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瑞满  周甜甜 《价值工程》2013,32(5):163-165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更是党和政府长期不懈努力的最终愿景。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不断启迪构建和谐会计理论的理想。基于此,本文剖析了构建和谐会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论的和谐会计理论,并分别就会计法治、会计竞争体系、会计职业组织、社会责任会计的问题进行论述和改造,最终实现和谐会计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存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氛围祥和的社会,是胡锦涛主席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但法治社会并不等于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重要前提,而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理念的最终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叶帆 《上海企业》2005,(8):30-32
一、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要想让和谐社会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找出政策实施的要点。以循环经济为支点,从物质基础上搭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台,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1、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应当是富裕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提高构建能力,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其核心是必须以经济  相似文献   

5.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构建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古今中外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本文尝试把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金玉 《价值工程》2008,27(1):52-53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当代中国提出了"和谐社会"思想,其实质是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想。这一社会发展理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和谐社会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然环节;其次,和谐社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最后,和谐社会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解放和幸福的理想生存状态,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为之奋斗而勾画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新世纪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科学地界定.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对社会和谐进行辩证的思考,才能真正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将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笔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一种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形态只有在社会公平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乔鹏云  薛正强 《活力》2007,(4):42-4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在今天,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西方,和谐思想被运用到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列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但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本质要求、重要环节所决定的。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习伟  习静 《价值工程》2011,30(20):293-294
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终极理想。翻开中外历史典籍,智者关于社会和谐的描述比比皆是。但是,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今,人类社会在经历过漫长的人治、德治历史过程后,最终选择依靠法治力量来构建社会和谐,这已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共识。建设公正平等的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人们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已努力了几千年.中国古代就已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故,本乱则国危."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们正努力不懈追求的目标.早在1803年,法国空想家傅立叶就在其《全世界的和谐》 一书中预言,新的和谐社会将取代不合理不公正的现有社会形态.此时和谐社会仅仅是构想,真正把和谐社会构想建立在现实上的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他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共产党宣言以及他与恩格斯合著等著作中,数次提到社会和谐问题,很多西方学者在设计理想社会模式时都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想是历史的必然.我国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首次从社会主体的角度谈及和谐问题,是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紧接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十七大中也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构建和谐社会再次被提上议程,不仅回顾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总结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丰富了和谐社会的内涵,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展望.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前行的方向.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与法治,舆论监督是实现社会民主与法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舆论监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党和政府逐渐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现代化信息传播迅速发展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舆论监督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监督效果,我国学术界对于舆论监督的研究也愈来愈热.在这样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选择了舆论监督作为研究对象,对舆论监督的基本理论、 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实践来看,舆论监督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探究它的规律,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精娜  徐辰强 《价值工程》2011,30(21):294-294
餐饮礼仪内涵丰富,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餐饮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传播餐饮礼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特征 从社会学意义上理解和谐,是指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它包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蓝图,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状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想,也是我们海事全体人员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产权制度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力军 《经济界》2005,(3):72-75
当前中共中央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认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应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所谓城乡协调就是指要改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建立起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