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艳 《中国外资》2011,(4):12-13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台湾放开赴大陆探亲、经商政策,两岸关系逐步改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两岸经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但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一直没有真正的放开,两岸经贸处在不对称状态。直到2009年7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192项陆资可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至此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一事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向前迈进突破性的一步。本文讨论了大陆资金入台的历程以及对两岸经济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台湾放开赴大陆探亲、经商政策,两岸关系逐步改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两岸经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但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一直没有真正的放开,两岸经贸处在不对称状态.直到2009年7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192项陆资可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至此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一事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向前迈进突破性的一步.本文讨论了大陆资金入台的历程以及对两岸经济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岸"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平衡格局早已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两岸贸易总额占当年台湾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1%),台湾也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两岸在经贸往来上已经形成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1979-2000年台商投资中国大陆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持续紧张的政治对峙和台海地区激烈的军事对抗,从1949到1978年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9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的经贸往来才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长。根据统计,截止1997年,  相似文献   

5.
张平沼 《中国外资》2007,(10):23-24
<正>中国大陆自1979年从事改革开放以来,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奋强韧的生命力,令平沼体会到台湾与中国大陆若能结合彼此优势,共同合作,将可创造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即自许能为两岸经济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因此平沼自1989年设立"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其后于"立委"任内积极推动立法,于1990年开放台商大陆投资、贸易;在过去几年担任"国策顾问"期间,也深感两岸经贸交流对台湾经济发展之重要性。回顾平沼致力于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及台商权益之维护的这十余年来,虽然一  相似文献   

6.
《广东金融》2008,(2):58-60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密切,两岸征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之下,大陆征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比较台湾和大陆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进两岸征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两岸金融交往若干问题的探讨范起兴一、两岸金融交往的动因和背景(一)两岸经贸联系客观要求金融交往。在贸易方面,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1993年达144多亿美元,其中台湾产品到大陆达129亿美元,大陆产品到台湾只有14亿多美元,台湾方面获得1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大陆经济随之快速增长。1988年起两岸交流渐趋热络,两岸间经贸往来规模持续扩大,无论是贸易、投资以及人员交流互动等,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乃在探讨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后,对台湾地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台湾的总体经济、人口出生率、投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失业率做评论。  相似文献   

9.
陈莲 《国际金融》2014,(2):50-52
作为首批赴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大陆企业,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大型银行的香港分行分别发行“宝岛债”,2013年12月10日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同步挂牌交易,合计金额为67亿元人民币。发行“宝岛债”是两岸经贸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助于扩大岛内“宝岛债”市场规模,为台湾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也为大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其改善负债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两岸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被视为两岸金融合作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底,台湾最大的私营银行“中信金控”旗下“中国信托银行”在北京的办事处正式成立。至此,已经有7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随着两岸经贸交往规模与领域进一步拓展,2002年,祖国大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目前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5%以上。在工商界的强烈呼吁下,尤其是在两岸已先后加入WTO的形势下,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自从对外经济开放以来,包括台商在内的境外资本,不断投入我国大陆地区市场。晚近十余年来,虽说台湾地区政府对于台商赴大陆投资采取「戒急用忍」的保守管制态度,但终究无法抵挡全球赴大陆投资的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台商赴大陆投资,两岸经济贸易的纠纷层出不穷,但自从台湾方面提出「两国论」后,两岸官方协商平台即因长期因政治因素的困扰而告关闭,两岸关系长期陷入危机动荡、停滞不前的状态。欠缺正式协商管道窘境下,这些前进大陆投资的台商,非但欠缺政府计画性的辅导及奥援外,其处于陌生的政治、经济、法制、及社会制度下,处境犹如陌生环境下的孤儿。本文爰就现实两岸经贸环境下探讨台商在大陆所容易遭遇的问题及现行的争端解决管道,并侧重介绍两岸经贸争议仲裁制度之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五项共同愿景。其中一项是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 原定两岸经贸论坛于2005年12月下旬在台北举办。由于台湾当局不予批准,大陆代表团未能如期赴台,以至论坛未能在台北举办。2006年3月15日,中国国民党方面表示基于振兴台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缓和两岸关系,建议将两岸经贸论坛移至大陆举办,经双方商谈后决定,2006年4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办两岸经贸论坛,本刊特派记者参与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征信体系比较与合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密切,两岸征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之下,大陆征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比较台湾和大陆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进两岸征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行“宝岛债”是两岸经贸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助于为台湾地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也为大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两岸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被视为两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正>台湾,不再遥远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实施,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此进入崭新时代。大陆和台湾从此将不再遥远。对台湾而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在为台湾旅游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台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台湾经济藉此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16.
ECFA背景下推进粤台金融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益加强,两岸金融合作也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广东是大陆利用台湾地区直接投资最多的省份,但是在对台金融合作方而落后于其他地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将促进两岸经贸往来,推动双方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广东要把握机遇,加强产业合作,打造粤台金融合作试验区,吸引台资金融机构,争取试点金融业务,支持广东金融机构进入台湾市场,推进粤台金融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台湾经济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而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第一大FDI(直接投资地),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实现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是台湾经济避免在亚洲被边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以ECFA为契机推动两岸银行业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CFA给两岸银行业带来的机遇ECFA的签署,开启了两岸经贸投资合作的新纪元,也给两岸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两岸银行的跨境经营与合作注入了全新的动力。第一,两岸银行互设经营性机构的通道已打开,将加快扭转两岸大经贸、小金  相似文献   

19.
近日,台湾省商会理事长,海峡两岸商务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金鼎企业集团总裁张平沼先生应约赴大陆访问。作为最早到大陆投资开办实业并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知名人士,选择目前两岸政治关系特殊时期访问大陆,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两岸经贸关系将走向何方?大陆金融改革与台湾金融业有怎样关系?就这些方面问题本刊记者周程专访张平沼先生  相似文献   

20.
根在台湾,枝连两岸,花开大陆,果满世界——这是台商投资企业在大陆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陆各项便利台商投资的政策效果。作为台商投资重地的江苏省,外汇局近年来推出多项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并主动积极地征求台商的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