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勇 《黑河学刊》2010,(9):54-55
本文从绘画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绘画传播方式的历史变化;绘画的数字媒介传播是绘画传播方式的进化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绘画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性。本文认为绘画作为最有广泛群众性的一门艺术,新媒体艺术则是最有效的大众传播手段,它们的相结合将会产生最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传播的艺术新品种。各种题材、体裁、风格和样式的绘画媒介作品,将为绘画艺术的传播、保存和发展带来令人可喜的广阔前途。同时绘画自身的生命力并没有减弱,反而与其自身历史纵向比较而言,出现了熹跫族扩大、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石凤丽 《魅力中国》2010,(25):262-262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具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对绘画水平的提高起着较强的辅助作用。教具设计巧妙,用的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教具,提高绘画活动的有效性,增强幼儿绘画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迫切了解的  相似文献   

3.
邹宇 《魅力中国》2012,(32):16-16
宋代绘画亦被称“百代标程”。在宋代,山水、人物、花鸟的分科全部完成,中国画诸多艺术主张均滥觞于宋。宋代绘画在确定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的独特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但是绘画,就画学教育也是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徐黎 《魅力中国》2014,(9):98-98
如今,随着学习绘画儿童数量的增多,儿童绘画的艺术价值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思。程序化的教条已经让儿童绘画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儿童绘画教育需要的不是“教艺术”,而是需要美术教师启发并肯定儿童清晰的自我意识,从而让儿童艺术自由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今儿童绘画教育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儿童绘画教育的关键在于艺术价值的培养,并非对客观事物再现的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燕飞 《魅力中国》2013,(25):57-57
《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专论山水画创作的著作,作者石涛是清初有名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画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革新精神,挑战了清初被称为“正统”的“四王”程式化的绘画主张。《画语录》中,作者肯定了“我”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即作画者的内心,强调发挥作为绘画主体的画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本文主要就这一观点做一系列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辉  马丽 《魅力中国》2011,(21):78-78
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绘画体现出的空间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和和哲学的外部表现,体现着中国的感性思维方式,以散点透视等方法表现出来。西方绘画体现着西方理性的思维观和理性哲学系统,放映在美学上是严谨的透视法则、写实的遗型等等。本文以探讨东西方绘画空间意识入手,探索和解释东西方绘画在空间表现上的异同,并阐释东西方绘画的造型特点。  相似文献   

7.
想象在绘画创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因为绘画发展需要“纯真的想象”,失去了这双可以让创作主体自由飞翔的翅膀。绘画面对的将是主体创作生命的枯竭。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要创作出“有分量”的作品,就必须重视想象的力量,充分地发挥想象在艺术的创作中揭开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欲望的作用,充分展示出绘画的种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刘彦月 《魅力中国》2014,(22):208-209
读画在学习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绘画是眼、脑,手相结合的活动,读画是其中眼和脑互相作用的部分。多看多比较才能提高鉴赏能力,审美欣赏水平。更好的促进绘画实践。“眼高才能手高”,盲目缺乏理解,认识的练习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在实际绘画学习中,必须重视读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昊雨 《魅力中国》2014,(23):115-115
周奇辉是中国现代画家和文艺理论家,在绘画生涯中不断尝试着多种艺术风格,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刘宝 《魅力中国》2011,(5):287-287
近百年来,关于中西绘画的差异问题的讨论,十分流行。但起止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始终是众说不一。再者由于中西绘画的比较范围较大,艺术门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艺术创作的物质载体决定的,中西绘画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材料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本文选择了从物质材料的角度,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色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海尔格系列作是集安德鲁·怀斯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造诣之大成的代表作,为我们学习美国现代水彩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本文从海尔格系列作入手,探讨了安德鲁·怀斯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菲菲 《魅力中国》2014,(8):100-100
中国绘画题材的选择在根本上是心理取向,而题材本身是民族的、社会的关注点。我们将绘画题材作为观念、热点来看待时,绘画题材所表达的意义便不只是艺术了。中国绘画艺术,实可谓“象征主义”,题材多隐指某种社会观念。中国绘画题材的稳定是令人惊讶的。不论古今题材如何变迁,任何一门一类,都可以说是一种符号,换言之,中国画的题材就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是十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魏海忠 《发展》2011,(10):146-146
人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构成了世界艺术的两大板块,体现出了广泛、全面、深刻的人类精神面貌。这些相似与差异之处的研究对我们今后开拓美术创新的研究发展之路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广荣 《魅力中国》2014,(21):91-91
绘画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绘画语言不同的运用,就会创作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绘画能够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艺术的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8,(10):I0003-I0004
“尽精微,致广大”是徐悲鸿先生的经典画语,历史上有许多绘画大师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尺幅之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小幅美术精品。中西绘画史上都有小幅画的黄金时期,十七世纪的荷兰小画派绘画,中国宋代的宫廷绘画等,都是小幅美术的典型范例。小幅画画幅小,虽然制约了视觉的张力,但作品率真富有灵性,有心物统一的大美境界,不乏大幅画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PainterX具有出色的笔痕处理功能和流畅的手绘效果,应用数字绘画手段完全能够绘制出以假乱真的油画效果、水彩效果来。然而与传统绘画相比,数字绘画在色彩应用方面却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色彩调控与模式转换等方面。必须熟练地掌握。  相似文献   

17.
卢金哲 《魅力中国》2010,(6):278-278,277
绘画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物体的形象方式,它不仅具有抽象美,也具有现代美。在现当代绘画中,艺术家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趣,以及对社会的看法。绘画语言也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最根本的物质载体。艺术创作过程也是艺术家利用艺术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意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侯青青  张充吕 《魅力中国》2014,(24):107-107
齐白石是近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拥有高超的绘画技术。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具有独创性的风格,并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他将民间的绘画艺术融入文人画中,表现出“俗”与“雅”的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本文首先对“俗”与“雅”的哲学渊源进行了阐释,其次对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体现进行了说明,最后叙述了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绘画创作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宋婷婷 《魅力中国》2010,(16):80-80
潘玉良从一个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一步步转变为一名融合中西文化的画家,她的经历跌宕起伏,传奇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艰辛,造成了她孤独忧愁的心境。苦难的人生与她独特的个性相结合,使她的绘画呈现耐人寻味的美感和忧郁魅力。本文分析了潘玉良绘画的美丽画面与哀愁情绪,阐述了一代女画家的精神面貌及其绘画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李萍 《科学决策》2008,(11):130-130
对绘画与设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设计师了。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创造性的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