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7,(19):36-36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从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报告显示:2003-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4%,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GDP总量已突破20万亿元。在四年内连升两住居世界第四,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在缩小;人均GDP也翻了近一番,2006年达到2010美元,世界排名第129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2月20日】现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3,人口是日本的10倍.所以,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日本的1/30。实际上,中国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日本是3.5万美元(2004年的数据).中国当局的计划是,今后人均GDP每年增加7%.就是说10年中使人均收入倍增,20年翻两番.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但是即便到那时,也不过相当日本今天人均GDP的1/7的水平.所以,再过20年,中国经济才能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实现目标的道路未必是平坦的.  相似文献   

3.
《天津经济》2010,(2):79-79
在所有已公布这一数据的省份中.河北GDP总量排名位罟全国第六位:不过,从人均GDP来看,河北人均GDP在3741美元左右.在全国位刊第十名左右。上海、北京、天津位列全国前三。其中,上海2009年人均GDP超过11000美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从一个落后的商埠小市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亿元上升到2000年1191.5亿元,占浙江省19.8%;财政总收入从1979年的4.89亿元上升到2000年143亿元,占浙江省的21.7%。2000年低,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1.7亿美元,占浙江省的18.6%。1999年,宁波市城市综合名列第2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蝇居第4位,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超过1亿吨,跃居我国大港口的第2位,仅次于上海港。20年来,宁波GDP翻了四番,人均GDP翻了五番,并在1997年提前进入小康。  相似文献   

5.
(1)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03年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可比排名第12位.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均水平的增长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2002年我国的GDP首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可比价格的GDP超过日本42%,高居世界第2位.中国在消费、投资、储蓄以及进出口的总量上都位于世界前7位.2003年第一季度和SARS肆虐的第二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长均达到世界很高水平.目前,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3951.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钢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消费量的1/4.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与国外几百年的保险发展历史相比较,我国的保险业还十分幼稚,“尚处于一个拓荒时期”,保险业的真正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至今的20年的时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5%,居世界第55位,保险密度(人均倮费)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单个保险企业而言,我国现有的13家民族保险公司中,  相似文献   

7.
数据     
14.5% 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已上升到14.5%,仅次于美国(22.8%)居第二位,比欧元区高1.4个百分点,比日本高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日本实际GDP:N长3.9%,名义GDP增长1.8%。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23-25
【日本《日本时报》10月24日】最新发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排位表,对82个国家2004年的生活水平进行了比较。令人振奋的是,从2000年到2004年,这82个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平均增长了18.9%。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以这个增长速度,实际人均GDP每16年就将翻一番。  相似文献   

10.
保障国民的"体质安全"也是硬道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12月,新华社引用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排世界第6位,人均GDP则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按一般正常规律,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也会带动国民体质水平的快速提升,如二战后日本就因经济  相似文献   

11.
田伯平 《江苏经济》2001,(12):43-44
2000年,江苏的GDP在苏沪浙粤闽鲁六省市中居第2位,仅次于广东,人均GDP居第4位,排在上海、浙江、福建之后;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均居第5位,低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仅略高于山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第4位,低于上海、广东、浙江。从绝对值看,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及上海的58%、广东的70%、浙江的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及上海的64%、浙江的85%。  相似文献   

12.
正2010-2014年《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连续5年发布了《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其中:2009-2011年我区居最后1位,2012-2013年超过西藏,居倒数第2位。而同期我区人均GDP始终保持在第5或第6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在第9或第10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在第15或第16位,形成的这些反差,需要我们加以客观理性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三十年。从世界范围看来,中国经济在这三十年中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就:人均GDP实现了8.4%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3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探讨转型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加入WTO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过去五年来中国所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战略,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各族人民将在总体上奔向全面小康,即在世界各国经济进程发展中,进入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中度发展阶段,使我国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从一些国家跨越中度发展阶段所需时间看:美国(1800~1990,历时100年)、日本(1890~1960,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7):I0020-I0020
我国国土面积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发展,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不断地在出现“经济奇迹”。首先是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后来居上”。1967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法,1968年,又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199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254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仅次于美国(63433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居世界第三位的德国(17056亿美元)。1994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8万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接着是东亚“四小龙”,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最费的国家,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辽宁省是北方缺水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36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20立方米,仅为全国(220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的1/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石良平 《沪港经济》2007,(12):10-10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近30年,预计今年的GDP将超过23万亿元,从总量上有望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然而,作为人口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的中国,经济总量排位世界第三也不是什么值得大喜大贺的事。在世界经济的主要竞争领域,在显示经济实力和潜力的人均装备条件、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大面积普及等方面,中国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在此后的20年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8倍,平均每年增长11%,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根据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工业发达国家排列的名次,人们发现,目本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居第二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居第四位;从1971年到1980年,尽管众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增加了200%,其经济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居第一位。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在1992年世界竞争力的比较总结报告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与日  相似文献   

20.
刘洋 《环球财经》2014,(11):22-23
36年前,也是一个马年.中国在这年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978年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GDP排名是世界第15位,但人均GDP排倒数第二,仅为印度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