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股票发行定价不合理、存在泡沫,是由我国发行定价机制的演变历程和询价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本文通过建立IPO股票估值模型对首发股票估值及发行定价泡沫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IPO股票存在发行定价偏离基础价值的情况,发行定价泡沫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完善询价机制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新股业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权证作为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赋予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有权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一种契约,按发行人,分为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股本权证通常由上市公司发行,其行权会增加股份公司的股本;备兑权证是由标的资产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发行,认兑的股票是已经上市流通的股票,行权不会造成总股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万明 《电子财会》2006,(11):20-22
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定价,即新股发行定价,是指获准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与其主承销商共同确定的股票价格,按此价格把股票公开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因为成功的IPO定价能够以投资者所能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并取得融资,而定价偏低或偏高将影响公司融资或者导致发行失败。IPO定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IPO定价的方式、方法,又与发行制度、政策环境等有关;既受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证券市场波动、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IPO定价方法的选用是IPO定价的一个关键。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主要采用的IPO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和期权定价法,自从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普遍采用的定价方法是可比公司法中的市盈率定价法,而西方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的IPO定价方法是现金流量贴现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盈率定价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期待着一种新的,更合适的IPO定价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IPO定价涉及的发行主体主要包括发行人(上市公司)、承销商(投资银行和保荐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政府。在定价过程中,各主体在IPO基础价格之上,根据自身获知的信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相互博弈,最终达成某种协议,确定IPO的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6.
保荐人违规及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现象引发业界对保荐人声誉的关注和研究。保荐人的存在能否缓解投资者和发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投资者持有IPO质量较高的股票?声誉较高的保荐人所推荐的上市公司IPO表现是否会更加优异?本文以2004-2012年间1 0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IPO折价为IPO表现的衡量指标,验证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保荐人经验值越高,所保荐公司IPO折价越低;如果保荐人或所在机构有被证监会处罚过的经历,所保荐公司IPO折价也会越低;但保荐人的其他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及从业背景,对所保荐公司IPO折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股票上市过程中,IPO定价可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自创业板市场成立起,新股IPO定价发行问题对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均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文章选取创业板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深圳市佳创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IPO定价过程,旨在为促进IPO合理定价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控制了外地小券商的影响,采用其他指标反映IPO定价水平,研究结论不受影响。研究证实,承销商的地域垄断性是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健全新股发行机制,降低发行抑价率,中国政府多次进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适时推出创业板,其IPO抑价程度和原因等问题亟待探究.文章针对创业板实际情况,以2009年6月IPO重启后至2010年10月所发行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为样本,通过梳理IPO定价的制度变迁、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发现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询价制有效降低了新股抑价率,基于投资者情绪的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年历程:演进与发展——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发行制度实际就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我国于93年制定颁布了关于公开发行股票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之后根据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不断调整的完善,具体表现在发行监管,发行方式、发行定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备兑权证是认股权证中的一种,它有别于股本权证,具体来说,备兑权证是指由标的资产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发行的一种权利证书,约定购买者在一定期限后,可以按某一价格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备兑权证在到期执行时,发行人可以向权证投资者交付股票,]或按股票与权证的差价向投资者支付现金。  相似文献   

12.
一、国际市场通行的新股发行方式 信息不对称使得股票的发行价格下降,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市场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誉机制上,市场引入了中介机构和监管者;而在具体定价操作上,市场也探索出一些合理的定价方式,使得一级市场的发行人、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流顺畅,并让发行人、投资者和承销商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决策,自担风险.  相似文献   

13.
颜阳 《财务与会计》2007,(12):54-54
备兑权证是由标的资产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为信誉好的券商、投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发行的权证,其标的资产可以为个股、一篮子股票、指数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备兑权证所赋予的权利可以是购买的权利(认购权证)或出售的权利(认沽权证)。行权时可以股票、实物或现金差价交割,如果是股票交割,当持有人行使购买股票的权利时,备兑权证发行人需要从市面上购买股票(或将自己原持有的股票)卖给权证持有人;当持有人行使卖出股票权利时,发行人必须按行使价格买下股票。一般来说,发行备兑认股权证并非为了集资,而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4.
词条     
《财务与会计》2006,(11):64-64
“绿鞋”制度又称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它是指为了稳定大型公司股票在上市后一段时间的价格,对于一定发行规模以上的公司,允许发行人授权主承销商超额配售一定比例股票(一般不超过发行总量的15%),在股票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当股票价格跌至发行价或以下时,主承销商以超额配售所得的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发行人股票以支持股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法》第19条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原因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事实上,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原因,既有可能是正常的市场风险,也可能是违规者的侵权、欺诈行为.在前一种情况下,自然适用《证券法》的"投资者自行负责"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证券市场中,价格是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信号,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发行定价遵循的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定价方式,即由监管机构确定发行市盈市,由于政府确定的发行市盈率仅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没有充分反映股票所具有的风险因素。按照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即使是预期相同的两只股票,由于风险不同,其定价也会不同,这种近似固定市盈率的定价方式,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每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造成价格信号失真,错误引导资金流向,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在资源方面的效率;同时也是造成我国股市一、二市场价差过大的根源,阴着新的发行制度即将实行,我国股票发行将以市场化定价为主,而新股发行的定价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定价方法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IPO抑价,是指新股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定价较低,在股票首日上市交易时价格较高,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的一种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IPO抑价现象,但各个市场的抑价幅度有所区别。实证研究表明: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抑价率通常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20%,在新兴市场上抑价率相对高出许多,通常达到30%~80%,而中国的新股抑价程度更是异常地高。  相似文献   

18.
冯琳 《经济界》2022,(1):7-15
本文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IPO定价效率进行了测评,模型把定价分为前沿部分(效率部分)和非效率部分,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模型的效率部分均与新股发行价格显著相关,说明企业的内在价值因素是正向影响IPO价格的重要因素;第二,影响IPO非效率部分的因素主要有:询价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行为、新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