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这个过度促销的时代,促销已经越来越成为日常的营销手段,然而,即使因促销过多而令人疲累,甚至令消费者厌烦,但面对巨大的节日市场,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因为促销虽不是万能的,没有促销却是万万不能的,别人促销你不促销就更加的不能。如今,从元旦到春节这个中国商家得天独厚的“黄金季”又来到了,又是一场营销大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2.
时下,“以人为本”的口号被叫得越来越响:商家叫,政府也叫;搞促销、树品牌的要叫;搞规划、搞城建的也要叫。对商家叫的“人”的所指,我心头是有底的,准是那些能为其带来丰厚利润的人。但对政府叫的“人”的所指,我就不太有底了。虽然,通常都把政府假定为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机构,但就规划或城建的实务来看,这个“假定”就不见得可信。 这里,我想拿在城市里越修越宽的马路来说事。对此类发展,有轿车的那批人当然开心舒畅,是政府提供此类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但他们肯定感受不到因此而给步行者带来的不便,以及横穿马路时的胆战心惊(有媒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不少商家绞尽脑汁,苦心营造五花八门的商品促销“卖点”,消费者一不留神就掉进“陷阱”。近日,记者通过对市内部分商场明查暗访,找出商家们精心“调制”的几种促销“诱饵”。一步到位现在的市民因为手头资金充足,节日购物总是出手大方,而深谙此道的商家在导购电视、电冰箱等大件商品时,往往大肆鼓吹其产品是“最新款式、最新潮流,功能齐全、无与伦比,虽然价格高一点,但买东西就得一步到位”。其实,据记者了解,这类产品升级换代非常快,每年都要推出许多新品。有奖销售为了竞争,节日期间大搞“有奖销售”活动是商家惯用的手段,而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渠道促销的弊病简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渠道促销--作为例行公事 渠道促销是一种流行病,在商家的促销费用开支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不少生产厂家进行渠道促销只是跟风而进,在进行促销活动之前,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搞这次促销?有没有这个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几年,在“618”“双11”等大促节点,促销战线越拉越长,“618”大促也要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让消费者在首轮促销中就放心“剁手”,平台与商家也是给出各种保障。今年的“618”预热期,商家打出“‘618’同价”“价保‘618’”的标语和承诺。“618”开场后,商家又打出“同价‘618’当天”,更是承诺价保30天,让消费者不用担心当前与促销高峰期会有差价。  相似文献   

6.
笔者的一位女同事环保意识特强,前几日她去一家大卖场购买无磷洗衣粉,结果发现无磷洗衣粉不光品种单调,而且偏居货架一不起眼的角落,乏人问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磷洗衣粉却不光“家庭兴旺”,商家还搭台大搞买一赠一的商业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7.
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如赠送礼品、赠券、免费服务、打折、买一送一……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其中,赠送产品就是商家常见的促销手段之一。这种促销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得到赠品的细心消费者却发现,个别商家有条件“赠送”的商品却与正品存在着不同……针对以“赠品”不是“非卖品”为由,对赠品质量不负责的做法,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的工作人员表示,“非卖品”和“卖品”只是商家自己的说法,不管什么称谓,都是商家传播产品的手段,只要产品一进入市场,就必须遵守国家《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而且这种所谓的“赠品”如果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正>有竞争,就会有促销。竞争越激烈,促销就越热闹。对于促销,消费者看个热闹,还得点儿实惠,除此之外,倒也不必多琢磨什么。但对于那些热衷于搞促销的厂家和商家,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可别一不留神,促销变成促死了。”在接受《东方企业文化》采访时,北京正蕴奇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杨健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时值新春,正是消费者开始集中消费的季节,此时的商家更是借着节日即将到来的商机大搞特搞促销活动。有关部门告诫广大消费者, 对某些商家的促销手法还真得细心合计。打折促销本是商家的老套路,但现在不少商家为了老中求新,又不损老本,便来个折扣再折扣。实际上,9折再9折等于81折,85折再9  相似文献   

