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以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提高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水平。[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在对比研究国内外耕地监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为一体的动态监测体系,并通过对广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当前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动态监测体系主要不足是监测点筛选缺乏系统性和动态性;渐变类型划分标准过粗;基础资料收集精准不够;缺乏对海水倒灌形成的盐渍化耕地渐变类型监测。(2)广西北部湾沿海区耕地质量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降低的趋势。山前冲积平原优质耕地逐渐被沿海区Ⅲ级耕地侵蚀的特点。[结论]建议细化监测区到乡镇,加入浅滩作为分区因素;选用长期和浮动两种监测点模式;实行"1·3"动态监测制度、耕地监测预算制度和部门数据共享制度,统一数据标准,构建数据资源库,提高耕地监测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耕地保护的监测对象、监测问题分类、基础数据和技术方法、监测成果应用等方面出发,探究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出强化耕地保护全流程动态监管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准样地是今后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外土地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的监测目标、监测内容和监测密度的控制方法,同时指出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为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实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耕地总量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提示深圳市立足高度城市化实际,落实国家最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要求,构建具有深圳市特色的耕地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对耕地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系统管控,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市耕地监管信息服务,节约了调查巡查经费,增强了政府行政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耕地质量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为发挥监测预警体系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耕地质量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系统分析法综述了耕地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对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三种耕地质量预警模型进行阐述。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具有实时、动态、全方位的监测与预警功能,对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周期、模型和理论实践探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借助应用大数据,以期为耕地质量精准化监测预警提供实时的数据及模型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8.
网点县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耕地的减少呈现再度回升的势头,对耕地增减情况和耕地锐减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保护耕地的对策与措施,并以此对全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做了推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德县四个镇十个村十年来耕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分析了耕地锐减现象及其原因,探讨了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 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 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 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 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 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省资源监测 的耕地动态监,分析1995年和“八五”时期耕地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揭制地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必须树立新的耕地保护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全局出发,提高社会各界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工作,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等,将耕地保护工作真正的做好、ⅱ做实.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日常地籍变更结合的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耕地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耕地数量减少的原因,除建设占用外,还存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农村建设用地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原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实施的建设用地报批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耕地占补平衡"两个占补平衡"做法的调查分析,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的耕地自然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自然质量是耕地质量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及时地了解耕地自然质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本文基于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县域耕地自然质量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以自然质量等作为耕地自然质量变化的评价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寻甸县耕地自然质量总体变化为先波动降低后趋向平缓,其中,水田和旱地中小麦的自然质量分值均高于水稻和玉米的自然质量分值;水田自然质量等总体变化呈先波动后趋向平缓;旱地自然质量等总体变化降低.本研究可为耕地质量等级更新和耕地质量变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耕地资源调查方法存在投资大、历时长等问题,不利于耕地现势性数据的快速获取,基于3S集成的耕地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了耕地动态监测应用管理系统框架,研究了系统结构、数据库和算法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遥感影像解译、耕地变化信息获取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耕地变化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和对变化信息智能化的决策判断提供了系统框架支撑。以济源市2009~2012年耕地变化情况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GIS处理与系统分析法对研究区耕地在数量、质量、性质和位置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监测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智能化应用,为政府决策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耕地监管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推进了国土资源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6月29日说,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通过遥感卫星拍摄和地面实地调查,实现对耕地占用、补偿和违法用地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鹿心社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说,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金土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提出实施这一工程,要求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据介绍,卫星遥感监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地面每1平方米的土地是耕地、荒山、森林还是建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耕地质量管理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全面掌握和动态监测耕地质量状况,能够为继续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从当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现有专项工作成果和技术条件分析了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的可行性.进而从调查单元划分、指标体系确定、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等环节提出了耕地质量调查技术途径.通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并应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信息化和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