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津津 《中国经贸》2009,(8):150-15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通过科学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监测评价全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宁波市和谐社会发展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从和谐社会监测指数与和谐社会群众感知指数等主客观两个方面,对2008年宁波市和谐社会发展水平及其进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2008年宁波市和谐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和谐宁波”建设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蔡琼 《魅力中国》2010,(6):240-240,2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内的腐败行为会动摇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地位,给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带来严重危害。反对腐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楠 《魅力中国》2013,(16):343-343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为了稿好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建设,达到群众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进步双赢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中建设群众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从当今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讨论了在和谐社会中建设群众文化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津 《魅力中国》2009,(6):120-121
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新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大局,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在鄂西北部分农村地区所作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以及农村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的理解,对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利益公平分配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和谐社会是非零和博弈的社会,是对阶级斗争加以否定和超越的社会。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是“理想社会”的现代形式。本文试图从和谐社会的诸多理论推演中发掘出更多的内涵,将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呈现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细致的工作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的法律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要素,而且要批判地吸收近代西方先进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对法律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从法律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简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达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研究、规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都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后,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了全国上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那么,作为国家公证机关,应该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认真学习这部巨著,可以使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以江西发展乡村旅游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江西的推动作用,针对江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为实现和谐江西,找出适合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中,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并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从受教育机会方面拓展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目标;要从保障机制方面落实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以实现和谐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裘伟廷 《宁波经济》2005,(10):27-29,33
在网络时代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回避网络以及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了“网络和谐社会”的概念和其构建意义,对网络和谐社会的主要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执政理念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一些思想家也试图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在两方,柏拉图所要建立的“理想国”,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增强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在中国思想史中还是在西方哲学、社会学发展中,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我们党为什么在现阶段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的认识,从而,增强全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谢剑桥 《发展》2009,(6):116-117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经济政治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面临着许多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在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加以及时和恰当地处理。  相似文献   

19.
邹瑄 《黑河学刊》2009,(2):10-12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并对加强图书馆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