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运输条例》对改革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转变工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视现阶段运管工作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运政执法还存在一些不符合《道路运输条例》要求的问题和不足,简要概括为“三个不适应”,即现有运政管理理念、执法手段与运输行业管理新形势要求不适应,运政执法队伍素质与行政法规赋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不适应,运政执法队伍的编制、装备水平与担负的繁重执法任务不适应。“三个不适应”是当前提高运政执法工作质量的瓶颈和软肋,也是我们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的突破口,必须着力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2.
道路运输的发展其实就是适时实施不同发展战略的结晶。从最初的“有路大家行车”,到“三主一支持”的助推,再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都大大推动了行业进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到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呼唤和要求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这是道路运输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天津市连续开展三个“上水平”活动,从“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到“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到“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再到今年的“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天津市道路运输行业在这些系统而连贯的。上水平”活动当中,注重协调发展,注重惠及民生,注重管理创新,注重班子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天津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道路运输发展隐忧越来越明显,“量的繁荣”中隐藏着“质的危机”。“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与我们没有突出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有关”。 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何在?机动灵活,通达度高,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就是道路运输的特有优势,特别是在其他运输方式无法通达的区域,道路运输是唯一的选择。随着公路建设、车辆制造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走到了幸福的“黄金年”。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优势不断增强和扩展,特别是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服务多样化为道路运输发展新添双翼。在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的今天,服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优势将成为道路运输开拓市场的新动力和新契机,这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比拟的。 优势是动态的,意味着它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意味着它是各种运输方式前进中的比较。因此,发挥优势既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又需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后者。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科学,会成为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阻力和障碍,这一点目前已经表现得很明显。站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是必然选择,才能使优势变为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制订的道路运输业“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付诸实施以来,全行业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道路运输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以市场为导向,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卓有成效,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得到全面缓解,运输生产力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道路运输站场设施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极大改善了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状况,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发展水平看,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功能还不完善,尤其是站场竣工验收管理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道路运输发展需求,站场竣工验收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新时期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 当前,甘肃省道路运输发展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旺盛的道路运输需求。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工业强省”战略的不动摇,将给甘肃带来更加旺盛的运输需求,道路运输必将大有作为。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给道路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运价是供需调节的杠杆。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运输普遍服务的基本特性,政府部门规定了道路运输的指导价,旨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基本需求。这一政策有效保护了道路运输各方的基本权益,促进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近些年来,运价持续低迷,明显背离运输价值,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彷徨。 除了运价低迷,道路运输还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道路运输市场内部恶性竞争,黑车蚕食市场,这是内忧;铁路火车提速,民航机票打折,以及城市公交向城乡延伸,这是外患。面对竞争,经营者愈发感到生存发展的压力,道路运输行业的危机感高涨。道路运输行业真的没有发展空间了吗?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首先要客观评价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市场规律,总结发展经验,在发展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前不久,国务院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今后一段时期将有一系列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将给道路运输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一是发挥路网优势,提高“门到门”服务能力,车头向下,服务城乡。二是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提高运输信息整合能力,提供差异化服务,在与其他运输方式合作中寻求共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运输》2006,(7):41-41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我是广西宜州市运管局的一名员工,请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中,第十二条第二款“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2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的规定,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从甲地到丁地,必须跨过乙、丙两地以上行政区域的客运经营,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反之,跨一个县级或含2个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的客运经营可向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  相似文献   

10.
因“费改税”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道路运输管理行业,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索今后道路运输市场建设、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文明服务等运政职能转变与走向问题,以适应当前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浅谈新时期运政执法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前福建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在总体上尚存在“三个滞后”、“二个不平衡”、“一个矛盾”的问题。“三个滞后”,一是法律法规滞后,影响并削弱了行业管理的力度;二是道路运政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全省统一的运政信息网络;三是实现道路运输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对滞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市场”去做,包括运管政策制定也应如此。道路运输市场既要放开搞活,又要调节控制,如何把握?体现到道路运输产业政策中应如何制定?这是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而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道路运输产业的进入壁垒与有效竞争角度做进一步探讨。 一、道路运输产业的进入壁垒 所谓“进入”就是在道路运输产业出现新的经营业户。新业户欲“进入”,就不得不和已有运输业户  相似文献   

13.
“路、站、运”是发展道路运输的3个有机环节,加强公路和站场的建设,都是为了发展道路运输。但是,长期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都比较注重公路建设。对公路建设而占,不仅投资额度大,而且筹资方式灵活。与之相比,用于站场建设的资金却明显不足。目前,全国道路运输站场的现状是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功能不全和管理落后,站场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发展道路运输的新“瓶颈”。究其原因,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投融资方面的制约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运输》2007,(10):9-12
武汉会议以后,道路运输业持续繁荣,主要经济指标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遥遥领先。同时,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转型期,其他运输方式飞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行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不轻松,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07年9月6日全国道路工作会议在兰州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的历史和现状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nternational Road Transport Union,简称“IRU”)成立于1948年,至今已有60余年,是目前国际道路运输行业最重要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在莫斯科和布鲁塞尔分别设有办事机构。IRU目前拥有167家会员,分布在67个国家。该组织会员分正式会员和准会员。正式会员主要是各国代表专业客、货道路运输和自货自运活动的道路运输协会,准会员则为与道路运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工作中,有的申请人提供拟投入运输车辆的机动车行驶证“使用性质”登记栏为“非营运”.如何处理是千差万别,有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认为《道路运输条倒》及其配套规章.明确规定了申请入拟投A运输车辆的法定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斑当依法配发道路运输证;有的遵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申请入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前,将申请人变更机动车行驶证“使用性质”作为前置条件;也有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范此类阎题,明确要求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申请入在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后,到公安机关变更拟投入运输车辆“使用性质”,符合规定盾配发道路运输证,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进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前置条件的有关事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能提醒告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运输条例》对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车辆营运证”,如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第六十三条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将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道路运输证”。对这两个明显不同的名词,我不能认定是同一概念,所以我们在制作有关查处违法行为的笔录时,因怕引起行政诉讼,不知在笔录上应记录“车辆营运证”还是“道路运输证”。请求及时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的“十一”开始,国家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假日经济的蓬勃兴起和发展,给道路运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旅客的频繁流动使得春运和黄金周成为考验各地道路旅客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成为检验一个地区旅客运输发展水平的风向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道路运输要做“少死人的事业”。道路运输企业作为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理应是这个事业的主要担当者。因此,如何构筑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事故屏障,努力做“少死人的事业”,是摆在每个道路运输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道路运输也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基本上还是一种粗放式和低层次的发展,尤其是货运业发展较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影响道路运输在新一轮竞争中至关重要的瓶颈,交通运输系统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打好“四张牌”,做大做强道路运输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