10.
电视就怕不“理”它由于商家促销力度大,很多消费者会在促销期买回价格较为合适、却并不急用的家电。可是,不管你买回的电视急不急着用,回家后可不能让它就那么闲着。电视产品一般来讲不“怕”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商场、商店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恐怕非“特价”、“打折”莫属了。应季打折特别是换季商品价格打折,被商家视为一种促销和处理积压商品、回笼资金的最佳经营手段。“全面打折”、“惊喜特价”、“换季大减价”……红一块黄一块的打折广告极大地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神经。“惊爆特价!存货有限!”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但是且慢,还是请你问明白、考虑好之后再掏腰包,否则,在你买回打折商品的同时,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一同被商家折掉了。问清打折原因明明白白消费现在很多商家打着让利或促销的牌子,折价销售商品,若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以来,我多次在加拿大小住,亲身体验了加拿大的商家对顾客周到入微的服务。在超市或大商店里,顾客只要对自己买的商品满意,就可以在14天内退货,而商家是无条件的。有些商店还可以在30天内退货。第一次到加拿大时,我在一家超市里买了四节充电电池。回来拆开包装一看,却找不到“充电电池”的标记。一位当地朋友告诉我说:“你弄错了,这不是充电电池,赶快退掉吧。”我说:“电池是消耗品,何况我已经打开了外包装。”他说:“没有问题,这货完全可以退掉,商家一般不会问你退货原因的。如果万一要问你,你只需说我不喜欢就行了。”第二天,我与…  相似文献   

13.
春节将至,南宁市的各大商场又迎来新一轮的打折狂潮。“买200返200”、“买300送150”、“全场1折起”等各种促销名目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商家的各种打折,你是捡到了“馅饼”还是掉进了“陷阱”?  相似文献   

14.
“健康”二字,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产食品的商家们也都铆足了劲,在“健康”二字上下了大工夫。可你知道吗?很多“健康”食品未必真健康。下面就没告诉你广告宣传语中的陷阱,教你当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市民李女士到一家商场购物,她听人说某品牌奶粉这段时间在搞促销并有礼品赠送。但当时,她前面的一位同样买了这种奶粉的男士付款后就匆匆离去。李女士便问营业小姐:“不是听说有礼物送吗?”营业小姐便掏出一支圆珠笔给李女士。李女士看了看说:“还有别的送吗?”营业小姐忙说:“那把这个送你吧。”说着从纸盒中拿出一只精美的玻璃杯递过来。一位业主透露说,一般作为代理各类品牌产品的商家,对于每种产品的赠品情况并不清楚,只有组织货源的人员特别是营业人员才清楚。大部分促销活动都是在节假日里推出,但是公示过后一段很长的时间,消费者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丁敏 《河北企业》2016,(4):83-84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家为了保证业绩的增长,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经常会搞促销活动,尤其到了节假日,各商家竞相促销,想以此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年来,由于节假日促销缺乏创意,促销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目前国内节假日促销存在促销主题没有特色、促销手段千篇一律、忽视消费者心理、促销产品缺乏保障等问题,并提出了促销应与节假日文化相结合,精心设计促销主题,关注消费者需求,对促销产品作出售后保障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又到国庆节了,长假黄金周的到来,必将刺激新一轮假日消费热潮。商家当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打促销牌,使出种种招数吸引消费者。假日的氛围和商家的促销,常令消费者眼热心跳,慷慨解囊。值得提醒的是,消费者在节日购物时定要“冷”眼看商界,三思而后行,谨防众多商家导演的促销假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是美国两位从事市场营销学的副教授,主要论述:在商家采用不同促销方式下消费者对商家的喜好与选择。这些不同的促销方式虽然单位成本或总成本相等,但营销效果不同。文章给出了三种促销模式:第一种,直接的“价格促销”(“半价优惠”);第二种,“赠品促销”(“买一送一”);第三种为“混合促销”(“买二件商品才享受半价优惠”)。讨论中给定的购买方案是超级市场里四种典型的商品,并经过分析得出两种基于商品种类的且影响商品销售状况的调节因素:产品的存储特性和价格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的促销方式,对消费者的交易优化与消费者对商家的喜好与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它们单位成本相等而且后两种方式的总成本也相等。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商家必须提高对数据库的分析与评估能力,以确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合适的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五金界的“沃尔玛”“零距离制造”、“虚拟化经营”、“高端采购平台”、“优势互补、资源互换、合作多赢”这些让人一愣一愣的时髦词汇,竟然从眼前穿着朴素、面呈憨相的中年人嘴中一个一个冒出来。“我做的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个‘四不像’。”朱定一晃着脑袋,往沙发靠了靠,“你说我不是厂家吧,对我下游的销售商和消费者来说,我为他们供货,并实实在在地控制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你说我是厂家吧,但我不参与生产,也不参与管理;同样你说我不是商家吧,对我上游的生产厂家来说,我拿他们的东西去卖,我就是商家。”朱定一做梦也想不到,初中毕业的他…  相似文献   

20.
“双十一”从一个简单的“光棍节”渐渐演变成被企业“刷数据,创业绩”的好日子,其宣传力度越来越大,促销时间也越来越早。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通过炒作并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大家都在抢,不买白不买”。商家提前起哄,市场提前煽风,消费者提前掏腰包,企业提前去库存,所谓“双赢”由此提前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