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贵全 《价值工程》2011,30(30):102-103
国内金融发展可以放大外资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本积累和形成中的作用,而且也影响了外资对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金融发展也包括金融开放,金融开放对于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竞争效率的提高,同时金融开放也意味者从外部引进了金融资源,提高了融资水平。总之,金融发展可以加强外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中的作用。利用中国1985-2009年有关年度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分析表明外资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具有很大影响,金融发展也显著影响了外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扶贫是提升贫困者福利水平和实现可持续脱贫的一项重要方式,互联网金融减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贫困者的减贫福利包括增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直接促进减贫的物质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且比传统金融更有优势;同时,互联网金融基于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又能够间接实现减贫的福利增益。根据实证结论,为实现减贫长效性,从互联网金融建设、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FDI在一定水平下,对东道国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外资数量的逐渐增加,其对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的促进效应逐渐下降,FDI进入初期的正影响最终转为负影响,研究还显示FDI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对本国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有正影响。金融发展通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外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潜在的溢出效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农户主要通过民间融资获得生产生活性资金需求。民间金融的发展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影响农户生产投资和农户非生产需求,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往往依赖于关系型信用来实现,关系型信用的非正规民间信贷成为农村社区具有"内部化"效益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关系型信用对民间金融的影响,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5—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研究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区域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比例要显著高于非成长期的企业;所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比例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相比,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成长期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大于非成长期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的情况更为显著,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之间的融资差距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中国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政府干预究竟是增进还是抑制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渠道影响实体经济,政府干预影响金融功能也从这两个渠道展开。从实证上分析,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以及两个渠道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与财政支出的交叉项对实体经济以及两个渠道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政府干预抑制了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崔荐  马卫国  许馨文 《企业经济》2007,(11):135-137
信用与货币同属古老的经济范畴。如今现代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信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产生了诸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等多种形式。这些信用形式相互交织,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从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出发,阐述了金融的起源、四种基本信用模式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及其多种信用形式与现代货币创造的关系,揭示我国金融的现状,并提出金融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实际财富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制度的完善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重点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畅通的传导机制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和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及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考察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工业资本积累的动态影响。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工业资本积累具有渐进性影响,在短期内对它的冲击较弱,但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强。而市场需求则相反,在短期内能快速推动资本积累,但此后影响迅速衰减。尽管近年来由于后者抵消作用,资本积累没有放缓,但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它的威胁将逐渐显现。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威胁并不主要来自于农民工工资上涨自身,而来自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后城镇劳动力工资强劲而持续的补涨。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ystems is very often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financial contracts which allow a mor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 higher level of capit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By exploiting the microeconomic theory of the optimal financial contrac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conomists have recently managed to shed new light on the well studied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of this literature which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credit market and 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between borrowers (typically firms) and lenders (typically workers or savers)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Differences in endowments and in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an give rise to very different financial contracts which affect, and in turn are affected, by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52-2009年全国数据,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财政投入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财政投入对城镇化的影响显著,而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长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效率、财政投入对城镇化都有显著影响,而且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3.
金融政策与资本配置效率——1992~2005年中国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一个综合的金融自由化指标以及上市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1992~2005年中国金融政策从金融压抑向金融自由化的转变,对以托宾Q作为衡量指标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自由化政策,对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有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了金融深化。然而,就整体而言,中国金融体系对资本配置效率的贡献仍极为有限;相对于银行部门,股票市场能更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未来的金融发展政策应考虑扩大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资本账户开放不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直接传导渠道,亦可通过“撬动”金融稳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那么,资本账户开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究竟如何?本文运用具备随机波动率特征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动态识别资本账户开放、系统性金融风险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特征,并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关键时点的选择,详细刻画资本账户开放的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传导渠道显示资本账户开放短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波动性的影响,但中长期传导效应并不明确;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传导渠道表明,资本账户开放短期稳健抑制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长,但中长期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影响出现抑制弱化,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积极作用不能通过金融渠道长期有效地传导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因此,中国应遵循自身发展实际,渐进、审慎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疏通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dynamic effects of uncertainty on firm‐level capital accumulation. A novelty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firm‐level uncertainty indicator is motivated and derived from a theoretical model, the neoclassical investment model with time to build. This model also serves as the base for the empirical work, where an error‐correction approach is employed. I find a negativ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both in the short run and the long run. This outcome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model alone. Instea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at work stems from irreversibility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解释部分就业、消费和资本存量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则能够解释大部分通货膨胀、就业波动,以及部分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总体上,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将财政政策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鉴于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文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等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对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提升金融中心人力资本竞争力的途径。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满足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Systems》2023,47(1):101048
Country’s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not only depends on internal knowledge stock and human capital, but also external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by using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method and panel data from 110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of 1985–2015.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exerts a significant enhancing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is effect becomes stronger for countries with better institution quality. A one unit chang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can bring about a 0.6 % increase in patent applications. The comprehensive evidence show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not trade integration, is the main channel through which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promotes national innovation. Subsample analysis shows tha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only promot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No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Our findings off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openness on technology prog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