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嵩县祁雨沟金矿床矿石矿物中,除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等硫化物和自然金外,以出现数量少而种类多的 Bi—硫盐、Bi—碲化物矿物为特征。本文论述了这类含 Bi 矿物的矿物学及产状特点,与国内外类似矿床进行了对此探讨。研究认为:Bi—硫盐可作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的佐证,并同 Bi—碲化物构成该处爆发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标型矿物组合,是确立本区金矿床 Bi 型或Te—Bi 型地球化学类型的标志。这类矿物发育在成矿过程的主成矿期,尤其是在晚期成矿阶段,并主要产在金矿化富集地段,因而是找矿、探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东秦岭华北板块南缘祁雨沟金矿床中发现罕见的两颗粗粒自然金{110}自形晶体,产出于矿床晚期蚀变矿化阶段,出现在晶洞中,均可见10个发育完好的晶面。晶体是在溶解主成矿期自然金基础上的再生产物,是在中偏碱性热液溶解了已结晶的金,在天水加入后的酸性条件下,于方解石开始结晶后结晶生长的。共生矿物除石英、方解石等,并有多种Bi-硫盐和Bi,碲化物。在一定量碲的存在下,铋起着完好粗粒自然金成长的“催化剂”的作用。{110}自形晶金出现在富矿地段,系局部现象,也是指导矿床勘查及矿山开采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祁雨沟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天然热释发光性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前锋成矿期热释光曲线呈“(隐峰)+主峰型”,主体成矿期热释光曲线为“双峰型”,矿化晚期热释光曲线为“单峰型”。据此可对“祁雨沟式”金矿床成矿期(阶段)进行划分,同时判明成矿热液与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和石英脉型以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同一成矿系列。石英双峰型发光曲线是“祁雨沟式”金矿化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4.
1976年夏,笔者在山东第八地质队所属的某矿区参观学习,后又到该矿区进行短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发现矿石中除常见的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钼矿等)外,还发现比较少见的辉碲铋矿。据在国外文献报导辉碲铋矿产于热液矿脉和某些接触交代矿床中,与其他碲化物、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共生。我国仅知赣南某一钨铋石英脉型矿床中曾发现此矿物,其他产状尚未见报导。又据国内外文献介绍本矿物的物理光学性质还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6.
金家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超基性岩体内的断裂带及超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的蚀变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以蚀变辉石岩型金矿石为主。主要矿石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等。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溶液的碳同位素组成为δ~(13)C=-2.8‰~-7.6‰,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2‰。碳、硫均属于慢源型,主要来自超基性岩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混合铅特征,主要由地幔铅与少量的下部地壳铅混合而成。说明金属铅及其它成矿元素主要由其赋矿围岩(超基性岩体)所提供。  相似文献   

7.
前言     
《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系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河北地质学院具体负责,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及主攻方向是:“调查研究工作区内爆发角砾岩及其含矿性,深入研究爆发角砾岩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总结该类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探索并恰当评价工作区内矿床的成矿远景,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部项目办公室安排,于1988年8月5日在院召开了《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评审会。评审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学院、陕西地矿局(秦巴金矿科研办公室)和河北地质学院的8名高、中级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该项目系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我院负责,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大队参加。我院先后参加  相似文献   

