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补贴政策的问题 现行对粮食的补贴资金主要有国家储备收购资金贴息、仓储费、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执行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的收购资金贴息、超储补贴、地方储备粮的利息及费用等,其中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利息费用补贴和国家储备粮油费息补贴占大头。  相似文献   

2.
一、抓好粮食收购巩固粮食企业主渠道基础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努力掌握粮源,是粮食企业的首要任务。当然这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粮食企业也要搞好优质服务,做好耐心的宣传解释工作等。鼓励和发动农民把粮食交给国家,尽量使粮源掌握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手中,在平抑市场粮价、军需民用、救灾供应等方面,确保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从我区种植优质粮食品种情况看还存在两个缺陷亟需解决:一是生产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由川内选出的优质稻品种及省外品种,平均每公顷产量比杂交水稻低15…  相似文献   

3.
浅谈粮食企业与粮食收购“保护价”卿尚毅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在粮食丰收,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国家出台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使农民能增产增收,而且国家给粮食企业一定的补贴,收粮单位也不会吃亏。但是,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4.
孟雷 《中国改革》2003,(7):28-30
所谓的“直补”,即把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将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动.表面上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的调整,背后却附加着“两放开。——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粮食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粮食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地区、粮食主产省的非主产区逐步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粮食收购保护政策重点集中到具有粮食种植优势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域。在这些地区,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种粮为主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经验。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和思考。一、几个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重要关系(一)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系。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几乎所…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粮食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粮食企业的"转圈粮"现象严重干扰了国家粮食调控政策,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严重降低了民众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评价和预期.因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彻底杜绝转圈粮,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9.
一、调整粮食供给政策(一)适度控制年度粮食总量在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激励农民增加产出,势必加剧供求矛盾,促使粮价下滑,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这种过量产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因此适度控制粮食产出是必要的。国家应利用当前粮源充裕的有利时机,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湿地的力度,鼓励农民休耕、轮作,对农民休耕的粮地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二)加快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要适应市场对粮食品种日益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从三个层面调整粮食结构:一是由“二元结构(粮、经)”向“三元结构(粮、经、饲)”转变,把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正着眼于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对粮食主产区采取倾斜性保护措施,但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就此,笔者认为,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主产区粮企)应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利用契机,争取主动,以战略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直面粮食购销市场化。推进体制创新打造龙头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尤其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渠道的划分已不是局限于企业所有制性质,而是根据其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来…  相似文献   

11.
粮食市场化改革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粮改方案,只会走弯路。现阶段的粮改至少要分两步走,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的改革走在最前面,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铺开。现就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改革提出自己的构想。一、放开粮食市场,直补种粮农民边远山区县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少,退耕还林供应量大,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后,不会引起粮食价格大的波动,有利于粮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现行的保护价收购政策,必然取消用于流通环节的粮食补贴,将农民和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粮食是随行就市,要保农民收入,保粮食安全。国家对…  相似文献   

12.
粮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企业经营。最近,我们带着这个课题,深入到河北省邯郸市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结合有关情况进行了探讨。一问题邯郸市是一个农业市,每年生产粮食在40亿公斤左右,除农民自留外,约有20多亿公斤粮食进入流通领域。近年来,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平均每年收购粮食在15—20亿公斤左右。但入库粮食质量问题较为突出。2000年入库粮食符合国家中等标准的占入库总量的60%,2001年为68%。由于粮食质量低劣,严重影响了粮食企业的调销和加工等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国家、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近两年来…  相似文献   

13.
一、几个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重要关系(一)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系。目前的问题在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往往忽视了保护粮食主产区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卖粮难”很可能向“收粮难”转变,给国家粮食有效供给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粮食主产区需要国家给予保护性政策,也特别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给予具体指导。在这些问题没有明确前,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不应当轻易取消,以切实保护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利益。(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关系。原有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14.
寿县是安徽省六安市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每年粮食总产量在160万吨左右,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自2005年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该县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视农民为衣食父母,严格执行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售粮;改变收购方式,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效收购,连续六年收购托市粮均在25万吨以上,居全市首位,做到了政府满意,农民实惠,企业获利。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安全是通过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来实现的。掌握和控制较大份额的市场粮源是国有粮食企业巩固和发展主渠道地位的前提,也是推动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掌握和控制市场粮源的关键不在粮食流通环节,而在生产环节。“粮企农庄”是粮食购销企业利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机遇,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从事粮油种植,掌握优质粮源,并通过“粮企农庄”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粮油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建立和发展“粮企农庄”将对巩固和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地位,推进…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底,吉林省在东丰县进行了粮食补贴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国家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财政补贴,由过去通过补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支持其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间接补贴改为补给农民的直接补贴。目前,改革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农民欢喜,按计税耕地面积常产,得到了每市斤0.045元的粮食补贴;地方政府欢喜,农业税直接从粮食补贴中抵扣,省去了逐户催缴或委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代扣的麻烦;收购市场的多家争市代替了国有粮食企业的独家垄断;失去政策保护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生存压力,要求加快改革的呼声更强烈了。…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研究》2000,(1):38-38
当前,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粮食品种,已势在必行。那么,各级粮食流通部门如何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呢?我们认为: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品种更新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转变观念和习惯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多年种植的品种和种植方式,生产观念比较保守,对结构调整有畏难情绪。因此,各级粮食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粮改政策、价格政策、农业政策,不断向农民发出强烈信号,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12,(7):10-10
根据今年粮食生产情况,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河南省粮食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做好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往年卖“毛粮”和高水分粮的习惯,收购前把粮食晒干扬净,提高粮食等级质量,实现卖好粮、多增收的目的。二是积极组织好粮食市场化收购,搞活市场流通。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积极人市收购,参与竞争,搞活流通。三是将集中开展为农服务月活动。要求粮食部门和所有粮食收购企业必须做到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维护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长期性的根本政策,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它从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出发,使粮食流通体制适合我国国情和粮情,既能适应当前粮食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状况,又能适应粮食长远供给不足的状况。为了今明两年更好地贯彻执行和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所规定的政策原则,我们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可行的话,一是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二是有利于将粮食的财政补贴控制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粮食部门是农业的基础部门,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基础在农村,粮食收购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粮食流通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因此,粮食流通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方式、政府对社会粮食流通活动的管理体制、农业保护制度等方面的深刻改革,客观上要求粮食流通工作的任务、目标、内容以及工作和思维方式都要尽快适应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