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HayGroup     
《上海国资》2011,(3):94-97
【本期主题】P95创新最大障碍:文化和守旧领导力编者指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新的最大挑战在哪里呢?Hay(合益)集团根据对实践的观察和研究,问题症结来自于企业现有的组织模式和文化及领导人的行为、文化和领导力方面的守旧,这些牢牢地限制住了企业的创新举动和成效。通过创新以获得持续增长是中国企业未来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新常态的重塑和中国制造2025的展望,当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时,企业该如何理解和应对"新常态"和"中国制造2025"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面对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再造人口红利可以通过"一揽子"方案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来实现;针对人力资源短缺,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整合及纳才之道可以有效应对;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则可以通过构建常态化和项目化的矩阵制管理团队,打造本地化、人性化和双赢互利的员工队伍,新型员工的人性化创新管理来化解。  相似文献   

3.
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39年的老制药企业。1992年来,公司以重塑企业文化为战略,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一、关于重塑"华联"文化的思考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必然的需求 "华联"思考之一:企业要不要有自己的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何处? 华联制药于1993年被市政府列为"仿三资"企业,是上海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高科技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党政领导认识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提问Question韩保江:说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除了宏观因素,还要看企业的竞争力。我们能不能借着这次金融危机的机会,打一个时间差,中国企业向前领跑,使中国快速增长型的宏观经济,变成一个由企业创新驱动型的实体经济?我今天设了几个题目,几位嘉宾怎么答都可以。第一个题目,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邓小平讲中国要"韬光养晦",不当头儿;当头儿有当头儿的风险。为什么中国企业要领跑全球企业,想当这个头儿呢?第二个题目,当头儿是可以的,凭什么当头儿?中国的企业凭借什么可以领跑世界企业?论科技,我们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论块头,我们国有企业加上垄断,进入世界500强的也就四五十家;你凭什么领跑世界企业?第三个题目,怎么样领跑?你是靠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领跑,还是靠着假冒伪劣,靠着弄虚作假领跑?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完成两个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本文提出了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挑战和传统管理思想在新时代中的不足 ,从而引入企业流程重组 (BPR)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并对BPR的实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放的贸易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同时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地域性特征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创新活动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是当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时,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激励企业创新,以强化对出口市场的占有;二是当出口企业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时,由贸易制度获得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因为国外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而丢失,从而抑制了出口创新活动。由于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在转型期获得的技术储备大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因此在面对国外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时,必然面临更大的压力。然而这一压力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创新活动是激励还是抑制却并没有文献进行研究。文章基于《中国工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中的企业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了美国337调查对中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发现:(1)337调查对中国出口企业创新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OECD技术分类标准出发,337调查对高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要大于中高和中低技术的企业;(3)337调查对1998年之后开业的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作用,而对1998年之前开业的老企业而言,激励大小和显著性水平都不如新企业;(4)从控股的资本来源上看,337调查对在华外资控股的企业存在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对本地中资企业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在全球统一的市场上展开竞争,这其中所要求的技巧和资源,要远远超过单纯出口所需要的技巧和资源。跨国公司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从事国际投资,以追求市场份额、成本、质量、生产率、创新和股东回报等方面超越其他企业。这对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接受的挑战,在一个真正的全球企业中,所做的决策总是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进口贸易政策变化究竟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深入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自由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主要体现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上,而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较小;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大于对创新密集度的影响,即进口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扩展边际"渠道促进企业创新;通过离散时间生存分析发现,进口自由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创新的持续时间,并且中间品关税减让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站在新世纪全球文化视点上,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华和合文化,可以发现现代管理学的精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相连接所构成的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思想结构,经过现代转化,能够获得如下启示: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五和"原则是处理现代企业劳资关系及价值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具有融合优化意义;现代世界各派管理文化思想,通过和合创新,可以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是中国奋发崛起于世界竞技场的制胜之道。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指出,推进结构调整要靠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其中,诞生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瞪羚企业"作用更是不可小觑。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  相似文献   

11.
驾驭和管控一个各方面都不逊于自己的海外企业是一大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余威的消解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外企业并购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来也总会有一些海外投资银行或管理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频频穿梭于各大企业领导的办公室,向他们推介海外企业,并从中穿针引线。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是企业能否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标志,但也对企业提出了诸多挑  相似文献   

12.
正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愿景,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目前,三一已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集团核心企业三一集团于2003年7月3日上市,是中国股权分置改革首家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并于2011年7月入围FT全球市值500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相似文献   

13.
李伊贞 《魅力中国》2013,(20):74-74
摘要: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非常严峻的市场挑战,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企业改革,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革。本文首先说明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分析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方面的策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抓住机遇,促进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串酸楚的数字要入围"全球最有价值100品牌榜",企业必须有1/3的利润来自于国外市场。这个苛刻的标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似乎还十分遥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博弈模型考察本土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和能力构建问题。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利益博弈导致本土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创新能力不足,且分工地位随技术进步和附加值上升而下降;本土企业借助全球价值链进行的低端升级是不可持续的,获得具有制度性优势的知识资本是本土企业实现高端升级的可行途径;中国本土企业的能力构建可以分为静态重构、动态迁移、本土杠杆3个子策略,而释放"制度红利"构建要素质量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是本土企业构建技术能力和品牌能力并实现价值链持续升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正进入关键期。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新领军者,我们必须找到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新的增长必须更为公平且必须是可持续的。中国有句谚语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企业来说,有投人才能有产出。当前,企业纷纷处在创造就业、推动创新、解决全球化挑战的前沿地带。其中,中国企业将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在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创业之初的政策优势、区域优势、信息优势、技术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技术创新维持的竞争优势周期正在日益缩短,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引起民营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并陆续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国际化经营"等概念日益渗入企业家们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界、学术界面临的双重挑战。人力资源的普遍匮乏、结构失衡成为困扰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缺乏系统观的人力资源视角,对人力资源在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合理的定位,企业的发展长期缺乏人力资源战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的制造企业也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样的进程中,对国内制造企业来说,仍然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挑战一、明星企业的国际化仍需提升。国家的强大,最终要体现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体现在明星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上。在2011年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大陆已经有61家企业上榜,但仅仅有2家是民营企业-即华为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这说明了我们目前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李海霞 《珠江经济》2003,(10):82-85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为了扩大经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最大利润,各国企业不断地掀起兼并的浪潮。通过兼并,企业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领先优势的能力。兼并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对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阻力及其应对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辉华 《科技和产业》2012,12(5):111-114
管理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会因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多种力量所驱动,也会受到来自于个人和组织的诸多制约。为使管理创新顺利开展,应激发动力、减少阻力,做到五个"要"五个"不要":要制造够大的危机感,不要满足现状;要有可信服的愿景,不要抽象口号;要充分沟通,不要闭门造车;要订立规划,不要急于冒进;要下放权力,不要害怕失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