回落到1997年的6.3万人(见表1)。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受林业经济情况的影响。80年代以来,育林基金提取数额增加,营林投资加大,营林工作也增加,就业人员同时增加。到1997年森工的经济危困十分严重,营林工作量总体上相应减少,更新造林、森林抚…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有林区出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和经济实体,给国有林区今后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注入了经济活力。但同时,这些企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经营缺陷,如不采取措施及时根治,很快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消失,使国有林区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1现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国有林区新兴的企业从立项组建到生产经营,始终延用计划经济模式,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首先表现在宏观管理上,主管部门不是用适应市场经济法规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真正使经济实体自主…  相似文献   

3.
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企业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在经营期间追求合法利润和财富最大化都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体现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资金运转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看,财务管理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既能严格掌握按计划目标支出和耗费,又能监督其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纵观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得好,就能健康发展。凡是财经纪律松驰、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软化的企业和单位都出现了经营萎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区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1978年,绥棱林业局只有个体工商户113户。到目前为止,这个局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有530户。从业人员已达到680人,占全局应安置就业人员的8.5%。工业总产值60万元,商品零售总额1000万元,占商品零售总额的40%。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林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已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增加了地方的财税收入;二是扩大了就业门路,为稳定林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三是改变了林区的产业格局,使第三产业在林区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森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有林区森工特有的企业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森工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体制性障碍,提出了解决森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期发展林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绿色财会》2007,(9):F0002-F0002
[本刊讯]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国有林区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4日-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国有林区片的代表和特邀代表30多人参加了会议。财政部农业司张国明副巡视员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就国有森工企业深化改革面临困难进行了详述,并对森工企业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规划建设是林区小城镇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林区的发展和林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林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就林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场是林业企业的细胞,并系到林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布局又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本文拟就东北国有林区林业局内部林场布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厂是1933年建厂的老企业,现有全民。集体及离退休职工5700人。自建厂到80年代初,一直以锯材为主,年加工能力达10万m3,是牡丹江林区院墙企业中的利润大户。进入80年代后,由于几十年没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国家又相继调整了原木及锯材价格,主产品出现了成本与售价倒挂。1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给主要依靠木材粗加工为收入来源的森工企业提出了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迫切要求森工企业在实施“天保”工程中 ,抓住机遇 ,转变观念 ,积极安排落实好转产项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为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转产项目的选择必须要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较高、有丰富的原料和切合本地区的实际为条件的 ,同时要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创造规模经济效益 ,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活力。而林区发展活性炭不仅具备转产项目的条件 ,而且能充分发挥林区资源、人…  相似文献   

11.
临江林业局是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所属国有大型一档企业。1904年开始采伐,1946年成立通化利华林木公司临江分公司,1953年正式成立临江森工局。是长白山林区采伐历史最长,建局时间最早的森工企业。现有经营总面积171549hm2,固定资产原值5.09亿元,净值2.93亿元,职工人数21310人,离退休职工4910人,林区总人口5.4万人。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采育严重失调,使可求资源濒临枯竭,过早地步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困境,木材产量由过去最高年79万m3,逐步减少到现在的21万m3,成为全省森工企业中摊子大、人员多、包袱重、资源少的“大老…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怎样定位,一直是人们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结合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实际,做一粗浅探讨。1.国有林区选择主导产业的历史回顾按照计划经济的行业分工,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属原材料采掘业,以提供原木为生产目的。因此长期以来,木材采运业一直自然地占据着主导产业的地位。随着森林资源数量的锐减和可采林木质量的蜕化,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相继陷入了程度不一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境地。为了摆正林业的特殊重要地位,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广大林业工作者对选择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目前,鉴于国有森工林区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度的资源消耗产生的经济危困,至今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保护生态、促进国有林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国有森工企业仍然面临着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某些税费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笔者现结合柴河林业局有关情况,就个别税费提出一家之言,以供商榷和参考。1.延长减免农业税时间。管护经营责任制是林区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真正做到以经营促管护…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其他国有林区一样,也陷入了“两危”的困扰之中。“两危”的出现,绝非偶然,是林区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困难,林区的一些企业在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表明,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是林区摆脱“两危”,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1.规模生产是林区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的根本林区的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过去只注重单一的“大木头”生产,因而使得林区各企业拼资源,结果是资源越…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的国有林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开发,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多数森工企业面临着可采资源危机和林业经济危困,由于集中过量采伐,破坏了林区生态平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然而,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也看取了复兴的希望,只要端正企业的经营思想,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立足于积极培育,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就能够兴林立业的“两危”中生存,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里介绍的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就是这样的一个森工企业。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解放以来,为适应林区生产、贮运、销售、加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需要,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国有森工企业,至1985年止,建设起各种森工企业212个。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南方集体林区的木材放开经营,不再实行统配制度,以木材经营为主的国有森工企业一下被推向市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到1995年底,湖南省国有预算内森工企业仅保存161家。10余年来,积极转轨变型,虽然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国有森工企业目前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包袱沉重。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  相似文献   

17.
林区粮价放开后的问题及对策周林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也是重点林业县。全县42个乡镇中就有林业乡镇15个。林区面积共有485万亩,江华林业每年上交国家税费约2500万元。全县林区人口共有[5.4万人(其中原常统人口58万人),粮食需求量很大。...  相似文献   

18.
闽西是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龙岩地区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全地区七个县(市),其中有四个县被确认为国家级的贫困县。由于历年来国家投资少,林区的开发建设步伐较慢,交通不方便,因此形成森工企业基础条件差,在新的形势下很不适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林区的开发建设资金无着落。1985年以前木材是由国家统配的物资,森工企业生产、收购的木材,由国家主管计划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分配,森工企业凭木材分配计划和调拨令单,组织货源安排调拨供应工作。而林区开发建设和林区的道路延伸所需的资金…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一直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属计划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长期过量采伐,重索取,轻投入,使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出现“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不堪重负,缺乏应有的活力,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走上振兴之路,必须在管理体制与发展战略上实施重大改革。本文拟就此问题结合伊春森工系统的实际,做一点初步探索。1.关于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建国后的40多年里,伊春林区在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同时也限就了自身危机。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日渐枯竭;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历史包袱与日俱增。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如何摆脱“两危”的困扰,走向振兴呢?笔者认为,从林场入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通过将林场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重新塑造林业企业的微观经济基础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1.现状分析伊春林区共有林业局let个,林场100多个,林场作为林业局的车间,隶属林业夫领导,所有林场的建制、规模都大抵相同。以伊春管局中4个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