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提出在10年内,实现国民经济规模的实际价值和国民实际收入翻一番,使日本经济达到欧洲国家的中等发展水平.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充分就业,最大限度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日本政府将期间各年的年增长率确定为7.8%,而实际上在推进收入倍增计划期间,日本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6%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从“第一次消费革命”到“第三次消费革命”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日本的个人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日本人称之为三次消费革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就业扩大,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个人消费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8.9美元(7.5万日元),人均消费支出为6.19万日元,占人均国民总支出的61.7%。1965年,人均国民收入为722.4美元(26万日元),消费支出为18.2万日元,占总支出的56.2%。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88美元(55.3万日元),消费支出达34.2万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85年~200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运用OLS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总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正向关,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负相关,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唐烨 《沪港经济》2010,(9):54-55
1960年12月,日本政府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由此迎来了从1961年至1970年的“黄金十年”。扣除物价因素,到1967年,日本提前实现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的目标,翌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5.
崔海红 《特区经济》2011,(6):191-193
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及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结构10多年来的变动趋势进行纵向分析,提取2000年发达地区美国、日本,2009年国内发达地区广州、上海以及河南省周边省份同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就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玮 《西部大开发》2012,(3):100-102
2月28日,我国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研究制定的一部规划。文  相似文献   

7.
金梅  蒋芳 《发展》2016,(9):62-63
一、甘肃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一)产业结构现状 1.产值结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可以反映出工业化的演进阶段.本文借鉴该学者的研究对甘肃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从2000年开始,甘肃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低于20%,往后逐年下降;从2000年到2010年,第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均在逐步扩大,且第二产业的比重和增速一直大于服务.2014年甘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42.8:44,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趋同症”的症因及其根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结构"趋同"及其危害1.我国产业结构趋同化表现。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中的产业、行业的比例组合,它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指第一、二、三产业以及各类产业内部各部门、各行业、主导与非主导产业、基础与非基础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是指在一定产业内部作为组织载体的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产业组织结构。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产业结构的完整内涵。所以,我们在本文所讨论的产业结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令国人欣喜的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为走向崛起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是可期待的希望。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经达到7.7%,有专家认为只要保持每年6.8%的GDP增速就能完成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同步双倍增目标。目前已有报道称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倍增在2015年前后完成。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七十年代后,九大综合商社先后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由原来主要从事日本进出口贸易转向世界性综合经营,以求在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企业”。七十年代初,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处境严峻。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已告终止,国内需求不振,产业结构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日本政府对综合商社在六十年代那种“经济动物”式的经营方式作出种种限制(如限制它们在各企业中所持的股份额和限制它们从银行获得过多的贷款等)。由于受到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继续滞胀的影响和石油危机的冲击,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与通货膨胀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也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越来越感到不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国家(不包括文莱)的经济发展曾经出现过三次分化:第一次,新加坡和台湾、南朝鲜、香港一起于七十年代下半期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NIC,Newly Industrialiging Countries)的行列,和其他四个东盟农业国家出现了第一次的经济分化.第二次,在八十年代上半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全面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面向出口经济受到了抑制,而马来西亚、泰国由于得到农业部门的支持而取得了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较好的经济发展成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我国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30多年来,一直沿用了以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从计划、统计实际工作部门到学术理论界,曾经几次对采用什么指标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从1955年到1979年的24年中,全国性报刊上发表有关将工农业总产值改为国民收入的重要文章约有88篇。其中六十年代初的在三年调整时期发表的有24篇。  相似文献   

13.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表现为汽车、钢铁、石油、造船、纺织等传统产业部门的长期震荡。这种震荡是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之外的。由于上述传统产业部门是适应上一次技术革命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且至今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这些部门的长期震荡,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震荡又直接依存于西方经济的层次,部门结构的长期畸形所造成的结构转换不畅。所以,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后,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逐渐升温,改革的共识可以说已经确定下来,但是如何改革、怎样推进改革一直是个难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倍增计划"(国民收入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和"两个同步"(努力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都对未来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也在于如何扩大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正>深圳市福田区在建立特区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由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型产业结构,发展到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型产业结构。但产业变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矛盾。本文试从产业结构基本理论及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对福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井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和思考。 一、落后与失衡并存是福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大产业间:第二产业比重畸重,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 三大产业之间的基本情况,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水平。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来看,三次产业之间升级与换代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种是“递进式”,一种是“跳跃式”。“递进式”是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在实践中的延伸,即伴随着人均GNP的提高,产值与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种道路基本上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的必经之路,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跳跃式”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的产值与劳动力比重既向第二产业转移,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同时第二产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三、二、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份额由高到低依次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广东省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广东省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有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但GDP的产业构成滞后于人力资本的产业构成。在各产业细分行业中,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不高,而且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经济实力是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柱,以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为动力而发展起来的,它有很大的稳定性和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日益成为国际作用显著的经济大国。现从以下10个经济指标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战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950年时不仅大大低于美、英、法、西德,而且还少于加拿大和印度,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七位。但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本经济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195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七位,列印度、加拿大之后.可是到1967年,它就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承受了严重的经济创伤,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日、西欧三个经济实力中心并存的格局.本文就三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了较大的变动,把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划分作了根本的改变,把以五大物质部门的产业划分,改为三次产业划分,把非物质生产部门纳入产业部门。从去年4月开始,我国统计部门已经按照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逐步改革旧的统计指标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但是,由于旧观念、旧体制的影响,一些本来应尽快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