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闫馨月 《魅力中国》2014,(27):80-8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过去研究《论语》,主要侧重于探索孔子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思想,事实上《论语》作为语录体著作,包含着孔子丰富的讲话艺术。研究孔子的讲话艺术对今天的各级党政干部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诤言。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论语》是一部思想广博、含有深邃人生哲理的著作。日本人通过吸收灿烂的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4.
《发展》2008,(12):158-158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先秦时代的大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体现孔子思想的主要文本.在《论语》的诸多思想中,为学之道的思想极为突出,如学习的作用、目的、内容、精神、途径等,其优秀思想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往关于孔子和其弟子的书籍往往把重点放在孔子身上,而且往往是把孔子誉为至圣先师,过分美化了孔子的形象,让读者有种高山仰止而不能望其项背的感觉。一部《论语》,深厚多义,孔子和七十弟子切磋琢磨,嬉笑怒骂,言语之间的智  相似文献   

7.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1,(10):20-21
孔子长什么样?对后人而言,只能依据史料、传说加以想象。《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由此可见,孔子是个个子很高的人。而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温《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文章参照《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段,将其运用到现实班主任工作中,并结合班级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学习和思考,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王阳明对经典的诠释伴随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阳明学的核心还是儒家的孔孟圣贤之道。孔子自道"述而不作",注重对前代思想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晚年又做了大量文献整理工作,给后学留下宝贵的儒学经典。对经典文献的诠释,基本上伴随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是很难绕过去的。尽管《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弟子亲炙于师日久,其书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孔门之学。王阳明弟子集成的《传习录》,以及阳明往来书信等,其中包括不少王阳明对《论语》的诠释文字。从对《论语》的诠释中可以理清王阳明心中的孔门之学,这事关阳明对前代的继承,以及心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彭辉 《中国西部》2009,(2):103-103
一部《论语》里,孔老夫子对仁做了诸多的界定和解释,但他老人家也不得不承认,三干弟子中只有颜渊可以做到“三月不违仁”,提起其他弟子的表现,孔子似乎很不屑,可见要做到“仁”在他老人家自己也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万爽 《理论观察》2010,(6):53-54
《论语》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从中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以及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研究《论语》中孔子的隐逸思想,对于当前的政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学习《论语》,首先是通过解读《论语》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学习做人;其次是在读《论语》中感悟孝道,领略孔子的孝道思想;当代大学生们应怀着一颗敬畏至诚的心去读《论语》,要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并将孔子的精神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温情     
孔子是出了名的严师。《论语》记载,弟子宰我惰于学习,大白天睡懒觉。孔子知道后极度失望,忿忿地说:"真是一块不能雕刻的烂木头啊!"弟子子路曾经试探着提出:"日复一日地连续学习太疲劳了,自己打算暂停一段时间,歇息歇息。"孔子面带愠色地回了句:"等你进了坟墓,会有大把的时间歇息的。"弟子冉求在鲁国的当权者季康子手下任职,他想方设法为后者聚敛财富。孔子闻讯,怒火中烧,不仅拒绝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弟子,而且鼓  相似文献   

14.
何华志 《魅力中国》2009,(10):64-64
古人云:“说话要讲究辞令,写文章要讲究文采。”这一观点由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可以得到证实。但凡读过《论语》的入都知道,它不仅仅是儒家思想学问之集大成者,其语言也非常精炼、优美,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堪称古文学典范。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言以文远。”其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它所反映出来是两干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上述这段话经常被影视剧中的官员引用,俨然成了官员的自我修养之语或是评价官员的标准。但是后人对于这段话的诠释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霜 《魅力中国》2013,(23):281-281,230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文简单介绍了《论语》的主要英译本的特点及其在西方的接受和影响,指出了《论语》的各种英译本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作为一部古代典籍,《论语》不仅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可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相提并论;同时,《论语》也因其杰出的政治智慧而成为经邦济世的重要思想渊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实践的影响可见一斑。“郡县治,天下安”。自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起,县级建制一直延  相似文献   

18.
王小康 《魅力中国》2010,(22):169-169
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干,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论语》文本“雍也”篇章出发,论述“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文章引用历史上的儒家名人对“中庸”的解读,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以一贯之的大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其充分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处理社会生活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承恶之华     
日前媒体报道,于丹与孔子第75代孙孔健因相关著作权问题引起争议。一时,相关新闻成为文化界的热点。 事情起因于于丹通过律师,向国内各大书城发律师函,令书店对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健的四本书《论语力》、《新论语》、《左手孔子,右手庄子》、以及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丹的天空》下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