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1,(7):10-11
6月28日至30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第三次访问重庆.亲身体验新兴直辖市的活力。在渝期间,基辛播受副中央致治局委最、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亲切接见。6R28日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在江北机场迎接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惠普来到中国是中美领导人直接推动的结果。1979年邓小平接见了来访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希望他介绍一些美国比较好的高科技公司来中国开展合作。基辛格就介绍了惠普。  相似文献   

3.
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的金灿荣,担任基辛格《大外交》中文版的审校工作。从介绍美国到分析美国,再跳出美国谈美国,金灿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基辛格是他本人很佩服的一位外交家、战略家。“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人物。中国政府从内心感谢他,将他称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中国也总是会得到超规格的接待。”  相似文献   

4.
1971年7月9日12时15分,经过一个近8个小时的飞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所乘坐的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飞机终于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当基辛格走下飞机,拘谨有礼地与叶剑英元帅握手寒喧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他此行将成为开启几十年后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双边关系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1日上午11时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贵宾厅。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安排,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在学会秘书长张巨功的陪同下,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一见面,他们好似久违的老朋友一般,热情握手,亲切地交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快讯》2013,(27):30-33
在美国,对于中美关系,恐怕没有人能够比亨利·基辛格更有发言权了。这位42年前和中国领导人一起开创中美关系新篇童的美国前国务卿一直坚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而中美领导人能够有智慧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造福全世界。而从没有对话机制。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似乎都能找到基辛格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美国彭博新闻社8月26日】想知道中国经济前途的人可以去问北京的官员,也可以向基辛格讨教。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一个远离日常市场活动的视角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尼克松总统执政期间帮助重建中美关系的国务卿基辛格也许就能提供这样一个视角。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影响力减弱,人们非常需要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1971年7月9日12时15分,经过一个近8个小时的飞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所乘坐的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飞机终于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当基辛格走下飞机,拘谨有礼地与叶剑英元帅握手寒暄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他此行将成为开启几十年后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双边关系的钥匙。42年过去,基辛格出访中国超过80次,在中美关系的若干关键节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这个当年在他眼中"美丽而神秘"的国度,如今已经变得再亲切不过。"中国是我交往最久、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博士妙谈浦东开发(两则)一则:三幢高楼、两种格局基辛格博士访问浦东新区时,赵启正副市长曾向他介绍说,我们邀请了五个国家欢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进行规划,这一地区规划的三幢超高层楼宇中,两幢已分别由中国和日本投资。基辛格风趣地说:第三幢高楼应该由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13,(27):26-30
"离开这个世界前,我有责任带孙辈们看看中国。"6月26日上午,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面对面之前,已经80多次到访北京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携着儿媳、孙子第15次造访了天坛。基辛格上一次来天坛,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在那一次游览过程中,基辛格不止一次地说:我爱这个地方。他在留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11.
邓濂 《上海国资》2011,(6):104-104
用典型的中国式语言说,基辛格当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由于在中美建交过程中的斡旋,他在中国算得上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17-19
基辛格是促成中美正常化关系的重要人物,当时担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基辛格,于1971年盛夏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基辛格后来出任国务卿,是促成中美正常化关系的功臣。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前晚设宴款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年逾80高龄的基辛格是贵宾之一,极受中国领导人尊重。  相似文献   

13.
黄杨 《环球财经》2012,(9):28-28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提出“运用粮食作为武器”这一理念,并将其引入到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成为美国的政策信条之一。有资料显示,基辛格将粮食援助视为“国家权力的工具”,他认为“美国应对粮食援助实行配给限额以帮助那些未能或者不愿意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熊怡 《今日重庆》2011,(7):22-31
90年的沐风栉雨,90年的饱经沧桑,90年的艰苦创业,90年的壮丽辉煌!2011年钥29日,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开幕式在奥体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市委书记薄熙来宣布开幕并即席讲话,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董事长基辛格博士发表祝辞,市长黄奇帆,中央纪委委员、文化部党组成员、纪桂组组长李洪峰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5.
亨利·基辛格不仅是20世纪国际社会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大师,更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大师,他推崇传统的均势理论和国家利益论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国外研究侧重于对基辛格军事理论的阐释,分析与评价,国内研究除了关注基辛格均势外交思想外还对他现实主义思想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13):24-24
基辛格 据传受聘力拓对华顾问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在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及胡士泰案之后,力拓为修复与中国关系,已聘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出任中国事务顾问。在基辛格的帮助下,力拓“确保获得”了一个与中方高层官员会谈的机会。报道称,现年86岁的基辛格将帮助力拓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13):24-24
基辛格 据传受聘力拓对华顾问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在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及胡士泰案之后,力拓为修复与中国关系,已聘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出任中国事务顾问。在基辛格的帮助下,力拓“确保获得”了一个与中方高层官员会谈的机会。报道称,现年86岁的基辛格将帮助力拓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而他的目的,则是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去开启他的“破冰”之旅。40年后,同样是炎热的夏日,这位已届望九之年的老人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时,隔着浩瀚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大国——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已走过重启交往的“不惑之年”,并致力于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邦交正常化发展到今天,这位老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  相似文献   

19.
这场丰富而精彩的盛会让我们收获很多。这场蜂会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诸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更为中国未来经济政治战略构想提供了思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加完峰会后说:“我想,美国才应该举办这样的全球智库峰会,没想到却让中国办了。”这是对本届峰会的最高奖赏  相似文献   

20.
书架     
《论中国》作者:[美]亨利·基辛格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68.00元亨利·基辛格开口说话,全世界仍会倾听。这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写到了中国历史的泪点,也勾勒了这个古老而年轻国家的挑战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