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植物生物分子学研讨会"于1998年10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岸生物技术界学者殷切期待的一次学术性聚会.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大地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共同承办.应邀出席大会的台湾科学家有台湾中研院副院长杨祥发教授、台湾中研院植物所所长萧介夫教授、台湾大学农化系主任宋贤一教授等18人.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孔宪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黄玉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辛世文教授等应邀与会.参加会议的祖国大陆学者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南宁、大连等地的重要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其计50余人.他们承担着国家重要的高新生物技术研究项目.这次研讨会是台湾、祖国大陆及香港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界高层学者的一次聚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台湾"文化主体性"逐步滋生,部分台湾民众将中国文化视为异质文化,两岸文化共同体有被解构的风险.本文提出,应以建构两岸文化共同体为根本向度,以牢固的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展开两岸文化交流,扩展深度广度,提升制度化程度,达到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里,台湾政经局势可以说出现了一场八级"大地震","震源"就是台湾正在举行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简称"经发会")两岸组的分组会议.消息报道说,在8月12日的最后一次分组会议上,两岸组通过了"共识内容"的建议初稿,明确建议大幅放宽两岸经贸限制,包括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开放两岸直接通商通邮、推动两岸直接通汇通航、开放大陆资金来台及大陆人民来台观光等,这份报告将提交"经发会"大会讨论.  相似文献   

4.
国内     
首批赴台旅游客大叹"时间太短"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终于实现。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共700多人,分别从广州、北京、南京、厦门、上海出发前往台湾。首发团的报价为12880元,行程为7到10天,全程入住五星级宾馆。"想玩的,想买的,想吃的,太多,时间却太少。"这是大陆赴台首发团游客身在宝岛台湾的真实感受。返回大陆前,许多游客说出心里话:"显然没玩够。有机会一定会再来!"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4日,南京禄口机场国际出发大厅举行“两岸周末包机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南京首航首发仪式”。上午8时05分,两岸周末包机航班MU5001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台湾。南京作为此次两岸包机新开辟的航点.吸引了众多目光。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会长陈云林、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协会驻会副会长李炳才等出席了在机场举行的首航首发的启动剪彩仪式。周末包机首航当天,各航点均举行了风格不一的首航仪式,两岸共11家航空公司的19班包机往返两岸。  相似文献   

6.
王敏 《亚太经济》2015,(1):140-144
当前,台湾参与中国大陆主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两岸经济合作构筑新平台、增添新活力,也将有助于解决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为两岸经济合作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相衔接提供可行途径。从历史地缘、经济等层面看,台湾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较强可行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台湾可通过借助"两岸经合会"平台、推动两岸"五通"、促进闽台社会经济率先整合、创新合作机制等路径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分析:经济全球化、WTO与两岸直接"三通" (一)经济全球化下两岸直接"三通"的经济分析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是两岸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且有进一步增强的必要,特别是对台湾经济而言,大陆市场是其全球化的现实利益所在.变革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方式,实行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进一步破除两岸市场壁垒,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两岸经济体进一步参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两岸直航已是大势所趋.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陆资到台湾购买不动产的规划将完成;今后还将适度放宽陆资投资台湾股市,研议"双向开放"两岸企业上市等……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于今年5月26日至31日访问大陆,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近日,国民党中央委员李茂荣先生接受了木刊专访,就此次吴伯雄访问人陆后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格局作山预测,并透露了一些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以及大陆商人赴台投资的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9.
<正>前不久,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3月18日起部分学生占据台湾"立法院",表达其不满台湾当局推动服贸协议过程中的"黑箱"行为。此举也危及两岸服贸协议的正常生效,未来若不能在台湾"立法院"逐条审议通过,将对两岸后续经济合作造成极大伤害。观察此次学生运动,特别是他们在facebook及其它论坛上的"推文",可以发现多数参与学生不具有经贸专业背景,对两岸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正>李克强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4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海南博鳌会见由吴敦义率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台湾媒体分析认为,此次"李吴会"将强化两岸高层互信,聚焦经济民生,定调未来4年两岸将持续经贸合作优先的愿景。台湾《经济日报》4月2日发表社论指出,吴敦义提出当前台湾产业界诉求的多项经济议题获得了李克强正面回应,此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台办、东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经济与科技产业比较研讨会”于5月30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经济、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著名企业的负责人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苏台两地经贸、科技合作,两岸科技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两岸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比较及互动发展等主题,就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背景下两岸IT产业发展、两岸IC产业的发展,两岸光电产业的发展、两岸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两岸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及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在一些跨国企业总部撤离台湾之时,在台湾当局推动"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及推动岛内外在台设立研发中心的优惠政策引导下,一些岛内外大企业为合理部署与布局两岸产业分工体系,自2002年以来,在台设立研发中心有升温趋势.这一趋势将对于下一波台湾经济转型及两岸产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5月台湾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两岸政策有了很大转变,实现了直接"三通",两岸在经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也逐步升温,这也影响到台湾有关部门对待两岸知识产权合作的态度与做法。新的转机台湾"智财局"通过民间机构,与大陆的知识产权主管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轮流举办"海峡知识产权论坛",并在会后就两岸专利、商标及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换意见。通过这样的交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应全球区域整合快速发展的趋势,2013年台湾提出了"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规划。这一规划被视作提升经济动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突破性的政策创举,对于台湾全球化产业升级及融入亚太经贸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择要综述了"第二届两岸区域合作论坛"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思路,希望能为加快自由经贸区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两岸合作新路径、推进两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部网站12月9日消息,台湾中华大学荣誉教授尹启铭、台湾产业主管部门吴明机先生等一行11月25日到访科技部。科技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马林英、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艳会见了来访客人,科技部港澳台办公室综合与计划处和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台港澳处相关人员陪同会见。马林英主任首先代表科技部对尹启铭教授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认为两岸产业技术合作对促进两岸的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双方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尹启铭教授高度评价了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与两岸经贸关系新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1日—22日在南京召开。围绕着主题,会议着重就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与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17.
两岸月览     
<正>"海峡两岸科技论坛"明年将在台湾举办元月17日,台湾"国科会主委"李罗权表示,两岸已经达成共识,"海峡两岸科技论坛"将作为两岸科技定期交流合作平台,明年论坛将在台湾举办。李罗权于当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科技论坛"会议,并且与科技部长万钢进行早餐会  相似文献   

18.
<正>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为指导单位,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两岸工作小组共同主办、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台湾科技产业联盟共同承办的"2013年第四届两岸产业技术论坛"于6月20日  相似文献   

19.
<正>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有台湾专家比喻这是继"三通"后的"第四通",象征两岸金融合作走入了实质性阶段,有关人士则认为,MOU只是入场券,台湾需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才能获得好位子。银行业将互设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中国的统一大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两岸的统一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世人面前.但是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从国际环境来分析我国战略安全环境,便可看出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并不容乐观,主要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不断扩大以及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因此,中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必须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