9.
黄铁矿是祁雨沟金矿床中分市最广、数量最多的金属矿物,也是金的最重要的载体矿物。根据对黄铁矿的产状、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笔者等认为:{100}+{111}聚形晶体的出现,可指示富矿地段;不同矿化阶段硫逸度、温度梯度的不同,出现的晶体形态不同,并且铸成空间上显著的分带地,据此,可作为评价区域角砾岩体含矿性的一项有力参考标志。与标准黄铁矿相比,硬度,反射率的降低,比重的增高,可作为金矿化的标型特征。单一的电子型导体,a_0值低于标准值、化学成分贫铁富硫、含金量低于一般金矿床内黄铁矿含金量的平均值,可作为本类型矿床的标型特征。矿化晚期黄铁矿具岛屿状生长层,指示其形成于温度梯度大、过饱和度较低的条件下。与标准黄铁矿相比,{211}峰衍射强度高于{311}峰强度,以{311}为基准各峰相对强度低于标准黄铁矿,是由于矿床形成温度较高、致使质点热运动增强,进而引起晶格缺陷在衍射图谱上的反映,也是确定矿床形成温度的标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区域角砾岩体含矿性评价1.1 区域角砾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由于本区矿床多为隐伏矿体,地表评价其含矿性较困难,故采用化探结合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在区域上21个角砾岩体采集了221个化探样品,经统计处理(表25)表明:(1)21个岩体中已知矿化类型为金和钼(铅)两类,其中含金岩体6个,含钼(铅)岩体2个,已知无矿岩体2个。(2)含金岩体金含量平均值>25ppb,无矿岩体<10ppb,钼(铅)矿化岩体<20ppb。(3)含金岩体 Mo 含量(?)遍较低(1.96至8.57ppm),但随不同剥蚀深度而异,如祁雨沟矿区 J_2相对剥蚀较深,其 Mo 含量为6.86ppm;而剥蚀较浅的 J_4、J_5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上太古宙陆核地体共有三类,其中产出包括金在内的多种矿产,金矿类型虽共有四种,但“石英脉型”金矿床分布最广,在我国更具有重要意义。对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己经建立了多种形成模式,唯独高级变质组合地体中该类矿床的形成模式尚无成型的报导。陕西潼峪金矿属同生构造型金矿床,空间上严格受区域复背形控制,产于太华群上部层位中。成矿作用完成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过程中:初期,原地槽的裂谷槽内堆积初始矿源层;早期,粘性变形一变质作用,物质活化迁移;中期,塑性变形—变质作用,矿床形成;晚期,脆性变形—叠加成矿,矿床出露。潼峪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分为三级:一级(区域主体复背形)控制矿田(带),二级(脆—韧性剪滑断裂),控制矿床,三级(石英脉体的破碎扩容带)控制矿体。矿床形成中物质的热—动力分异及其控矿作用具主导意义。依据实际资料建立了“变形—变质—成矿”的三段式矿床形成模式。该矿床形成模式稍加扩展,可运用于小秦岭其它“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1986年7月13—1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召开的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四届大会金属矿物学学术讨论概况。介绍了世界金属矿物学的新进展;提供了金属矿物的矿石学(矿相学)、矿物物理和矿物化学,硫盐、铂矿物和工业应用以及新研究法和新装备等三个方面的最新材料;并指出了世界金属矿物学新发展的五个特点。最后提到了中国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所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双峰式”花岗岩是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母岩。金矿床的分布严格受高峰值花岗岩的控制,距高峰值岩体最大距离不超过5km。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双峰式”花岗岩为岩浆型花岗岩,是同源同期不同阶段形成的一对花岗岩体,含金量明显呈现两个峰值,即早期为低峰值花岗岩,晚期为高峰值花岗岩,其时代为燕山期。“双峰式”花岗岩是找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重要岩浆岩标志。  相似文献   

14.
马山金矿床是在著名的铜官山铜矿田内发现的一个独立的金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表明该矿床具有“两型一体”特点,即既有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断裂的充填—交代型矿体,也有在黄龙组白云岩段底部的原始沉积黄铁矿层基础上的叠加—改造型矿体。二者在物质组份、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硫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矿体产状等许多方面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1 控岩控矿构造分析1.1 构造与各类岩石分布的关系祁雨沟地区至今共发现32个隐爆角砾体,构成四个构造——角砾岩带。有两个角砾岩带分别是沿王庄——陶村和安沟——黄水庵同斜背形的轴部分布,三人场——沙土洼角砾岩带是位于近东西向片麻理褶皱的南冀与熊耳群角度不整合的构造薄弱带中。而雷门沟——杨河沟口角砾岩带则产于杨河沟向形和 NW 向断裂带中。这些角砾岩带所处构造背景既在褶皱轴部又是与 NW 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强烈混合岩化的片麻岩也是沿着 NW 向褶皱核部发育的。NW 向构造还控制了岩浆岩的分布,如苇园沟口、白金沟口等燕山期(γ_5~(2+3b))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就是沿着王  相似文献   

16.
密陀僧,铅黄及铅丹三种矿物都属于铅的稀少氧化矿物,一般只单一产出,至今还没有同时产出的报导。笔者在云南大坪子矿区发现了这三种铅矿物同时产于氧化残余的方铅矿上,对其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成分、X—射线粉晶分析、地质产状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铅黄和铅丹是方铅矿直接氧化的产物,而密陀僧是铅黄变化的产物;这三种铅矿物能同时产出,除适宜的气候外,此地区还应是准平原中一末期的地形构造;最后根据残积的铅丹和铅黄可予测其下部应有原生方铝矿矿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区内产于中上元古界中三类主要金矿床的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分别给出了各类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T)、压力(P)、酸碱度(pH)、氧逸度(fo_2)、硫逸度(fs_2)、盐度ws、压力、密度(ρ)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类型及各种组份的浓度。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硫金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温度、压力、氧逸度和配体浓度的降低及pH的改变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 LS 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论述了矿床的矿化特征及其与构造、蚀变分带的关系,着重对载金黄铁矿和自然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金矿床属于与玲珑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因观点,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内成矿预测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铅同位素数据处理,认为辽宁岫岩东胜铅矿始形成于30亿年左右,后经地壳活动、变质作用及地下热水溶液的加入,使造矿元素不断富集,至燕山早期,由于区域上花岗岩的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部分最终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为鞍山群和上地幔以及后来加入的地壳物质。该矿床为受断裂和层位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